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黃岡師范學院音樂與戲劇學院、黃梅戲學院 構建校團共同體 共育黃梅戲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28  閱讀:次   |
42.9K

  黃梅戲起源于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近年來,戲曲進校園活動和黃梅戲演出市場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和黃岡下轄各縣(市)的黃梅戲劇團,都急需大量高學歷、高素質的黃梅戲人才。

  黃岡師范學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主動作為,依托科研、教學優勢,與黃梅戲劇團合作,組建教學團隊,成立黃梅戲學院,校團雙方共教課程、共演劇目、共享資料,構建校團共同體,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發展黃梅戲提供智力與人力支撐。其背后所蘊藏的創新思想和開拓實踐,為新時代我國高校與專業劇團合作共育戲曲人才提供了借鑒。

  創新的起點

  問題是創新的起始點,學院堅持問題導向,與黃梅戲劇院結對,成立黃梅戲學院,構建共同體,聚焦黃梅戲舞臺表演師資、黃梅戲學生實習實踐基地、黃梅戲舞臺演出實踐等問題,著力理清發展思路、梳理問題清單,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探索校團合作培養高質量黃梅戲人才的途徑。

  學院擁有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黃梅戲藝術研究中心”,獲批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戲劇與影視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黃梅戲保護與傳承研究)、國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黃梅戲),這些都為黃梅戲理論研究搭建了良好平臺。

  在此背景下,2017年,學校與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共同建立黃梅戲學院,設置黃梅戲本科專業,學校、劇團共同培養高層次黃梅戲教學和表演人才,可謂水到渠成。

  不輟的深耕

  自黃梅戲學院成立以來,校團全面布局、精耕細作,雙方共教課程、共演劇目、共享資料,使得學院發展和人才培養煥發勃勃生機。

  充分利用劇團演員深厚的戲曲功底,實施課程共建。從2010年開始,學院在音樂專業學生中開設“黃梅戲演唱與欣賞”必修課程,2016年“黃梅戲演唱與欣賞”獲批“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5年開設黃梅戲卓越人才訓練班,邀請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專業演員與學院教師共同培養黃梅戲人才。2017年,共同制定黃梅戲人才培養方案,開設黃梅戲唱、念、做、打專業課程,培養黃梅戲教學和表演人才。

  充分利用劇團舞臺表演優勢,共演劇目,提升學生舞臺表演能力。2010年至2011年,20余名學生參與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大型黃梅戲《李四光》《蘇東坡》排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演出。2018年共同排演大型黃梅戲舞臺劇《大別山母親》,獲得“第八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獎。2020年,與黃梅縣劇院共同創演大型抗疫題材黃梅戲《我的鄉村我的親》。2020年,由學院師生創排的大型黃梅戲舞臺劇《霜天紅燭》排練完成,舉行首演,并獲得“湖北省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立項,獲得經費30萬元;該劇2021年7月進京參加建黨100周年展演活動,2021年10月2日將參加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

  充分利用劇團豐富的創作劇目資源,實現資料共享,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師生深入各劇團收集、整理黃梅戲劇本、曲譜、視頻等,為研究黃梅戲提供一手資料。出版了著作《湖北黃梅戲劇目研究(1984—2015)》,對《回娘家》以來的黃梅戲劇目創作、演出、推廣等情況進行梳理、研究。在《戲曲藝術》《戲曲研究》《四川戲劇》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0多篇,出版多部黃梅戲研究著作,編寫《黃梅戲音樂研究》教材,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10多項。研究生、本科生畢業論文黃梅戲方向選題40余篇。

  豐收的禮贊

  近年來,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學院育人質量持續提升,辦學優勢不斷凸顯。

  教師丁永鋼應邀為湖北黃梅、羅田、團風及安徽馬鞍山等地的多個黃梅戲劇團作曲,獲得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教師潘檸靜2020年獲得湖北衛視全國青年戲曲挑戰賽優秀表演獎,2021年獲得湖北戲劇牡丹花獎。2018年、2019年、2020年,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項目“黃梅戲演員培訓”,為各縣黃梅戲劇院(團)培訓演員150多人,服務了黃岡社會經濟與文化建設。

  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黃梅戲人才,參加歷屆湖北省大學生藝術節展演、高校戲劇展演以及中央電視臺、電視臺組織的各種戲曲展演活動,獲獎40多項。

  邁入新時代,黃岡師范學院音樂與戲劇學院、黃梅戲學院再次整裝待發,將繼續堅持校團協同育人,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向著更高的奮斗目標,砥礪前行,再譜新篇。

  (段友芳)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