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做實“五聚五機制” 彰顯黨建使命擔當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23  閱讀:次   |
42.9K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鹽工院黨旗紅”為主題,系統構建“黨建+思政教育、教學科研、專業發展、人才成長、文化傳承”工作機制,全面強化“五聚”效能,著力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聚焦紅色領航

  構建“黨建+思政教育”聯動機制

  依托鹽阜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鑄魂這個關鍵,加強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一是推動思政建設大實踐。增強紅色基因植入學校思政教育的力度和效度,出臺《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方案》,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扎實開展課程思政“三個一”教學改革試點,精心組織校級課程思政案例評選,立項建設省級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示范點項目,入選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兩門。二是搭建思政教育大課堂。把思政育人融入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教育,持續推進“一院一品牌”素質實踐活動。建好“鶴鳴”思政研究所,創辦“工院大講堂”,開辦“書記有約”“校長沙龍”,落實校領導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結對子”,上好“思政第一課”,組織師生走進鹽城紅色基地、烈士命名鎮村,豐富思政課堂內涵,增強師生感悟體驗。

  聚力紅色堡壘

  構建“黨建+教學科研”共振機制

  著力固本強基,不斷激發基層組織活力。一是發揮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作用。配齊建強隊伍,促進提質增效,將支部組織生活融入教學研討、技術攻關和創新創業團隊建設,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延伸至教學一線、服務于企業需求,形成了“三師一體”“黨建網格管理”等特色做法,紡織服裝學院第一黨支部成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建設單位。二是發揮黨員骨干“雙示范”作用。“頂天立地”做學問,深入推進“課題引領”“對口幫扶”“科技副總”等計劃。2020年,教師黨員面向企業技術服務124項,實現省技術市場交易金額2700余萬元。2019年以來,以黨員為主體的團隊面向企業技術服務100余項,授權專利1044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超100件,2020年位列全國高職院校第12位。

  聚能紅色引擎

  構建“黨建+專業發展”動力機制

  立足“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為國育才”這一大局,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一是堅持開放發展。主動服務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牽頭成立江蘇省沿海職業院校技術轉移聯盟,服務“走出去”企業建立海外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倡導“和美”文化理念,助推留學生教育治理創新。二是堅持融合發展。主動對接地方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加強產教融合發展研究中心智庫建設,優化專業布局,積極探索多元辦學體制改革和“四雙”育人模式創新,打造悅達產業學院,立項建設國家職業教育示范集團,統籌推進兩個省級產教融合平臺建設,全力建設產教融合集成平臺。

  聚勢紅色先鋒

  構建“黨建+人才成長”激勵機制

  貫徹執行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要求。一是緊扣“目標”。堅持全面發展方向,推進實施十大育人工程,在一線提供支部組織生活、師生對話交流、關心服務群眾的空間,積極營造以素養提升、技能獲得為核心的教育環境和職業發展平臺,學生先后榮獲“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特等獎、“長三角首屆VR極限任務挑戰賽”團體特等獎等榮譽,學校被授予全國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二是抓住“關鍵”。堅持黨管干部,落實校領導聯系基層“五個一”、中層干部聯系學生班級制度,推進為民辦實事工程,激勵擔當作為;堅持黨管人才,創新“人才引進、企業實踐、名優培養、師德建設、考核管理”五項激勵機制,多渠道、多層次搭建成長平臺。三是培育“典型”。持續推進“愛國·奮斗·奉獻”主題教育,廣泛開展“黨旗在一線飄揚”活動,選樹“黨員示范崗”“三育人標兵”“師德標兵”“最美教師”等先進典型,激勵黨員教師亮形象、擔使命、展風采。

  聚心紅色陣地

  構建“黨建+文化傳承”創新機制

  大力倡導“鐵軍精神”“工匠精神”“校訓精神”,精心培育高品質校園文化。一是強化“四融入”。把文化建設融入校訓內核、校風培育、校院管理、校園建設,強化“職業立身,技術報國”校訓導向,堅持職業標準,增強專業認知,深化師德師風和學風建設。二是弘揚“主旋律”。充分挖掘鹽阜紅色內涵,推進“鐵軍精神”進公寓、進班級、進支部,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打造“紅色書屋”“鐵軍文化園”等黨員教育實境課堂。創建“鹽城非遺學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文化自信,夯實文化育人根基。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邵從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