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人家皆力耕 我秀我美舞春風 ——上海健康醫學院黨建引領學校工作全面發展剪影
2021年秋季學期伊始,上海健康醫學院班子成員全部走進課堂,聽課評課。“剛剛開學,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但立德樹人這個育人之大者必須牢牢把握。我們就是要讓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這根紅線引領、貫穿學校各項工作,務求風正帆高懸。”學校黨委書記郭永瑾說。
用黨建貫穿“大健康”
作為全國首所以“健康”命名的醫學院,上海健康醫學院自2015年建校以來,牢牢抓住黨建貫穿“大健康”這個關鍵,將思想政治引領不斷融入學校各項工作,化為源源不斷的奮進動力。“黨委就是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不斷強化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郭永瑾說,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帶隊伍、保落實,一個也不能少。
把方向、管大局,從從嚴治黨入手。學校黨委一班人持續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四史”學習教育,校黨委班子成員帶頭學、帶頭做,帶頭找差距、查漏補缺。同時,學校積極配合市里巡視和巡視“回頭看”工作,將黨內主題教育與巡視反饋的意見緊密結合起來,化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行動,目前,巡視反饋的六方面問題細化為54項、212條措施,一一整改到位,98%以上師生員工對巡視整改“較滿意”。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黨史學習教育在學校正向深處走、往實里走。今年3月初,校黨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協調推進、周密計劃、扎實部署全校黨史學習教育,截至目前已經開展校黨委會專題學習10次、中心組學習15次,建設學習教育專題網站一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同志介紹,“學黨史、悟原理”活動開展7個月以來,校領導班子成員講黨史、二級學院書記院長講黨史、青年黨員學生骨干說黨史從未間斷,豐富多彩、務求實效的活動精彩紛呈。“學黨史、悟原理是為了更好地見行動、辦實事,讓我們的教職工心無旁騖干事創業,服務‘健康中國’‘健康上海’。”學校班子成員表示。在學校官網上,有一張《教師過渡性公寓申請表》,里面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工作部門、申請租用年限等簡單信息填報遞交后,就可以走供職部門、人事處和后勤程序了。“這項政策自2017年就推出了,那時學校剛升格不久,萬事待興,但是黨管人才的責任我們必須扛在肩上。”學校負責同志介紹,還有班車、教職工子女上學、青年教師的晉級晉升等,學校都從政治高度審視,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題為《如何協調中青年教師在學校快速發展期歸屬感的問題研究——以上海健康醫學院為例》的一項調查顯示,學校中青年教師工作成就感和比較滿意度占比89.5%,工作環境安全舒適感比較滿意以上占比80%,同事關系比較滿意以上占比高達99%。
不僅如此,學黨史“我為群眾辦實事”賦能大健康的溢出效應還到達周浦等地區。3月29日,上海健康醫學院黨委與周浦鎮黨委舉行區域化黨建深度融合發展簽約儀式,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確立黨建聯建“七聯”(基層黨組織聯建、人才培養聯動、干部隊伍聯訓、政治理論聯學、陣地資源聯享、服務群眾連心、產學研聯促)機制;當天,浦東新區周浦鎮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踐基地正式授牌,“上海健康醫學院—周浦中學—澧溪中學—周浦小學”一體化思政教育大格局同時開啟。郭永瑾介紹,現在7個學院黨總支與7個周浦鎮社區黨委已經熱絡互動起來了,學生為村民們量血壓、測血糖……聚焦大健康,服務社區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健康”醫學教育體系藍圖正在變為現實
黨建不斷引向深入,是為了凝聚更為磅礴的強國力量,上海健康醫學院班子深明此理。近年來,黨建“發動機”牽引著學校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國際交流等不斷向高處攀登、向深處進發,“應用型、特色性、國際化”辦學定位、“醫工結合、醫養結合、醫保結合”辦學特色日漸清晰。
中華醫林,百花爭艷,學校另辟蹊徑,黨委堅定地攬適配“醫工、醫養、醫保”三結合的天下英才而用之,選善于解決百姓身邊的健康問題、具有引領行業發展潛質的“尖尖小荷”而育之。2015年以來,學校不斷深入推進高層次人才引育和教師分類評價體系建設,傾力厚植寬松、溫馨且利于人才成長的大環境;同時,對于那些有潛力、顯苗頭的中青年教師,學校特事特辦,給予資金、政策和軟環境等“先行區”式支持,不斷加大培養力度。近年來,學校通過教師發展工程、攀登計劃、產學研資助、師資百人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等,對接教師不同成長階段訴求,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經過6年努力,上海健康醫學院初步形成以“大健康”為特色的人才隊伍。
“萬事從人求,人的問題解決了,其他事就好辦了。”近年來,學校著力構建“大健康”學科體系,打造應用特色型學科建設體系,構建了醫學學科、工學學科、管理學學科三大學科門類,推動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以及管理學相關類等6個一級學科建設穩步發展,醫學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學科入選上海市II類高原學科建設,排名全國第七。
