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 構筑“四個共同體” 培養鄉村語文良師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27  閱讀:次   |
42.9K

  2021年8月16日,對于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無疑是一個交匯著欣喜與豪情的時刻,武穴市梅川鎮實驗小學教師、文學2010屆畢業生陳婷,入選2021年國家“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她不是個案,是學院持續探索培養新時代兼具優秀語文教師特質和新鄉賢氣質的鄉村語文良師的縮影,是專注40載培養語文良師扎根鄉土、奉獻鄉土的真實寫照。

  在長期實踐中,學院始終堅守師范性、地方性,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精準發力、持續發力,構筑“四個共同體”,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鄉村語文良師,為鄉村振興、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特別是地區基礎教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構筑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研修共同體

  構建“上來下去雙循環”協同培養機制。一方面,實施“黃岡語文名師進課堂”特色活動,定期邀請地方名師來校講座;邀請中小學教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參與課程建設,共同指導學生技能訓練,合編校本教材,合作成立中小學作文教輔研發中心。另一方面,選派教師到中小學掛職鍛煉,為中小學提供智力支持并開展相應的科研活動。通過“雙循環”打破學段束縛,實現教師角色互置,常態化開展教科研對話與互動。

  此外,學院堅持“資源本土化、視野國際化”原則,通過跨境引入、跨界聘用等方式,會聚了港臺博士17名和大批地方文史專家,形成了專兼結合、多維互補的師資結構。在構筑教師研修共同體的過程中,注重地方優質資源的全程滲透,如地方文化對教學內容的滲透、地方平臺對教學過程的助力、地方師資對人才培養的參與。

  構筑師范生與中小學教師學習共同體

  擇優建立中小學實習實訓平臺,除開“三習”外,將部分課程實踐環節移出實驗室,將調研環節移到線下,納入中小學實景開展,實現高校課堂的有效延伸。同時,依托實習實踐平臺,建立優秀鄉村教師指導團隊,開展過程化指導。通過鄉村教師的教育示范,喚醒學生對鄉村教育的倫理責任。

  在構筑師范生與中小學教師學習共同體過程中,實施鄉土資源前置參與,低年級感知鄉土文化,中年級描摹鄉土文化,高年級深耕鄉土文化,以此提升學生對鄉村職業的適應性。

  構筑師范生與中小學生成長共同體

  成立“薪火行動”社會實踐團隊,深入鄉村,參與兒童成長,在與兒童互動中,親鄉鄰、結鄉緣,激發對鄉村兒童的人性之愛和生命之愛;成立輶軒方言調查團隊、家風民俗調研團隊等,深度參與鄉村文化,聽鄉音、習鄉俗,提高學生的鄉土歷史認同和“大家鄉”的身份認同。

  在構筑學生成長共同體的過程中,回顧傳統、回歸現實,以文化人、以文培元,讓學生了解鄉音民俗,熟悉鄉村兒童特點和鄉村教育特點,涵養“下得去、留得住”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學院開展“薪火行動”團體支教8批次,受益兒童達3000余人。2018年,該團隊獲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稱號。

  構筑學院與地方的發展共同體

  一方面,學院不斷汲取地方“營養”,打造語文良師培養的地方教學生態圈;另一方面,也積極履行服務地方的教育使命。近年來,學院與黃岡市11個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建立了穩定協作關系。與教育部門合作成立黃岡語文教育研究所;為浠水縣制定了《浠水縣中長期(2018—2028)教育規劃》;為地方編撰《黃岡文化簡史》;參與政府部門主導的“大學生實習實訓計劃”;承擔中學骨干教師國培、省培、市培計劃項目。

  在構筑學院與地方發展共同體的過程中,打通與中小學共同培養語文良師通道,與地方整體推進教師教育創新發展,深化“大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協同育人機制,打造“學習—研修—成長”三維育人平臺。

  隨著“四個共同體”的持續推進,“四個共同體”如同4個環節,節節發力、節節作為、節節精彩,使得專業發展和鄉村語文良師的培養煥發出勃勃生機。

  漢語言文學專業2018年獲批省“荊楚卓越教師協同育人計劃”項目;2018年“2+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19年通過國家教育部門師范專業二級認證;2021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院培養了大批植根鄉土、傳承文化的語文良師,成為鄂東地區鄉村語文教師的搖籃。畢業生中70%進入地方基礎教育,其中近四成進入鄉村中小學。黃岡中學等40余家用人單位在調研中表示“畢業生具有高尚師德和深厚教育情懷,扎實的專業基礎、突出的教學能力,是推動基礎教育發展的新生血液”,對人才培養的滿意度高達95%以上。

  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脊梁,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正以“良師行動”助力,為托起鄂東鄉村教育振興的脊梁而不懈努力!

  (李芳芳 郭偉)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