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推動職業教育轉型 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9  閱讀:次   |
42.9K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近日,《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育人方式、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搶抓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機遇,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引領,以“三轉”為突破口,探索職業教育類型發展的新思路,構建政校行企多元辦學、產教校企深度融合的新路徑,構建職業教育新生態,產生了較好的示范效應。

  推進職業教育轉型勢在必行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也把“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作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和舉措進行全面部署和安排。類型教育是對職業教育的基本定位,也是職業教育的基本特色。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實踐中,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凸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特色。職業院校的教學與管理方式要實現“教”“產”融合,教學內容突出市場導向,教學標準對接職業標準,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學生。

  二是拓展二級學院的辦學自主權。在人事評聘、績效評價與分配、經費使用等方面,激發二級學院的辦學活力。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二級學院承擔招生、就業和產教融合、社會服務等環節的主體責任。

  三是育人方式多樣化。改變單向傳輸的傳統育人方式,讓學生更多地主導和主動接受教育。育人方式要講究理論與實踐、共性與個性并重,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實踐。

  四是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近年來,各地各職業院校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新路徑,取得了巨大成效。未來需要進一步緊密聯結產教融合的利益相關方,進一步發揮政、校、行、企的主動性;多樣化產教融合聯結方式,明確利益共享共贏的聯結點;深化產教雙向融合,完善校企合作體系等。

  推進職業教育轉型有路可循

  增強適應性是辦好職業教育繞不開的重大課題,也是各職業院校需要認真回答的“必答題”。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必須立足3個維度。

  一是適應國家戰略需要。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基礎性工程,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職業教育的使命擔當。職業院校必須扎根中國大地,適應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是適應人的成長規律。教育本質上是育人的工作,必須聚焦人的成長成才,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根本路徑。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安全、健康、成人、成才,實現學生對教育的期盼,適應學生對教育的需求。必須客觀、理性地認知和分析職業院校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特質,辦學生需要、學生喜歡、學生期盼的職業教育。體現在辦學行為中,就是要讓學生學習好、生活好、就業好。

  三是適應市場和產業需求。“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這是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和立命之本。做強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必須做好產教融合這篇“大文章”,必須立足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要圍繞產業鏈調整專業鏈、圍繞專業鏈建設課程鏈、圍繞課程鏈培養人才鏈,通過“四鏈融合”,實現教育與產業的螺旋式牽引,來支撐和引領產業與教育的雙循環、雙提升。當然,職業教育適應性不是被動適應,而是主動適應、能動作為,在適應中實現引領發展。

  推進職業教育轉型正當其時

  當前,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產業轉型加速推進,必然需要職業教育轉型,職業教育處在改革的新風口。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這是推動職業教育轉型、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根本方向。

  湖北黃石,是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具有3000年冶煉史和100多年職業教育發展史。近年來,黃石工業經濟逆市上揚,重放光彩,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和規上工業增加值均居于全省前列,是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產業轉型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黃石市把職業教育作為工業轉型的戰略工程,舉全市之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黃石職業教育的支柱力量,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立足黃石、融入黃石、服務黃石,深入推動職業教育轉型,服務黃石產業轉型和城市發展。

  一是推動教學方式由注重教向產教結合轉變。“職教20條”明確提出: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職業教育不重學歷、重經歷,這是新時代職業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雙師”能力是職業院校教師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聚焦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三個能力建設”,大力實施“千名教師進千家企業”行動,引導專業課教師進企業、進車間,及時了解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模式、新需求,在服務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的同時,把企業的生動實踐經驗帶回課堂,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深受學生歡迎。

  二是推動學習方式由教學性實訓向生產性實訓轉變。教學性實訓更多的是認知實訓、模擬實訓或者單一技能的訓練,而生產性實訓是利用企業真實生產場景,進行真刀實槍的訓練,更貼近生產一線,更符合企業用人需求。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與政府部門及地區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大力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廣泛開展生產性的頂崗實習。學生既是學員又是學徒,還是企業準員工,真刀實槍、身臨其境,學中做、做中學,在生產一線學會真正的本領,提升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

  三是推進二級學院管理方式由教學主體向辦學主體轉變。擴展二級學院辦學自主權,是學校做大做強的必然趨勢和要求。近幾年,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在校生規模實現翻番式發展,學校堅持“簡政放權”和“權責對應”的原則,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擴大二級學院在職權范圍內的辦學自主權。學生從進校門到出校門,責任的主體都在二級學院;二級學院不僅要管教育教學,而且要管招生、管就業、管產業,每個二級學院選配一名產業副院長,專門負責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作,從而大大激發了二級學院的辦學活力。

  職教轉型海闊天空

  通過實施“三轉”,近年來,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在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職業教育影響力和美譽度等方面實現了明顯提升。實踐證明,職教轉型,海闊天空。

  一是吸引力顯著提升。實現了“規模翻番”,積極承擔高職擴招計劃,招生人數兩年“翻一番”。2020年錄取人數達到3909人,2021年高職在校生突破1萬人。畢業生留在本地就業的比例3年“翻一番”。

  二是影響力顯著提升。黃石職業教育的品牌效應日益彰顯,產業學院發展模式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職業教育轉型模式被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評為2020年度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優秀成果案例,并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學術年會上作典型交流。2021年5月27日至29日,學校成功舉辦全國第九屆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高層對話會,各級領導和全國25個省區市地方政府部門、職教社、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的40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高度肯定了黃石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學校被評為“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試驗校”。

  三是支撐力顯著提升。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以職興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職業教育對地方經濟社會的貢獻度和支撐力大幅增強。在人才供給方面,畢業生留黃石就業率3年增長了20%,2021年達到38%;年職業培訓量3年增強12倍,2021年達到18萬人/日,成為黃石地區極大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在技術服務方面,成立黃石市工業互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等10個科技創新平臺,啟動黃石模具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建設,推動中小微企業“入網上云”,助力地方產業經濟提質增效。2021年,工業互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升級為省級研究院。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劉海平)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