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公共藝術課程的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09  閱讀:次   |
42.9K

  ■新時代新職教新征程(江蘇篇)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點亮青年學生心中的理想信念,用信仰的力量引領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執著攀登、收獲精彩,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奮斗的目標。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為遵循,充分挖掘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化功能,認真梳理挖掘公共藝術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提出“讓課程與思政交相輝映”的改革理念,將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多樣化的公共藝術教育課堂中,發揮了公共藝術課程的育人功能,在培育學生審美價值的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政水平。

  把握本土化特征

  豐富公共藝術課程內容

  公共藝術課程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是有效提高學生思政水平的重要途徑。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將當地特色文化納入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將藝術內容同特色文化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提升藝術審美的同時深入了解并熱愛當地文化,進而樹立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比如,由于學校地處南京,因此在戲曲課程教學中選擇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的瞻園作為調查地,學生根據在課上所學唱段和身段表演,在瞻園的亭榭、山水間輕吟低唱,仿佛隨空間流轉,穿越到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江南園林中,融入到一個昆曲藝術世界里。

  注重個性化教育

  打造公共藝術多元教學模式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實施差異化教學內容,為其提供能夠充分展示自我才華、價值的個性化舞臺。學校在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將思政元素有計劃、有目的地融入課程教育,充分利用學校實踐教學優勢,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自我需求,不斷創新公共藝術教學模式。

  在公共藝術課程的設置形式上,打破必修課的行政班建課模式,采用以學生興趣愛好為依據的自主選課形式進行;在授課方式上采用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模式,拓展了青年學生藝術門類的鑒賞范圍;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形式將藝術社團活動與公共藝術課程相結合,全力打造了“邂逅藝術”系列品牌項目,本著“讓藝術融入大學生活”的核心理念,廣邀各藝術領域知名專家,堅持高品位,注重講演結合、賞析并重,不斷增強學生的藝術實踐體驗。

  加強價值引領

  明確公共藝術教學目標

  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雖然屬于不同學科、不同范疇,但兩者之間存在緊密聯系,藝術教育可以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內涵,思政教育能夠為藝術教育提供道德支撐和方向指引。

  以此為遵循,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將思政教育內容滲透于藝術教育中,使得藝術教育和思政教育形成協同效應,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政覺悟和藝術修養水平。

  比如:學校借助學生管樂團實踐平臺,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器樂演奏技巧,同時,在演奏作品的選擇上注重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引領學生感受隱藏在藝術作品下的民族精神,從而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激勵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不斷奮斗。

  樹立教育新理念

  打造特色課程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始終樹立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一體化的教育新理念,在延伸思政教育內涵基礎上豐富藝術教育的思政內涵,結合學校特點探索特色藝術課程,以此推動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改革。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結合項目化改革,積極探索傳統藝術與海事文化特色課程建設,通過查閱文獻、觀看紀錄片、實地考察船廠遺址等方式,確定了包括“織繡”“茶”“鐘鼓樂”和“紙藝”等代表性文化符號進行課程開發,發揮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優勢,搭建了“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實踐”系列課程。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基礎知識技能、審美體驗等理論性強的內容以線上慕課的形式開展;線下則選擇實操性強的傳統技藝進行項目化教學,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到民間藝術的創作中,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意識。

  同時,師生共同打造原創舞臺劇《遠航》,展示學校建校70年來奠基立業、追江趕海的壯闊發展歷程,展現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祖國航運事業的優秀傳承,為全體海院人賡續建校之初的紅色血脈、傳承追江趕海的海院基因提供了鮮活的校史教科書,升華愛校之情。

  把好教學質量關

  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性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公共藝術課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增加教學的靈活性。

  學校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公共藝術教育,創作了微課、短視頻等教學資源,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學習、瀏覽教學資料,有效提高學習效率。與此同時,學校為提高教學質量組建了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依托學校非遺教育傳承基地平臺,邀請了省內的知名專家、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傳藝,不斷提升本校教師教學水平;支持藝術教師參加藝術團體演出,提高其專業技能,為提高公共藝術教學質量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

  每一門課程都蘊含豐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資源,推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就是要充分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并將其滲透于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從而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傳授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引領。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讓課程與思政交相輝映”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公共藝術課程的生動實踐,釋放出無窮的動能,推動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大踏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王慧奇)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