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校企協同育人 強化新工科人才培養
校企深度合作,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是工程師培養體系的重要特色。近年來,曲阜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聚焦新工科人才培養,積極創新校企合作辦學路徑、放大校企協同育人合力,推動培養具有工程思維和工程能力的工程化、復合型人才。
“三問三定”
凸顯人才培養產出導向
學院緊緊抓住“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促進教學改革,構建了“三問三定”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即“問產業需求,定專業方向”“問技術發展,定教學內容”和“問社會評價,定培養方案”。具體到育人實踐中,學院緊跟行業發展、找準就業出口,與青島英谷教育股份有限公司、濟南華恒興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攜手,合作共建了通信工程(物聯網方向)、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智能電子)專業;緊盯網絡技術迭代趨勢,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設置,打造了“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數據科學與理論”等精品課程。
與此同時,學院堅持對畢業生進行“跟蹤分析”,面向用人單位征詢關于人才培養質量的反饋意見,綜合參考多方“良策”,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補短板、固長板,取得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令學生“為社會可用”的雙贏效果。
“雙師雙入”
系統推進實踐能力提升
崗位能力需求有哪些?行業技術“痛點”在哪里?對于這些關乎學生練就過硬本領、順利求職就業的關鍵問題,置身一線的工程師們最有發言權。為此,學院一方面把企業工程師請入課堂,包括“Android程序設計”“嵌入式Linux開發技術”等在內的部分專業核心模塊課程直接由負責企業研發的高級工程師擔任授課教師;另一方面,把企業生產實訓項目引入校園,幫助學生實現“干中學”,對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工程能力開展沉浸式訓練。此外,在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環節,學院采用“雙導師制”,例如,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項目實訓中邀請企業工程師和校內專業教師聯合指導學生,企業工程師全程參加項目指導、報告評閱與答辯工作,指導學生在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完成了智能家居、人臉識別系統等項目的設計與調試。
為了全面強化學生的“實戰經驗”,學院還專門打造了“三四五”立體實踐教學體系:“基礎驗證實驗、綜合應用型實驗、創新型實驗”3類實驗,“專業見習、課程設計、項目實訓、專業實習”4個實踐層次,“實踐操作能力、工程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專業核心能力、科學研究能力、開拓創新能力”5種能力。經過系統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得到了切實提升,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等賽事中取得了豐碩成果,就業率和升學深造率也多年保持高位。
(王茂勵 王玉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