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師范學院 課程思政提升立德樹人效果
近年來,咸陽師范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教師教育優勢和特色,按照“全面推進、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的思路,強化頂層設計、基因融入、價值引領,系統科學設計,全面深化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幾年來,學校課程思政從無到有,再到全覆蓋,讓所有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效果顯著提升。
頂層設計
強化黨委領導和制度保障
咸陽師范學院黨委和行政在辦學過程中,充分認識高等教育在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度重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制度和政策,不斷推進專業教育和德育融合。
為深入貫徹課程思政要求,咸陽師范學院2019年召開全校本科教育工作會,出臺了引領學校未來5年本科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咸陽師范學院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設新時代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見》,強調“把課程思政貫穿本科教育全過程”,提出了“實施課程思政育人,強化立德樹人”,要求5年內建設100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按照國家有關文件和學校《意見》要求,學校制定了《咸陽師范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明確了學校黨委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了課程思政工作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各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的責任清單。為了將課程思政工作落地落實,學校建立了課程思政考核制度,將課程思政工作成效納入各二級單位和黨政一把手年度考核范圍。同時,建立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激勵機制,將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情況、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作為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內容,做到職責明確、分工到位,上下聯動、協同推進。
學校建立了黨委定期研究思政課建設制度,全校形成了黨委全面領導,教務處牽頭抓總,二級學院具體實施,宣傳、人事、實驗室管理處各部門聯動的建設機制,構建了有領導、有制度、有分工、有落實、有考核的課程思政大格局。
近3年來,學校設立專項經費150萬元,遴選了課程思政示范課程79門,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頻共振,形成協同效應。設立了20項課程思政專題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支持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方面的研究。
基因融入
創新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模式
課程思政如何緊緊抓住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更好地激發興趣、引發共鳴,實現專業教學和思想教育的無縫融合,是課程思政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咸陽師范學院堅持基因融入,通過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課程思政系統工程等方法,創新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模式,讓立德樹人有機融入專業教育,做到了教育潤物無聲。
——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科學的教學體系是確保課程思政效果的基礎。學校通過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專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實踐實訓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教師教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等設計,打造了全方位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根據不同課程特點,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設計等各個方面,貫穿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有機融入價值塑造要素。遵循“思政+專業”原則,找準“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的契合點,組織專業教師繪制“課程思政元素地圖”,探討專業課程中每個思政元素的切入點,厘清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之間的關系,做到“基因式”融合。遵循“思政+實踐”原則,將課程思政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創新性和保障力的實踐實訓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制定《咸陽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與素質拓展學分實施辦法》,設置“雙創”課程和專創融合課程項目,面向本科生開設“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課程,促進社會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
學校始終堅持教師教育特色和底色,從誠信品質、職業道德、責任意識、敬業精神、社會服務等方面,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培養具有崇高教育情懷、高尚師德師風、扎實師范技能的基礎教育師資。2020年新修訂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教育課程從11個學分增加到17個學分;在教學中,突出課堂育德、典型樹德、規則立德,引導學生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理想,培養學生傳道情懷、授業底蘊、解惑能力,教育學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系統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程。課程思政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在科學設計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營造氛圍、示范帶動、平臺建設、項目推進等方式,全方位實現思政基因的融入。
通過教學工作會、本科教學改革論壇等,開展新時代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大討論,在網頁、校報、新媒體等平臺開設專欄,廣泛宣傳課程思政育人的意義、內涵和具體要求。通過領導干部帶頭學、管理人員經常學、專業教師重點學,課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所有課程都應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所有教師都應履行育人職責的課程思政共識。
注重發現課程思政建設先進典型和優秀成果,通過網絡宣傳、微信推送,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和推廣課程思政建設中涌現出的優秀教師、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發揮好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連續3年開展以“立德樹人·課程育人·匠心塑人”為主題的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形成了課程思政教學互相學習經驗、主動探討交流的良好態勢。
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通過建設示范課程、培育教學團隊、健全考評機制、加強監督管理,深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課程思政內在規律,促進課程思政理論研究,推廣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和做法,力求將研究成果體現于課堂教學、體現于學生成長。邀請兄弟院校課程思政專家作課程思政建設講座,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動力“輸入”每一名教師;組織校內優秀教師講授公開課,廣大教師進行觀摩學習。
2021年,學校獲批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一門,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團隊一個,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6名。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兩門,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一個,省級一流課程3門。一名教師的教學案例獲評陜西省經典教學案例。
價值引領
優秀師資助推課程思政效果
課程思政的關鍵在于立德樹人的無聲融入,而專業課教學和德育工作的融合難度較大,在課程思政中尋找結合點成為許多教師的難題。咸陽師范學院緊緊抓住教師引進、培訓、提升等環節,明確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激發廣大教師愛生熱情和參與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教師加強課程思政設計能力和水平,確保了各類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建立新進教師入職培訓制度,通過課程思政專項培訓,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育人意識。統籌安排各二級學院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通過組織教師抓好專業研討、集體備課,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融入到每門課程教學過程之中,通過建強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有力提升了教師課程思政育人能力和育人實效。
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通過聽取上海大學顧駿教授、清華大學于歆杰教授等高質量講座,進一步促進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思政的理念以及價值,掌握課程思政設計原理與方法,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經過建設,形成了以活力課堂為核心,以“主體激活、教法靈活、空間盤活”為特色的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以“互動對話式”和“過程性評價”激活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以多元化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激活教師隊伍活力,打造了以課程思政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雙主體。通過實施對話式、專題式、辯論式、案例式、探究式、線上線下混合式等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課堂活力。深度融合智慧教育“互聯網+”新技術,建設集多媒體教室、慕課教學、超星學習通等空間于一體的智慧網絡課堂,打造“行走的課堂”。
打造了涵蓋“理論學習、專題研修、集體備課、技能提升、教學競賽”五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形成了國家、省級、校級三級培訓全覆蓋,常規培訓與日常學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建設了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素質優的課程思政教師隊伍,凝聚了課程思政的育人向心力。
通過基因融入、科學設計,學校課程思政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每個專業都有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實現了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培訓全覆蓋。同時,人才培養成效得到有力彰顯,2019—2020年,獲批立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74項,同比增長40%;2019年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352項,2020年獲得省級以上獎勵431項,其中,獲得大學生數學競賽專業組全國決賽三等獎兩項,居陜西省同類院校之首;學生發表論文數量連創新高,2019年發表85篇,2020年發表101篇,2021年上半年已發表125篇;畢業生就業率連年超過90%,超過60%的師范專業畢業生在陜西省地方基礎教育就業。
(咸陽師范學院黨委書記趙萬東)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