人來了,學科建了,“講政治”還要體現在為教師們搭建平臺上。2021年8月,上海市智能醫療器械與主動健康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新一輪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立項,中心將聚焦智能醫療器械的建設標準、質量標準、監管標準和智能醫療等研究,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校長吳韜表示,近年來,學校加大對協同科研中心的支持和投入,獲批上海市教育部門工程研究中心4個,其中分子影像學成為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首個“5G+智慧醫療創新實驗室”也落戶學校。
統計顯示,6年來,上海健康醫學院“大健康”學科專業建設碩果累累:開設了全科醫學、護理、康復治療等17個應用型本科專業,其中6個填補了上海空白、3個填補了全國空白,構建出醫護健康類、醫學技術類、醫療器械類三大主干專業群。6年來,獲國家教學成果獎、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等多項榮譽,獲批各類專利291項,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一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兩項、國家科研項目66項;學校現有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兩個專業碩士學位點獲上海市批準培育建設;擁有碩博研究生導師205名,累計招收聯合培養研究生341名。
新的健康醫學院成立之初,學校黨委一班人就形成共識:培養高水平“健康人才”,必須有高質量的國際交流。經過6年的努力,學校現已與法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家的59所高校、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學生交流項目全境域、立體化開展,1478名學生獲得海外研修資助。學校現有兩個教育部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7個專業實施國際化“本—碩貫通”學業提升。學校積極接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成功主辦了第十三屆亞洲大洋洲核醫學和生物學聯盟大會、第三屆亞洲核醫學論壇、上海國際護理技能大賽等數十項國際會議。
黨建大旗指引人才培養向鄉間、向里弄
“‘健康中國’‘健康上海’,上海健康醫學院的人才培養必須聚焦大健康,既成為田間地頭、街坊里弄百姓身邊的‘健康守門人’,更能為‘健康中國’提供智慧支撐,這就是政治擔當。”上海健康醫學院班子成員紛紛表示。
培養人才從立根樹魂開始。“‘偉大工程’思政課是學生黨建的一次全新嘗試,效果很好。”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說,大家通過主題演講、情景再現、朗誦等表現形式,回顧紅軍長征的光輝歷程,鏗鏘喊出“請黨放心,健康有我”的錚錚誓言。“我們必須要把‘強國有我’的意識潛移默化、深深植入年輕人心中,外化于行為之中。”學校的思政課“人民健康”現在已經走進全國“課程思政”課堂。
培養走田間、進里弄的健康守門人,立根樹魂的同時必須強其本領、亮其仁心。今年6月,學校臨床醫學專業首屆99名本科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84名學生已進入三級醫院規培、7名學生成為研究生。“實習過程中,學生們的表現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3年規培結束后,他們將奔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職,效力于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臨床醫學院院長蔡巧玲介紹,5年的培養期內,學校始終緊扣基層需求、瞄準“有溫度、有責任、有擔當”“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培養目標,不斷優化學、練、思的課程體系,著力提供強有力的學科支撐,深入開展敘事醫學實踐;提出“人文與實踐”DNA雙螺旋培養理念,始終重視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開展醫學新生白袍儀式、醫學生宣誓、到基層社會實踐等活動,錘煉人文情懷的“軟實力”,從首屆畢業生的表現來看,學校的努力是成功的。
立德樹人,碩果出自躬耕家。2020年8月,上海市大學生年度人物名單出爐,就讀學校臨床醫學專業的喀什學生米爾卡米力·艾孜木名列其中。2020年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上海健康醫學院護理專業學生吳怡欣和林秀怡突出重圍,收獲了一金一銀。目前,吳怡欣正在準備參加明年舉行的世界技能大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44名學生志愿者在學校退休教師“全國最美志愿者”傅向東帶領下,完成上海市疾控中心流調追蹤11868小時,“將畢業論文寫在抗疫第一線”。學校生源質量穩步提高,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持續高于上海市高校平均水平,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種花人家皆力耕,我秀我美舞春風。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學校第一次黨代會召開之年。回顧過去6年,學校建校創業取得了豐碩成果,上海健康醫學院將繼續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努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應用型醫學院,以優異的成績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積極貢獻!
(康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