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革命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徑探索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實踐中,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成為鼓舞中國人民戰勝敵人、勇往直前、不斷奪取革命勝利的巨大精神力量。研究生作為高層次人才,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來源之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機,不斷拓展將革命精神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在弘揚中國共產黨偉大革命精神中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研究生培養成為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著力抓好黨史學習教育,筑牢研究生思想根基
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強大精神支柱,它生動詮釋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價值。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用樸實的語言、生動的故事,講好黨史這本“活教材”,開展了研究生黨史微講堂、研究生黨史宣講團、“歷史名人心理剖析大賽”等活動,引導研究生把黨的寶貴精神和紅色基因傳承好、弘揚好,以激勵研究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提振奮斗精神、培育創新能力。二是根據研究生心理、思想的接受特點,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理論講授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宣傳闡釋與主題教育相結合,示范教學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指導相結合,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成效。三是結合研究生現實需求,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之中,用抗震救災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鮮活素材講好英雄模范人物故事,引導研究生感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從而使他們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著力夯實研究生基層黨建,打造思想引領的組織陣地
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基層黨建工作,弘揚和傳承革命精神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題主線、主責主業。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多措并舉,著力夯實研究生基層黨建,是將革命精神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之一。一是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支部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結合研究生專業和學科特點,將研究生基層黨組織建在課題組、實驗室和科研團隊中,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二是加強研究生基層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打造研究生黨員骨干領航工程;構建和完善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相結合的黨建知識培訓體系。三是以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為基礎,構建從新生入校到畢業生離校的一體化黨員教育體系,強化黨員教育全過程管理。四是以基層黨建質量創優為契機,推進研究生基層黨建“雙創”工作,引導研究生黨員在弘揚革命精神中加強黨性鍛煉,發揮研究生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著力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大力弘揚革命精神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持續開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整體推進。一是注重凝聚線上和線下合力,著力營造革命精神培育的良好文化環境。充分發揮校園廣播、校園網站、櫥窗展板、電子屏等的宣傳展示作用,積極運用微博微信、社交媒體、視頻網站、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網絡平臺,搶占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將革命精神教育向互聯網空間延伸。二是創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紅色文藝作品。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百年黨史為主題,充分發掘革命英雄人物、重大革命事件、革命遺址等革命題材,運用文學、歌曲、配音比賽等表現形式,創作歌頌黨和人民、反映我國偉大革命斗爭的優秀文藝作品,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教育引導研究生在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
著力推進實踐育人,促進研究生成長成才
將革命精神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引導研究生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將革命精神轉化為堅定理想信念、淬煉黨性,汲取奮進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動力,使他們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是根據研究生的思想特點和現實需求,聚焦研究生教育教學的重點難點,扎實推進導學關系建設、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月等活動,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二是開展研究生學術創新成果展、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等活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三是強化實踐育人和勞動教育環節,通過研究生工作站,鼓勵研究生結合個人所學專業和研究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組織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赴革命圣地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級專門人才。
(陳朝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