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大學以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錨定新需求 提升“含金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0-19  閱讀:次   |
42.9K

  南瀕長江、北連淮河的江都水利樞紐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而江都第四抽水站采用的,正是江蘇大學自主研發的水力模型。

  “能為南水北調工程出點力,是我有生以來最大的愿望。”被稱為我國“泵業泰斗”的江蘇大學教授關醒凡告訴記者,南水北調跨流域調水東線工程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梯級泵站工程。經過20多年的奮斗,他們成功研發了系列高性能低揚程泵水力模型,廣泛應用于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工程的21座泵站中,每年可節省1.75億元。

  “合并組建20年來,江蘇大學始終致力于服務國計民生。”該校黨委書記袁壽其說:“江蘇大學由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茖W校于2001年合并而成。合并重組后的學校立足地方、面向全國,充分利用三校學科交叉互補的綜合優勢,大力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助力國家重大戰略工程

  光伏發電作為新型能源,其應用的市場越來越廣闊,降本增效成為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早些年,我國光伏產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主要依靠國外技術和裝備。”回憶2005年剛剛涉足光伏領域時的情景,江蘇大學教授丁建寧感觸頗深。他帶領團隊圍繞太陽能電池及儲能領域苦下功夫,先后突破了電池材料制造、電池片制造、組件制造等多個難題,完成了對全產業鏈專利的布局。

  “高校圍繞產業技術完成技術研發,企業開發工藝實現產業化,我們培養的學生也都在生產線上,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丁建寧介紹說,他同時還領銜創建了江蘇省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集聚全國10余所高校和3所中科院研究所,服務200余家光伏企業,培養光伏產業高層次人才。

  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江蘇“兩個率先”發展要求,大力實施“國字頭”品牌建設工程,是江蘇大學發展的重要方向。20年來,學校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27項,科技部國家科技項目、課題、任務共計21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項。

  擦亮農機特色“金字招牌”

  在江蘇大學許多人看來,農機特色是學校發展的“根”與“魂”。2020年,江蘇大學深入推動“095工程”,實施“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一流學科創建、“新農科”“新工科”融合建設等六大行動,同時一口氣建立了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研究院、經濟作物機械化研究院、智能農業研究院等6個研究院,積極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

  我國油菜具有植株分枝交錯、含水率高等特性,原先的國產油菜聯合收割機收割時存在脫粒破損嚴重等問題,而進口收割機價格過高,不適應國內的小田塊作業環境。農業工程學院李耀明團隊研發的“一種軸向喂入式稻麥脫粒分離一體化裝置”專利,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從2018年起,依托這一專利技術,國產收割機的競爭力明顯增強。

  這些年,江蘇大學與企業、地方的合作步伐不斷加快。學校與南京農高區合作簽約經費3億元建設智能農業裝備創新港,與華為在智慧農業、智能農機領域開展合作……

  高科技創新提升生活品質

  快餐盒飯、速凍包子、糯米雞、即食鴨……抗疫期間,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鄒小波團隊與部分企業合作的“中式自動化中央廚房成套裝備研發與示范”項目全面開工,利用這一裝備生產的食品安全衛生,省時省力,保障了抗疫一線人員和社會團體的飲食需求。

  “高鐵、飛機上的快餐盒飯中往往沒有綠葉蔬菜,因為綠葉蔬菜很難保脆護綠。”鄒小波介紹,他們團隊利用新技術對食材進行清洗、殺菌和保鮮處理,不僅能夠保存蔬菜的色澤,還使其硬度和咀嚼性得到明顯改善。

  除了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江蘇大學還面向經濟主戰場,響應與服務民生關切。學校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立了江蘇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等機構。2018年,該校30名教師正式受聘兼職技術經理人,促進高?萍汲晒诘胤睫D移轉化和落地對接。

  袁壽其表示,“十四五”期間,學校將進一步探索科研提質改革,不斷加強基礎研究,提升產學研合作質效,通過布局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合力打造一批高端平臺、共同攻克一些“卡脖子”技術難題,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增強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朝著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研究型大學奮勇前進。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