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華東師大引育并舉、多元評價、唯才是舉—— 事業激勵人才 人才成就事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0-17  閱讀:次   |
42.9K

  今年4月,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超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破解了開花植物識別本物種花粉而拒絕其他物種花粉的根本原因,成果發表于《科學》雜志。李超于2016年獲得華東師大“青年高層次人才計劃(雙百計劃)”支持,在生命科學學院組建獨立課題組,僅僅用了4年多的時間,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團隊就實現了重大突破。

  這只是華東師大人才隊伍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華東師大堅持人才強校,扎實推進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成效持續加強,人才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圍繞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學校正著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人才制度,建設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一流大學發展需要的高水平師資隊伍。”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梅兵說。

  引育并舉,構筑人才集聚高地

  培養和集聚優秀人才是高校肩負的使命,華東師大牢固樹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加大力度引進和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和世界水平的領軍人才,構筑人才高地。

  通過設立特聘教授、實施“雙百計劃”“晨暉學者計劃”等舉措,精準引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領軍人才和優秀青年教師,“十三五”期間支持人數超過600人次;新增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142人次,其中國家級青年人才75人次;各類省部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85人次;“雙百計劃”入選者212人次。

  “十三五”期間,華東師大共引進兩院院士(含雙聘)8人、國家級領軍人才44人次。高端人才的加盟形成了強大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氛圍,引領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國際化水平提升走向了新的臺階。

  同時,華東師大通過實施并提升再造“新雙百計劃”“準聘副高”“晨暉學者”等校內人才計劃,對接國家青年人才計劃和學校各學科發展及隊伍建設需求,攬蓄并舉,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形成人才成長梯隊。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正逐漸成為基礎研究和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生力軍。

  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武海斌是學校最早從海外引進的國家級青年人才之一,同時入選“雙百計劃”紫江優秀青年學者。學校積極為其搭建事業發展平臺,提供培育土壤。近幾年該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兩次以華東師范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科學》雜志正刊發文,武海斌也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中文系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卓越的工作氛圍為我個人的學術發展提供了相當出色的條件,我也與其他人文社科院系的同事展開了許多富有啟迪的交流。”“雙百計劃”紫江青年學者、中文系教授金雯告訴記者,結合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特點,學校鼓勵符合條件的文科類“雙百計劃”引進者同時申報海內外公開招聘解決職稱聘任問題。進校不到兩年,金雯入選教育部青年人才計劃。

  識才愛才敬才用才,華東師大日趨完善的人才培養與發展工作機制逐漸顯現出強大的效應,學校在國家及上海市各類人才計劃評選中不斷取得新突破,專職科研隊伍總量較“十三五”初期漲了2倍多,尤其是博士后人才隊伍,在2020年全國博士后流動站評估中,學校參評的2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優良率達到92%。

  多元評價,設立不唯數量形式的“代表作制”

  優秀的人才引進來后,如何用好用活,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在引進培育優秀人才的同時,華東師大持續完善教師評價制度,努力構建評價科學、分類完善的教師發展體系,促進各學科教師多通道全面發展。

  2015年,華東師大設立“代表作制”,在教師評價中摒棄對成果數量和形式的片面要求,突出“代表性成果”。在各領域高度認可的國際性獎項、有廣泛影響力的著作、高質量的研究報告或者決策咨詢報告、創造性地解決學界長期關注的難點問題等,只要是各專業領域認可的創新性成果、突出貢獻,都可以作為職稱晉升的代表性成果。

  截至目前,學校已經有5名青年教師通過“代表作制”軌道晉升高級職稱,他們晉升時均未滿40歲,其中4人未滿36歲。

  2020年,青年教師劉博在頂級國際數學期刊發表一篇長達69頁的論文,解決了數學指標理論中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這是世界上首次應用微分K理論這個由物理背景驅動的數學理論來解決幾何界用純粹幾何方法暫時無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在數學界乃至全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今年年初,留校擔任青年研究員僅僅一年多的劉博,因這一項成果破格晉升為教授。

  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選用人才

  從首任校長孟憲承提出“高師應當從提高教學質量與提高科學水平出發,向綜合大學看齊”,到如今學校發布促進“卓越學術”與“卓越育人”互為驅動,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新組建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范院校,華東師大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為民族復興廣聚英才,為科教興國上下求索。

  學高為師,人正為范。華東師范大學人才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有志人才砥礪報國之志,在選人用人上勇于創新,為優秀人才的成長提供呵護。

  1979年,時任黨委書記施平發動教職工民主推薦教師擔任副校長,民主推薦校領導在當時全國高校中屬于首創。1953年,時任黨委書記胡友庭大膽起用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他當時推薦提拔的大學生干部袁運開,26年后成長為物理系主任,經民主推薦選舉后被教育部任命為副校長。

  為了解決外語師資問題,1979年,華東師大首開先河地在報紙上刊登招聘廣告,公開招聘外語教學及翻譯人員。這種面向社會開放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在當時屬于“破天荒”之舉。優秀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健全的工作機制,更需要寬松的成長環境。華東師大善于識才、尊重人才,在人才選用方面尊重學術共同體的內在評價,也充分尊重人才自然成長的規律,這就形成了優良的學術人才擢升傳統和群星閃耀的一流學術團隊。

  近年來學校還探索推進“準聘—長聘”制度,建立人才評價退出機制,激勵教師發展動力;推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制度,建立教師榮譽體系,調動高水平師資隊伍積極性;科學定編設崗,優化師資隊伍宏觀調控機制,激發二級單位活力;不斷完善績效分配機制,全面推進“卓越激勵計劃”,持續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