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矢志不渝 改革創新 加強美育工作新舉措
全國教育大會對高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3年來,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堅決貫徹落實《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要求,通過一系列新舉措,進一步強化了美育育人功能,推進了學校美育改革發展。
加強組織保障
完善美育推進機制
成立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美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統籌規劃學校美育工作。明確校黨委在學校美育工作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建立學校美育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黨委書記、院長及分管院長定期研究美育相關工作以及學科發展情況,相關部門和二級學院協同分工,形成領導負責、部門分工、全員參與的責任體系。
將美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及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健全美育課程學分管理,把學生修滿美育類課程2個學分作為畢業要求。教務處負責美育課程的頂層設計、統籌美育課程線上線下教學工作;公共基礎學院負責執行線下美育課程教學任務以及持續開發線上美育課程;校團委負責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統籌藝術實踐與藝術展演等校園美育活動的開展;各二級學院負責組織學生執行落實。
科學配置公共資源,加大對美育課程教學場地、場館的建設力度,積極推動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互聯互通,促進優質資源和設施共建共享。學校通過多種形式在政策、資源、資金等方面對美育工作給予全方位支持,指導并督促各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將美育工作的目標、任務落實到位。
統籌利用學校預算內資金和其他各類資源,保障對美育工作的經費投入力度,支持美育工作計劃的專項實施。做好美育經費資金的使用管理監督,提高使用效率,加強績效目標執行監控和評價,促進美育工作有序推進。
完善學校美育教學評價體系,制定符合學校美育工作特點的教學質量標準,把美育教學評價納入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加強對美育教學的督導,促進美育教學工作不斷完善。
加強課堂教學
豐富美育課程資源
以培養審美觀念和人文素養為核心,以培育審美鑒賞力和創造力為重點,充分挖掘不同學科專業教學蘊含的美育價值,推動審美基礎知識普及和深化。以需求為導向,深入學生群體開展調研,優先開設需求量大、覆蓋面廣的課程。普及基礎美育,逐步使所有學生都有鑒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展現美的平臺的美育格局。
不斷豐富線上課程資源,開設涵蓋美術、音樂、舞蹈、影視、攝影等藝術門類的美育通識課程。引入地方民族民間藝術優勢資源,線下開設淮劇、發繡、鹽雕等地方特色美育課程。打造3—5門高質量“美育精品課”,促進美育課程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品牌化。重點打造學校特色美育品牌“醫術與藝術”教授講壇,納入美育課程體系。
堅持引育并舉、專兼結合,配齊配好美育教師隊伍。通過招聘公共藝術課程專職教師滿足師資要求,聘請藝術名師、名家、校友擔任兼職教師和美育導師,拓展教育資源。
建立符合美育特點的教師職稱評審和業績考核評價機制,為美育教師業務能力提升、職稱晉升、職業發展、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提供支撐。鼓勵全體教師參與美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支持跨學科合作、跨學院合作、跨學校合作開發美育課程,進行美育教學改革,獎勵和表彰在學校美育工作推進實施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
加強社團建設
推動美育普及提高
加強合唱團、朗誦團、舞蹈團、話劇團、禮儀隊等大學生藝術團建設。支持藝術團排演優秀作品,走出去、請進來,開展與國內、國際一流大學的藝術交流活動,提升實踐能力,使藝術團成為學校美育普及和文化傳播的先鋒隊。支持學生藝術類社團發展,邀請校內外知名專業教師、文藝專家指導社團開展文學、書畫、微電影、歌舞、戲劇等創作實踐活動,擴大美育活動的影響力和受眾面。加大從普通在校生中挖掘、選拔、培養藝術團成員力度,將學生藝術團訓練實踐課程納入美育課程教學體系,實行學分制管理。
積極參與和組織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和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活動。重點打造“大愛·蘇醫”大型文藝晚會,為師生提供高水平藝術視聽盛宴,培育藝術氛圍與美育土壤,營造格調高雅、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氛圍。
加強模式創新
開創美育嶄新篇章
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堅持統籌兼顧與典型培育相結合。重點研究美育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考核評價標準、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普及推廣原創藝術作品,推動作品育人。創作具有鹽城紅色文化特色、弘揚大學精神、體現辦學理念、反映學校歷史、謳歌先進人物、展現校園生活的各類文藝作品,實施作品育人,提升校園美好生活感知力,激發愛國愛校熱情。
著力營造校園美育氛圍,做到環境育人。挖掘優秀校友與藝術的故事,制作專題美育宣傳片。將典型人物的藝術感悟、名人名言,展示在學生學習生活環境之中,營造以美育人氛圍,提高學生將藝術與專業學習結合的積極性。舉辦學生美育文化節,評選文明宿舍、樹立優秀榜樣,引導學生從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環境美等方面追求生活之美,營造生活區的美育環境。
增強美育課程吸引力,邀請廣受歡迎的文藝作品作者或主創團隊到校講解創作理念,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到創作者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力量,激發學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推廣互聯網環境下的美育普及創新模式,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探索構建網絡化、智能化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文化傳播模式,通過互聯網傳播美育文化知識、推廣美育實踐活動。
營造和構建集自然美景、鹽淮文化、整體視覺美感于一體的美育校園環境,透過“境教”方式涵養學生性情,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感。探索建設校企協同、校所協同、校校協同、校地協同等創新培養模式,搭建多層次的美育實踐平臺,多渠道爭取美育辦學資源。
總之,江蘇醫藥職業學院一直堅持正確的方向,注重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情緒體驗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教育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矢志不渝改革創新。計劃到2022年,學校美育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美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美育教學改革成效突出,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條件建設明顯加強,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日趨完善,學生的審美觀念和人文素養穩步提升。到2030年,形成符合新時代精神的“五育并舉”融合發展的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特色美育體系。
(王瑋 魏志明)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