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育英才 百年征程謀新篇 ——聚焦湖南護理學?缭绞桨l展新路徑
金秋盛景,歲末將至。今年正值“十四五”開局,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增添了新的動能。
湖南護理學校全面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通過學校理事會審議,正式確立《湖南護理學校2021—2025年事業發展規劃》,從而進一步明確辦學目標、厘清辦學思路、提升學校內涵,促進事業快速發展,為建設長沙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打下堅實基礎,更好地培育醫衛護理人才、服務省市醫衛事業發展,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與服務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著眼于“進”
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新跨越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學校在全面完成各項發展建設任務的同時,把建成特色鮮明、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合格衛生健康職業學院作為首要目標,抓實以教學為中心,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核心和首要任務,實現從培養高素質人才到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新跨越。
首先,學校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政、校、醫(企)“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培養模式,創新產教融合實踐教學體系,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修訂實踐取向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護理專業等課程體系,開展學分制改革,不斷完善主輔修制度。通過加強優勢和特色學科專業的實訓平臺建設、完善校院(企)合作共同體建設、強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加大各專業實驗室實訓室建設等,逐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彰顯“教有特點、學有特長”的人才培養特色。
其次,學校強化教育教學工作改革。通過優化調整專業結構,將護理、中醫護理、中藥學、中醫康復技術、中醫養生保健等五大主干專業建設成省市特色專業,依據專業屬性及社會結構進行方向細分,真正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通過課程和教學改革,完善核心課程、模塊化選修課程、模塊化特色課程的標準;設立教學研究與改革專項,打造品牌團隊;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契機,引領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開展跨系部、跨專業、跨學校(園所)聯合研究,推進多專業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大力推進選課制,增強學生自主選擇權,從而大力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水平。
再其次,落實保障機制。通過建立完善學校、系部、教師三級質量管理與保障體系,明確學校和系部兩級的管理職責;強化對學生需求和教學效果的監測與反饋;創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5個,就業實習基地達到150個,為促進學生發展與就業提供保障。
聚焦于“蓄”
借力守好人才興校“基本盤”
往事作序,來日為章。學校始終堅持人才是興校的核心資源,師資隊伍建設是落實師德修養、有序教學的“壓艙石”,以實施“六大計劃”為抓手,著力選拔培養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守好人才興校“基本盤”。
實施高層次人才引培計劃。用全職引進和學校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著力打造優秀教學團隊,建立團隊合作機制,健全和完善教學名師、卓越教師、學術帶頭人、專業帶頭人等選拔、培養、管理制度;著力建設省、市、校三級人才梯隊,增加卓越教師、專業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數量及影響力。
實施教師學歷提升計劃。鼓勵、支持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以促進教師知識結構更新,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優化師資隊伍學歷和學緣結構,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實施教師海外研修計劃。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積極承擔國際合作項目,積極開展國家、湖南省和學校公派留學計劃的遴選派遣工作。
實施“雙師”素質提升計劃。推進家校、政、院共建的“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基地建設;采取“聘、掛、訪、兼”4項措施促進專任教師與行業醫院人員雙向交流。
實施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建立青年教師“幫扶計劃”,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設立青年骨干教師重點培養經費并優先選派到國內外進修培訓;實行青年教師試講、聽課以及集體備課制度,進行教學基本功和現代化教學技能培訓;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著力提高其師德水平和教學科研水平。
實施人才發展創設計劃。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和改革符合各級各類人才實際需求的待遇條件及培養服務辦法,完善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改革教師評聘與考核評價制度,創造有利于優秀教師成長和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創造性的制度環境與政策環境,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為教師營造健康的工作氛圍。
