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大灣區 向職業技術大學目標邁進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建校十周年剪影
2011年,一所以“創新”命名的高等學校——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創新學院”)誕生了。這所位于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市厚街教育園區的高等院校,由東莞市金河田實業有限公司與東莞市偉柏實業有限公司創建。在學校周邊有三星、華為等企業,學校被譽為“長在名企堆里的高校”。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東莞市金河田實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方植寧先生親手打造了“金河田”科技品牌。“金河田”生產的電腦機箱、鍵盤、鼠標等產品遠銷國外,是國內主要“電腦周邊設備專業制造商”之一,“金河田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在“金河田”品牌成功之后,方植寧樸素的企業家情懷使他萌生了培養人才、反哺社會的念頭。一所以“創新科技”為辦學定位,以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的高校應運而生。
自創建以來,學校黨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學校秉持“厚德自強、創新不息”的校訓,立足時代發展前沿,精準對標東莞市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需求,在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方面奮力作為,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學校在2014年辦學規模突破萬人,成了名副其實的“萬人大學”;2018年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門組織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建校10年來,學校更是向社會源源不斷培育和輸送了數萬名高質量的創新型技能人才。
站在建校十周年的新起點上,學校董事會提出,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要向著職業技術大學的目標邁進。
精準對接大灣區發展需求,打造八大品牌專業群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創新學院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大力建設的機遇,利用地緣優勢和產業優勢,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需求,選擇了辦學理念先進、產學研結合緊密、特色鮮明、就業率高的智能制造和現代信息技術兩個專業群進行重點建設,率先建成廣東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群。
創新學院發揮民辦高校的靈活辦學機制,開展校企協同培養人才的實踐,通過共建專業、實訓基地、工作室、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多種方式,形成了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創意設計、財經商貿、土木建筑、公共基礎、大健康產業、科創產業園八大類專業集群實訓基地,下設實訓室160個,含一個國家生產實訓基地、一個省級實訓基地和兩個省級公共實訓中心。經過多年建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會計專業分別被廣東省教育部門認定為省級重點專業和二類品牌建設專業;機械設計與制造、工業機器人技術為省級專項資金扶持專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獲批為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建筑工程技術、會計、物流管理、工商企業管理、電子商務和市場營銷等23個專業獲批為省級“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和會計兩個專業被廣東省教育部門批準為三二分段專升本貫通培養試點專業。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通過優化、升級、換代、新建等方式,不斷調整專業群結構,建設緊密對接產業鏈的特色專業群,逐步形成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會計專業為示范引領,以專業內涵建設為核心,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有重點地打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和大健康產業的專業群,以及產品設計類、建筑類、教育類專業群。學校現已形成多學科相互支撐、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專業群,從而推動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緊密結合。
校企共建七大特色產業學院,共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創新學院依托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的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扎實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精準對接、精準育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學校與華為、騰訊等企業聯合辦學,校企合作企業高達600余家,共建產業學院7個,分別是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騰訊云互聯網+產業學院、電子競技產學研學院、東莞市網紅直播產業研究中心、華南電商產業學院、新餐飲產業學院、應急產業學院。各產業學院獨具特色,覆蓋不同行業,為學生實習、就業提供了充足的崗位資源。
學校和企業共建的七大特色產業學院采用了不同的培養模式,實現精準育人。比如,創新學院和華為合作共建東莞“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依托華為公司建設了ICT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以項目為導向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緊缺人才。“騰訊云互聯網+產業學院”由創新學院和騰訊、慧科集團聯合共建,采取“產、學、研、創”四位一體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引入騰訊云前沿技術課程和實訓體系,模擬企業真實工作環境,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學校與廣東創新如海教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建的“電子競技產學研學院”,則直接以實際商業項目為實踐課題,讓學生從入學開始直接參與項目、對接企業。
此外,創新學院還打造了“雙創”示范基地“校+園+企”創新創業合作模式,采取“1+N”模式,引進“N”家企業資源實現三方共建,比如學校與華南電商產業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共建“華南電商產業學院”,就是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致力于打造成全國特色鮮明的產業學院之一,成為東莞市“直播電商及跨境電商”傳統企業轉型孵化服務基地。學校與廣東巴拿赫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在東莞共建“應急產業學院”,將依托應急企業單位資源,以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龐素琳教授博士生團隊等一批高素質人才作為科研支撐,同時有22家知名企業提供實習、就業平臺,三方共同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就業率居省同類院校前列,造就諸多就業創業明星
“就業好,到創新!”連續多年畢業生就業率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茅的創新學院,把學生就業當成頭等大事。
經過多年辦學積累,尤其是近年來,創新學院在校企合作、專業建設等內涵工作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校長葉小明教授進一步提出更高的工作目標:盡全力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這一目標的提出,創新學院是有“底氣”的——
600家合作企業提供支持。學校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利用東莞地處珠三角地區,擁有眾多知名大型企業的資源,通過校企合作、校園招聘會等多種方式為學生開辟就業渠道。學校每年組織近400家用人單位參加校園招聘會,提供崗位數均是當年畢業生人數的2倍,使畢業生在挑選用人單位時掌握主動權。
多方式助推學生優先就業。學校每年定期安排學生前往相關專業的校企合作單位,進行認知實習、跟崗實習與頂崗實習,探索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等教學與實踐方式。比如入讀華為產業學院的學生可優先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相關的第三方產業鏈企業就業。
就業與創業無縫對接。學校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專門成立創業學院。學校通過開辦SYB創業培訓班、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形式,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學院與企業共建3800平方米的創業基地,投入50萬元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基地入駐了104個學生創業團隊,約680名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校級專項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項目夏帕咖啡茶飲連鎖店自成立以來,不但成為創新的網紅店,還成功孵化了2018屆畢業生盧文俊的前川咖啡館、2019屆畢業生凌培生的朝九咖啡館和畢業生陳卓豪的稻草人咖啡館。
定向培養效果顯著。在合作企業助力下,創新學院與企業定向培養,向企業輸送“好苗子”:信息工程學院2020屆、2021屆的53名學生實現高薪就業。
另外,專業的導師隊伍、精準的政策扶持、一流的實訓條件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鼓勵學生提高實踐應戰能力,將“厚德自強、創新不息”的校訓精神貫穿到創業實踐中,由此涌現出一大批創業明星,2015屆畢業生邱斌創辦廣東引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如今旗下掌管30多個熱門IP,發布視頻總閱讀量超過40億,已經成為惠州短視頻的KOL企業;2016屆畢業生黃智鋒在東莞南城區、東城區CBD中心投資開設了3家麓蔓咖啡餐飲店,已成為東莞美食網紅店,年營業額上千萬元;劉寧洲則立足本土成立東莞市洲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多家國有企業和知名地產公司達成深度合作。
創建10年來,創新學院的自身發展與師生成長緊密相連,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中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并確立了目標:“十四五”期間,努力把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建設成為一所本科層次的職業技術大學,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高素質強技能的創新型人才。
(李雪聰 羅璋)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