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早”導向 強化入學引領
入學教育作為新生“第一課”,對于塑造大學新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全國教育大會以來,南京大學積極深化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構建“早銜接、早引導、早融入、早提升”新生入學教育機制,強化大學新生思想引領和培根鑄魂,確保新生入學教育不走過場、扎實有效,為新生融入和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明確新生入學教育重點
入學教育既是大學新生的“第一堂課”,也是學校教學體系的關鍵一課。學校把入學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重要載體和關鍵基礎,切實發揮入學教育“強基固本”作用。形成了以“第一?圩”主題教育、“致新生的一封信”、“科學之光”通識課程、“紐扣課堂”等為重點內容的多層次、多內涵、多維度的新生入學教育體系,提早在新生心中種下種子,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澤心靈、引領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針對新生具體實際,學校充分激活教學資源、創新教育方式,通過集中化教育和特色化教育相結合、儀式化教育與課程化教育相結合、主題性教育和生活化教育相結合等方式,以開學典禮、名師報告會、主題課程為載體,重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愛黨愛國教育、校史校情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國防安全教育、學術誠信教育。學校主要領導深入新生課堂,為新生上好“精彩一課”,如每年新生入學教育均由校黨委書記講授“開學第一課”,引導大學新生“聽黨話、跟黨走”,在學思踐悟中確立正確的人生航向。
構建新生入學教育體系
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深入實施“熔爐工程”,燒旺熔爐之火,鍛造時代新人,明確“大德、大愛、大家、大智”內涵,構建“四早”新生入學教育體系,即以“早銜接、早引導、早融入、早提升”為導向,引導新生實現大學認同、主體認同、價值認同、思想認同的教育過程。
加強頂層設計,實現“早銜接”。學校在系統總結“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熔爐工程”為抓手,推動“三元四維”人才培養理念落實落地,將新生入學教育列入學校2021版本科生培養方案和指導性教育教學計劃,由本科生院負責實施,同時圍繞學科導學、學習方式、心理適應、生活適應等建立新生入學教育適應轉化機制,為新生入學教育提供制度性保障。
優化教育內容,實現“早引導”。新生入學教育,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是核心。學校不斷整合育人資源,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育人要素,把準入學教育的重點、難點和基點,切實優化教育內容,堅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突出紅色經典文化育人、優秀傳統文化育人、黨建主題文化育人、“五育并舉”文化育人,組建新生導師、朋輩導師、生涯導師“三支隊伍”,構建師生成長共同體,推進思想引導主渠道和主陣地建設。
抓好載體建設,實現“早融入”。新生入學教育要入心入腦,載體建設是關鍵。從新生實際需求出發,對接“身份融入”“認知融入”“思想融入”,堅持“生、師、家、校、社”要素聯動,堅持“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構建入學教育多元化載體,量身定做個性化“菜單”,激發新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和自我成長的內生動力,如打造“新生導學課”“新生研討課”“走進大學慕課”“生涯規劃課堂”等,讓新生和家長了解學校、學科和專業,盡早做好人生規劃。
探索科學機制,實現“早提升”。入學教育是一個雙向互動過程。新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學校也要對新生的身心和學習狀態進行良性評估和有效反饋。為此,學校通過座談交流會、意見征求會、問卷調查、心理普查等方式,調研了解新生入學教育開展情況,分析和評估入學教育效果,尤其需要重點掌握新生思想認知情況、學業困難原因、心理健康問題,并努力做好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為新生更好適應大學生活創造良好條件。
拓展新生入學教育空間
傳統的新生入學教育,教育方式較為單一,教育空間較為狹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生入學教育的豐富性和有效性。學校著力入學教育方式創新轉變,聚焦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采取校內校外聯動、課內課外聯系、線上線下聯合、主體客體聯結機制,打通協同育人“最后一公里”,推進職能部門整合與改革,成立新生學院,有效拓展新生教育管理空間,加快形成育人合力。
學校以知名校史人物命名,設立“秉文、行知、毓琇、安邦、有訓、開甲”六大書院,在新生中全面試行書院制管理模式,由院士、文科資深教授等學術大家擔任書院院長。大力加強書院文化建設,積極探索以書院為單元的學生學習和生活社區,并以書院為依托,將育人陣地下沉書院和學生社區,著力把書院打造成“開放的文化場、活躍的思想場、和諧的生態場”。書院極大地延伸了新生入學教育“場域”,提升了新生主體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的內驅力,有助于新生內涵式、融通型、全面性育人模式的培養。
創設“三大空間”,釋放教育活力。學校立足學生學習成長需要,針對學生創新創業、日常生活、團學活動等,分別創設“眾創空間”“七彩空間”“格廬空間”。“眾創空間”服務學生創新創業,為新生提供生涯指導、創業實訓、規劃引領、創意教育等功能和條件;“七彩空間”致力于學生宿舍公共空間設計營造,力圖打造成一個集“紅色學習角、橙色加油站、黃色競技場、綠色心氧吧、青色戲劇團、藍色甜品屋、紫色生日趴”為一體的學習生活家園;“格廬空間”則是以團學活動為支撐,展現青年思想引領的舞臺,由團委部門具體負責實施。“三大空間”匯聚,有效提升了新生入學教育的高品質、高站位和高融合。
(作者龔躍系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學生工作部部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