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吉林師范大學 推進師范生科創教育的探索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0-22  閱讀:次   |
42.9K

  葉瀾先生認為:“教育是一項獨有的創造性工作,教師的創造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當下我國重視和普及科學技術,倡導講科技、學科技和用科技的氛圍,為科技規劃和科技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師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要提高國民的科創素養,就要大力加強師范生科創教育。吉林師范大學秉承與踐行“好學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訓精神,推進師范生科創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對師范生科創教育的認識逐漸深入

  吉林師范大學一直致力于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探索與創新之路上,學校始終堅持以扎實深入的研究開路,深化思想、提高認識。

  (一)素質教育

  1987年,我國提出了“素質教育”概念,同時也引發了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眾多有識之士開始圍繞素質教育探賾教育本質。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開始使用“知識經濟”概念,標志著知識動力和創新驅動將成為未來社會的核心動能。

  由此,吉林師范大學開始了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探索。1994年,學校開始探索“地方高師院校深入落實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1995年,學校開始實驗創新教育;1999年,學校開始實踐創業教育;2001年,學校發起了“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研究與實踐”;2008年,學校開始了“滲透融合性教育的研究與實踐”;2010年,學校申報了課題“溫潤·激導·訓踐——提升地方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創新設計與實踐”。前述探索與實踐,都是在一系列課題立項的基礎上和支撐下推進的,包括“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師教育體系研究”“實施高師創業教育工程的研究與實踐”“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新途徑研究”等20多個相關項目,其中不乏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和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工程課題。

  (二)科創教育

  吉林師范大學以前述探索與實踐成果獲得了5項國家教學成果獎。學校找準了一個新的生長點——師范生科創教育。自2012年起,吉林師范大學開始加強師范生科創教育,致力于提升師范生的科創素養。科創教育,指科學技術創新教育。對于師范生科創教育,學校主要形成了如下四點認識。

  首先,教育要致力于“新人”,其“本質在于生命的創造”。持續創新以培養新人,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和必為之事。教育須“溫故”以“知新”,努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足見,創新正在逐漸變得重要,教育不能缺少創新。

  其次,素質教育追求個性和創新,力求使學生“成為自己”,科創教育崇尚科學和創新,主張“面向未來”,二者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深入推進科創教育,就是在貫徹素質教育;科創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濃縮版和具象化。

  再其次,科創教育可分為名詞、形容詞和動詞三種形態。其名詞形態,需要清晰可見、名實相符,體現出相應的規劃與設計。其形容詞形態,強調“科創的”,指教育中的科創因素和特色極其鮮明與充分。其動詞形態,是正在進行時,指教育中“科創”的實實在在的踐行。

  最后,師范生科創教育中的科創,主要是復創、續創、轉創、集創和融創。所謂復創,指二次創作性創新,即所謂的“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所謂續創,即創新性發展,指在原有基礎上再向前邁一小步,或者在某一局部有所改進;所謂轉創,指將現有創新借鑒和搬遷至他處,即創造性轉化和轉用;所謂集創,指組合式或集成性創新;所謂融創,指深度綜合加工、交融性創新。

  (三)立德樹人

  探索的腳步,不會停止。在探索與實施科創教育的基礎上,需要回歸根本——立德樹人,然后延伸向新文科建設的“紅綠工程”和新師范。聚焦師范生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并認真梳理育人理念之后,學校形成了如下三點認識。

  其一,教育,即立德樹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成為人;專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成為“為某類職業做好準備的人”。立德樹人是“1”,專業是后邊的“0”。“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立德樹人是根本。

  其二,立德樹人,需要“根正苗紅”。德育為首,需要真正落實。好教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尤其是道德情操和仁愛之心。

  其三,專業教育,需要“紅綠工程”。學校的“地方高師院校新文科建設‘紅綠工程’的研究與實踐”項目,挖掘、整理和建設在地化的豐富紅色思想資源,使之為“潤心、強根、鑄魂”服務;同時,還進一步探索與深化科創教育,醞釀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長力,呈現生機勃發的“綠色”。項目旨在使紅色建設扎根歷史、深于立德,使綠色科創面向未來、茁壯生長,進而培養高素質的師范生。

