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構建國際化“三三三”汽車人才培養體系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順應時代潮流,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明確國際化人才培養新理念,聯合本地出口型汽車企業深化產教融合,構建了高職汽車專業“三三三”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專業技能扎實、國際化特色鮮明的汽車人才”,推動國家“雙高”專業群的改革發展。
構建校企協同、同頻共振的高職汽車專業“三步、三化、三融”人才培養體系
(一)按照大類培養、專業分流、綜合能力提升“三步”,實現全過程人才培養
1.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規劃
學校汽車相關專業開展大類招生,按照教育部門專業教學目錄在裝備制造大類招生,在一年級實施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的大類培養方式,幫助學生減少細化專業選擇的盲目性,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規劃、提升學習效果。
2.專業分流,構建校企立體化合作格局,滿足企業差異化和學生個性化需求
學校攜手廣匯汽車西南大區、一汽奧迪、上汽大眾、長安福特、廣汽豐田、康明斯、長安汽車構建立體化校企合作格局。與廣匯汽車共建廣匯汽車產業學院,實施學徒制培養模式;與奧迪、大眾、福特、豐田共建訂單班;與康明斯、長安汽車開展企業實踐虛擬班。學校開展企業大師進講堂、企業工匠進課堂等活動,為每一個項目班級定制不同的培養模式,并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在一年級下學期采取自愿報名、導師和企業面試等方式匹配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規劃,高質量高效率匹配項目班級。企業的差異化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立體化的校企合作格局中得以充分滿足,分流效果好,學生學習意愿強。
3.綜合能力提升,通過職業證書考核提升學生綜合技能
在三年級學生中開展汽車維修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品牌企業技術等級認證證書3項專項培訓認證考核,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各級職業技能競賽,取得良好的效果,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
(二)校企共同研發認證標準層次化、教學培訓材料系統化、教學資源應用開放化“三化”教學內容,適應人才培養體系
1.研制層次化認證標準
按照“前后關聯,層次遞進”的邏輯,與長安汽車共同研制4層次《CIC技術培訓認證體系標準》,1—4級認證標準分別對應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術主管崗位。
2.開發系統化教學培訓教材
成立教材委員會,制定教材動態開發與審核制度,保障教學培訓教材的立項選題、規劃設計與企業人才培養需求接軌,開展教材提綱與教學內容審核,確保人才職業素養、職業能力與知識等教學內容有機融合;依托校企合作項目,落實教材內容融入企業的國際化人才認證標準、工作案例與任務。開發依據企業標準的雙語系統化培訓材料42種,公開出版系列教材25種,用于院校開展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培訓。
3.建設開放化教學資源
投入1100余萬元,整合7家汽車相關企業和20多所知名院校,共商共建視頻、動畫、微課等開放化教學資源,共計45000余項,累計近6萬分鐘。建設汽車車身維修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成立全國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學資源庫聯盟,并在聯盟內進行資源的應用與推廣。截至目前,建成“汽車車身初級維修”“汽車發動機維修”等省級在線開放課程5門。依托智慧職教、學習通、超星等數字化平臺開放資源使用,實現校內校外人才培養培訓的資源共享。
(三)校企共同建設融合型教師團隊、教學培訓基地、教學管理制度,“三融”教學保障,適應人才培養體系
1.校企共建融合型教師團隊
派出師資在校企合作項目中實踐和培訓,獲得企業頒發的技能認證和培訓資格證書40余人次。聘請全國技術能手陳思良、劉誠等企業師資20余人,深度參與課堂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專題講座、“1+X”證書培訓考核、技能大賽指導和執裁,出臺外聘教師管理制度,確保每年外聘教師課時占比20%以上。要求新教師企業實踐鍛煉6個月,教師每年企業實踐不少于30天。
2.校企共建融合型教學培訓基地
校企構建利益、命運共同體,雙主體運行、雙主體發展。教學實訓基地和企業培訓基地實現功能融合,企業技術資料、設施設備、真實案例全面融入學校實訓條件建設、基地內涵建設,三次承辦長安福特全國服務技能競賽,承辦上汽大眾斯柯達大西南區服務技能競賽,校企共同開展學歷教育與員工培訓,近5年社會服務達25000余人日。充分利用基地條件,面向企業技術服務實現項目融合,開展了“長安歐尚維修手冊”等項目30余項,橫向項目到賬300余萬元。充分利用校企各方優勢,建立校外教學實訓基地20多家,做到校內校外融合。依托力帆汽車、長安汽車,建立俄羅斯“魯班工坊”、“中埃人才培養基地”、“沙特阿拉伯人才培養基地”,派出師資直接服務海外員工培訓,實現國際國內融合,其中俄羅斯“魯班工坊”納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國家框架。共計培訓海外員工5000余人日。學校實訓基地獲批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上汽大眾SCEP校企合作基地被評為國家教育部門生產性實訓基地。
3.校企協同建設教學融合型教學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學徒制”“訂單班”選拔和培養機制,如《招生招工一體化方案》《現代學徒制試點管理制度》等;對優秀教材、教學資源建設出臺激勵措施;推行個性化需求的新教師培養機制,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和社會服務配套措施,完善企業兼職教師的培養和考核制度。
“三三三”人才培養體系效果顯著
(一)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高,學生職業發展前景好
近5年,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為94.6%,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7%以上,為企業訂單培養汽車專業人才800余人,畢業生平均月收入達4000元。學生獲得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獎項10余項、省級技能大賽獎項20余項。學生技能突出,受到企業青睞。30余名畢業生走出國門,服務長安汽車、力帆汽車等民族品牌汽車“走出去”,工作軌跡遍布亞洲、非洲、南美洲。
(二)師資建設成效卓越,專業建設成績斐然
派遣教師國內外學習30人次,獲得企業認證師資40人次,聘請全國技術能手陳思良、劉誠等企業師資20余人。獲評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首批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擁有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一人,省級教學名師兩人,第43屆、44屆、45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技術項目中國技術指導專家一人,首屆技能大賽汽車維修賽項裁判長一人。
5個專業被納入國家“雙高”專業群建設,3個專業被評為國家骨干專業,建成重慶市級骨干專業3個。汽車車身維修技術專業在2020、2021年連續兩年居于金平果全國高職專業排行榜之首。
(金明 李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