致力于“穩”
打好教學科研主動仗
教學科研對提高教師素質具有推動作用。學校以教師為主體,通過目標量化,不斷完善科研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加大對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調動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以產生一批在省內業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直接為地方社會發展服務的標志性成果為目標,多措并舉,穩中求突破,打好科研強校主動仗。
完善科研管理機制。根據不同職稱,制定以分值為獎勵標準的《科研工作量計算辦法》;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并重,強化激勵措施,加大對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明確系部的科研工作職責,實施科研目標管理,逐層落實科研規劃目標。
加強科研隊伍建設。通過選拔專業帶頭人,組建系部研究梯隊,聘請知名教授與行業醫院、高等學校名人擔任客座教授,組成強有力的科研輔助力量,形成以系部科研骨干為主、校外人員為輔的科研隊伍結構;組織教師根據專業特長規劃主攻方向,搭建跨專業的科研團隊,拓寬科研領域,挖掘科研深度,形成老中青結合的研究隊伍,防止出現科研斷層。
加大科研攻關力度。通過結合系部專業優勢與專業特點,找準研究目標與研究方向,確定重點研究領域,做好課題定向研究工作,從而實現高級別項目研究水平與質量的突破與提升,推動科學研究由零散型向定向型轉移、由普及型向高層次型轉移;重視申報前期輔導與后期論證,鼓勵團隊協作,提倡跨系部、跨專業、跨學校聯合攻關,推進多專業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集中優勢科研力量攻克重大重點項目。
加強科研平臺建設。通過校內外科研資源的重新集成與再整合,搭建各種形式的科研平臺;促進校外合作,整合校內力量,為教師爭取橫向、縱向科研項目提供條件;促進學校與醫院、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組建若干跨學科的研發、咨詢、服務一體化中心,共同研究開發有價值的科研項目,切實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推進課題研究向深度、高效邁進。
優化科研學術環境。每年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來校講學;堅持開展校內學術活動,各系部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科研討論會;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每兩年面向各系部或教研室作一次學術報告;開展“湘護論壇”與“名師講壇”活動;建立學術研討制度、學術報告制度和學術交流制度;積極主辦、承辦高水平學術會議;重視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大力提倡團隊精神與合作精神。
立足于“融”
以多元特色開辟新天地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學校在開展校園文化特色建設的同時,圍繞護理專業為主體、護理教育為辦學特色,促進相關專業要牢固確立支持護理教育的思想和意識,深化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尋求本專業與護理專業的契合點,不斷加大支持、支撐的力度。
學校的目標是通過未來5年的發展,使護理專業既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有成效獨特的培養模式;既有綜合性的護士培養,又有男護理的專門培養;既有護理專業的高水平和高業績,又有業界認可的優秀畢業生;既形成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的服務和管理模式,又有具備引領作用的教研成果,從而成為湖南省內護理教育領域的優秀院校。
服務與人才培養融合。學校以附屬醫院為依托,打造校企合作品牌;創辦長沙護理教育研究所和長沙市護理培訓中心,以護理教育研究所和護理培訓中心為平臺,打造研究與服務護理的品牌,以長沙產業發展為依據,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自1987年以來,湖南護理學校為湖南省大小醫療機構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服務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2021年8月4日,湖南護理學校發出《關于號召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議書》,馬上就有100多名志愿者積極報名,師生團結一心,奔赴一個個“戰場”,成為抗疫戰線上的重要力量。
賦能經濟,政、校、企三方融合。為助力長沙市“三高四新”戰略實施,在當地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及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擬建長沙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的工程正在全力推進。學校精準定位湖南省康養護理人才空缺,瞄準健康湖南、健康長沙建設的大好機遇,看準未來湖南省、長沙市養老服務業、健康養生業人才培養空白點,努力打造湖南省純醫衛類民辦?茖W校,為“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提供人才支撐,為長株潭融城戰略服務。校領導班子表示:“我們一定高標準辦學,打造一所值得信賴的醫衛類高職院校。”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湖南護理學校站在百年新征程的起點,以規劃辟新徑,以思索求創新,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把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放在首位,發揮職業教育職能,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丁志強 曹媛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