  師范生科創教育的實踐不斷強化

  吉林師范大學始終邊思考、邊實踐、邊改進、邊深入,從開發特色課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實習實訓研習和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等方面,使師范生科創教育逐漸從“象形”走向了“會意”,進而又升級至“心領神會”。

  (一)以加強開發特色課程推動科創教育

  自研究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開始,吉林師范大學組織一批教師編寫了《現代科學技術導論》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從2000年起,“現代科學技術導論”成為全校文科生的必選課程,由若干教師分段授課,迅速成為學校特色課程和省級優秀課程。面向全校理科生,學校則組織編寫了《中國傳統文化導論》教材,后來該課程又演進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文化選講”,現在“中華文化選講”課程已成為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現代科學技術導論》教材再版了多次,幾經修訂,更名為《解碼科創教育——師范生科創素養導讀》,從而更具導論性、素養性、耐讀性和拓展性,近期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再版。圍繞該課程,吉林師范大學還開設了“文史哲與藝術中的數學”“物理學家與物理學”“生命科學導論”“繪畫創作與欣賞”“教學藝術”等通識性課程。同時,各專業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都設計與開設了科創教育類課程。

  (二)以加強課堂教學改革深化科創教育

  為深化師范生科創教育,學校一直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

  首先,學校努力激發教學管理人員的活力。要求督學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與親和力,要求督學善聽課、會指導、敢說話,能夠直面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推動課堂質量提升。教務處與學生信息員保持頻繁溝通,要求學生信息員站在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中點上,客觀地為雙方服務。持續加強目標化管理、過程性管理和走動式管理,要求各類教學管理人員都要深入教學一線,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明確提出各類人員的聽課要求,并嚴格督促落實。

  其次,學校主張把研究推進到課前、課中與課后,力推課堂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每學期初的教學例會上,要求兩位教學管理人員聚焦課堂教學各作30分鐘演講;還要圍繞深化師范生科創教育的問題,召開課堂教學研討會。在課堂教學研究與改革中,學校致力于改變“最后一公里”,追求“再嚴格一點兒、再有趣一點兒、再深入一點兒、再創新一點兒、再藝術一點兒、再個性一點兒”。

  再其次,深化師范生科創教育,需要加強教學中的“流變”思想。學校在課堂教學層面的努力追求如下:一是通過深化“混流”以推進融會貫通;二是通過深化“交流”以促進刨根問底;三是通過深化“激流”以增強體驗見識;四是通過深化“曲流”以謀求“別有洞天”。相應的研究與探索正在向具象化和案例化邁進。

  (三)以加強實習實訓研習敦促科創教育

  實踐出真知。吉林師范大學一直重視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1992年,學校的前身四平師范學院主持制定了《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1993年,學校成立了職業技能教研部,專職負責研究和提高師范生職業技能。2014年,學校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為確保實訓實習的深入落實,吉林師范大學于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實習實訓樓,樓內設有微格教室14間和智慧教室11間。

  近年來,吉林師范大學師范生見習、實習、研習的經費增長了兩次,教育實習(包括教育研習)延長到20周,同時還單獨安排了教育見習和社會實踐3周。除了時間和經費的保障外,學校還在組織實施環節強調“實”和“嚴”。實訓見習、實習、研習都有嚴格的檢查與考核制度,不合格者要進行校內模擬補充實習,直到過關為止。

  (四)以加強產學研深度合作推進科創教育

  為深化產學研合作和創新能力培養,更好地為區域經濟服務,2008年10月,吉林師范大學與四平市政府部門聯合成立四平紅嘴大學科技園,科技園先后被認定為“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吉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吉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吉林省大學科技園”“吉林省大學生創業園”“吉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吉林省創業創新實訓基地”,成為學校提升師范生科創素養的推進器和孵化器。吉林師范大學于2015年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培訓中心;2019年,成立了科技創新教育研究院;2020年,學校創新創業大樓竣工并投入使用,樓內有50多個單元,用于“雙創”方面的參觀、培訓、教育、孵化和產業化,如學科競賽創新工作坊、VR技術實驗室、無人機培訓實驗室、眾創空間、創新創業項目路演室、科創作品展覽館、產品推介及直播帶貨工作室和科創教育研究推廣中心等。

