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鑄牢山大基因 助推強校興國 ——寫在山東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1-10-17  閱讀:次   |
42.9K

  巍巍山大,氣有浩然。從1901年到2021年,山東大學歷經百廿風雨,秉承“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踔厲奮發,薪火相傳,實現跨越式發展。

  120年之間,山東大學與時代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形成的“家國情懷、擔當精神、崇實品格、創新素養”的山大基因一脈相承,熔鑄了山東大學和全體山大人的氣質和風采。“‘家國情懷’是鮮明立場、‘擔當精神’是根本要求、‘崇實品格’是突出優勢、‘創新素養’是不竭動力,它們一起構成了山東大學歷久彌新的文化基因。”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說。

  永葆赤誠之心 永懷報國之念

  在山東大學新生錄取通知書文件包中,有一本古香古色的《山東省城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這是中國最早的大學章程。“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章程中蘊含的崇高責任和彰顯的家國情懷,激勵著一代代山大人堅守初心、至誠報國,涌現出一大批國家棟梁和社會中堅。

  民族危難之際,共和國元帥羅榮桓在預科學習時就積極投身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的愛國救亡運動;抗日名將張自忠、戴安瀾舍生忘死、為國捐軀;新中國建設時期,曾在國立山東大學物理系任教的“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立下“我愿以身許國”的鏗鏘誓言,投身于核武器的研究工作……

  198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教授張運本科畢業后公派赴挪威留學,并成為挪威奧斯陸大學第一位中國醫學博士。在挪威留學期間,張運發現了應用多普勒超聲技術計算二尖瓣血流量的新方法,并陸續建立了如何利用多普勒超聲測量心臟瓣膜的血流量、返流量、壓力階差和瓣口面積的系列新方法。

  畢業后,張運毫不猶豫地于1986年回國任教。如今,已年近古稀的張運依舊忙碌在第一線,做手術、帶學生、搞科研,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山大人,在奉獻“小我”中實現“大我”,在成就“大我”中升華“小我”,在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中綻放自我。

  面向國家需要 主動擔當作為

  2020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二醫院的300余名援鄂醫療隊員挺身而出,馳援湖北。

  “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的職責和使命,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辭!”當時59歲的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馬承恩,在抗疫一線沖鋒在前、忘我工作,在50多天的援鄂抗疫中,他和隊友們接管了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一個重癥病區,一共收治90余名重癥患者,帶領醫療隊圓滿完成抗疫任務。

  在山大,國家的需要就是科學家的使命。面向國家需要,聚焦國家戰略,這是山東大學在科研攻關方面持之以恒的奮斗目標和方向。

  近年來,山東大學聚焦制約國家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發揮多學科協同優勢,強化集成攻關和長周期持續攻關,攻克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大尺寸高品質碳化硅等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制備難題,在新一代大功率器件領域取得國際領先;DKDP晶體核心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國外壟斷;綠/黃光激光器件獲得國際最高自倍頻綠光輸出,突破半個世紀的實用瓶頸。

  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陳代榮教授團隊從2002年起便開始對氧化鋁陶瓷纖維進行技術攻關,歷經17年時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建立了氧化鋁陶瓷連續纖維的生產線,實現了成果轉化。“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就應該沉下心來解決重大問題,特別是要以解決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關的問題為己任。”陳代榮說。

  孜孜以求鉆研 弘揚中國精神

  山東大學以文史見長,形成崇實的品格符號,這正是得益于一代代山大人耐得住寂寞,敢于坐“冷板凳”。

  經過多年發展,山東大學古文、古史、古哲、古籍形成比較優勢。“《十三經注疏》匯校與研究”“百年易學菁華集成”等重大項目產出的標志性成果引起重大反響,《杜甫全集校注》《中國經學學術編年》《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尚書注疏匯!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先秦說體文本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2021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如今,山東大學擔任全國新文科建設組長單位,成功舉辦全國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牽頭制定新文科建設指南,發起成立全國首個“新文科”法學教育創新聯盟。首推新文科建設方案,設立“PPE新文科基地班”,構建“新理論、新專業、新模式、新課程”四位一體的新文科建設模式。

  山東大學牽頭實施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系統性開展海量典籍資料的整理研究,已與420余個漢籍存藏機構開展合作,共出版包括“子海”在內的重要成果1425種,復制回歸珍稀漢籍873種。

  創新造就不凡 接續奮斗新程

  創新思維是一百多年來山大師生敢于挑戰難題、創造不凡的不竭動力。

  20世紀80年代,攻克隨機控制論長期未能解決的課題是全球數學界面對的共同難題,當大多數學者屢屢碰壁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彭實戈另辟蹊徑,蹚出一條新路,創立了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這一學術成果也被業界譽為“近10年來隨機控制理論的兩個最重要貢獻之一”。

  2020年9月,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這已經是山大人第四次閃耀未來科學大獎。自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設立以來,山東大學兩位校友薛其坤院士和馬大為院士,以及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云院士先后獲獎。

  求新謀變,善學敏行,是山東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一以貫之的要求和期許。山東大學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核心素養之一,建設“一街一園一平臺”,建立“數學實驗與數學建模”等20個創新教育平臺,構建“課程與項目開發、訓練、創客與創業孵化、導師+、保障和支撐”五大支撐體系。2010年起,學校通識教育課程中設立創新創業模塊,所有本科生均需從中選修兩個學分,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全覆蓋、廣受益。山東大學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受益學生超過41萬人。

  “立足新發展階段,山大基因將一如既往地指引著山東大學和山大學子砥礪奮斗、勇挑重擔、開拓進取、追求卓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說。

  (本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