  以眾多“雙創”單元為依托,學校明確了推進師范生科創教育的總體指導思想,即課外廣泛涉獵、課內深度關聯和項目有力支撐。學校對師范生課外科創教育的具體要求是“四個一”,即開學初的一次自由參觀、課程中的一場深度科創體驗、研習后的一份科創報告和大三學期的一段科創項目卷入。同時,學校在實踐教學中還設有創新創業學分,等同于相應的課程學習學分。

  師范生科創教育的成果顯著

  (一)理論成果豐富

  近年來,圍繞著加強師范生科創教育,學校申報獲批了“高校師范類專業科創教育模式的構建”“地方高師院校‘融合式’實踐育人體系的研究”“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專業‘示范·師范·典范’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地方高師院校師范專業新文科建設‘紅綠工程’的研究與實踐”“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吉林省師范生科創素養培育模式研究”等省部級課題近20項。

  圍繞著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加強師范生科創教育的主題,學校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國高校科技》等刊物上發表了《提升師范生科創素養的路徑探索》《涵養師范生科創素養》《螺旋式培育師范生科學素養》《大力推進師范生科創教育》《基于科創素養培育的師范專業培養方案設計》等20多篇論文,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教師教育研究》《教育科學》等刊物上發表了《隱喻:教師學習經驗的認知表征》《試論養成性教師教育范式》等50多篇相關論文。

  圍繞著深化師范生科創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題,學校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等出版了《解碼科創教育——師范生科創素養導讀》《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專業科創素養培育的研究與實踐》《數學師范生科創素養培育探索與實踐》《卓越中學數學教師養成教育引論》等10多部專著和教材。

  (二)實踐成果喜人

  作為地方省屬師范大學,學校連續七屆獲得了國家教學成果獎。學校現有創新創業團隊近200個,機器人、遙感、天文等學生科技創新型社團42個。近年來,學校獲批國家、省級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近600項,進入園區孵化項目200余項,成立40余家公司。兩名畢業生入選“吉林省高校畢業生十大創業先鋒”。

  2018年,學校學生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銅獎一項,在“大學生創業世界杯”中獲銅獎一項。2019年,在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中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4項,在大學生實踐能力大賽暨第七屆全國高校歷史學專業本科生教學比賽中獲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2020年,在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中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7項。

  近3年,學校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競賽獎145項,連續三屆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展示項目,學生參加各類專業學科競賽,獲省級三等獎以上獎勵1039人次。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層次均較高。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學校學生積極開展戰疫實踐,制作科普視頻、承擔志愿任務、提供心理疏導、開設“學伴”微課堂、線上防疫宣傳……以青春之力量助力抗疫,展示了吉師學子的科學素養、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

  (三)綜合影響深遠

  今年9月,吉林師范大學主辦了首屆全國“科創教育與教師教育”學術研討會,來自東北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北華大學、長春師范大學、白城師范學院等高校的多名專家和學者參會。會上,吉林師范大學以“科創視域下的師范教育——兼談吉林師范大學師范生科創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為題作了大會主報告,介紹了學校師范生科創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深度討論和積極回應。

  學校開展科創教育的成果曾在全國地方師范大學校長聯席會、“三北”高師院校協作會、全國地方高師院校教務處長聯席會上交流,獲得了與會專家學者的肯定與好評。相關工作和成效得到了《吉林日報》、吉林電視臺、光明網等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吉林日報》以“讓夢想照亮現實”為題,對學校的“雙創教育”進行了深入報道,反響熱烈。

  (吳振利 崔明石 李雪飛 李晶)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