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人才培養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24  閱讀:次   |
42.9K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中國航天事業櫛風沐雨、頑強拼搏、奮力創新、不斷進步的65年發展歷程,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形成了中國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多種精神,這里的每一種精神都值得學習和崇尚。北華航天工業學院(以下簡稱“華航”)作為一所源于航天、長于航天的高等院校,建校43年來,始終與中國航天同頻共振,堅持工程、工藝和航天特色人才培養,學校校訓“進德修業、精益求精”與航天精神一脈相承,并在長期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以航天精神為引領,并融入“用航天文化育人、以航天精神鑄魂”的理念,構建航天特色校園文化育人新途徑,使之切實成為塑造華航師生中國夢、民族魂、航天情,并引領廣大師生健康成長的豐厚滋養和精神支撐。

  做好頂層設計,融通內外資源,唱響航天特色育人“大合唱”

  學校注重統籌謀劃,強化制度設計,引領廣大師生形成思想認同、理念認同、責任認同,并以航天精神為基礎,以“進德修業、精益求精”校訓精神為內核,從辦學特色、時代特征兩個角度擷取“航天文化、校訓文化”為學校主流文化,并使之充分融于學科、專業、課程、隊伍等多項建設中,構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為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強基鑄魂。學校自2011年起,聘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院士做名譽校長,在孫老的倡導下,重點建設了航天遙感信息應用技術省級工程實驗室、院士工作站、跨氣水介質飛行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創新平臺和航空宇航、遙感信息工程兩個航天特色二級學院。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導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等7個航天航空特色本科專業應運而生。學校支持引導科研人員主動出擊,與航天院所對接交流承接科研任務,將航天精神融入到科研工作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學校航天遙感信息技術應用中心已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學校與航天兩大集團和中國航天基金會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航天科普教育等領域密切合作,先后有80余名教師獲得航天科技人才培訓基金會(SHATF)獎教金,300余名學生獲得航天(CASC、CASIC)獎學金。年均為航天兩大集團輸送畢業生百余名,連續多次獲得“航天人才貢獻獎”和“航天人才突出貢獻獎”。

  凸顯航天特色,構筑空間環境,激活鑄魂育人“強磁場”

  學校自2011年開始,集中打造了航天博物館、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生平事跡展兩個航天特色育人陣地,其中航天博物館展廳面積為4622平方米,珍藏著我國發射的第一代導彈東風一號(代號1059)發動機、東方紅四號衛星等20余件珍貴實物展品,長征火箭全家福、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各類模型6個系列60余件展品,神舟八號飛船校旗搭載物等近40件展品,孫家棟院士為航天博物館開館揭牌,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受聘擔任館長。目前,航天博物館是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生平事跡展”由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親自主持設計、布展,展覽占地約500平方米,包含奠基航天、矢志報國、德馨品高、科學楷模4個板塊,涵蓋珍貴圖片、照片、手稿等300余幅。通過“實而活”地開展主題展覽和航天精神、科學家精神闡釋,回溯中國航天發展歷程,并賦予科普功能,創造出豐滿完整、有力量的環境氛圍,讓廣大師生以航天人為榜樣,以航天精神為激勵,堅定思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夢想與中國夢有機結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厚植航天基因,夯實教學主基,打造課程育人“精品課”

  學校著力挖掘航天精神的育人元素,持續深入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設立“航天精神研究中心”“航天文化研習社”“航空航天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等航天精神研究團隊,積極申報課題,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

  學校將航天精神與航天文化融入學生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航天概論”必修課。同時將其融入到各類課程建設中,要求教師深入挖掘各門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例如通過“飛行器總體設計”“航空材料基礎”等專業課程,鼓勵學生關注世界局勢與軍事科技發展,培養投身國防事業的熱情和信念,通過“飛行器制造工藝與裝備”“無人機通訊系統”等專業課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航天等制造技術對國防建設的重要性。

  學校著力打造航天精神特色思政課,讓學生通過學習,在精神上受洗禮、文化上受熏陶、作風上受錘煉,成為華航學子立學、立身、立命的精神基因與人格特質。制定《航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施方案》,其中“思想道德與法治”以講好航天故事、走近航天功勛為主,將航天精神嵌入到中國精神專題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航天發展史為主,回顧航天歷程,展望空天未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以航天文化為主嵌入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專題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將航天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等嵌入到科學思維方法論中。同時以“中國航天日”、航天重大發射等為契機,設置專題講座、時事快遞、現場授課等教學環節。開設“航天精神譜系”“航天史話”“航天功勛”等微課程群,邀請航天專家進校園,到航天院所開展實踐研學,建立“航天文物聲音檔案”,進一步弘揚航天精神、講好航天故事。

  賡續航天精神,做精特色項目,賦能文化育人“創品牌”

  學校依托航天資源培養拔尖人才,組建“錢學森班”和“高鳳林工匠班”,創新兩個航天特色人才的培養模式,全方位注重學生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訓練和航天精神傳承,成為學校航天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張亮麗名片。2020年,學校學生發起了給孫家棟院士寫信、向老科學家致敬的活動,并得到了《河北日報》《中國航天報》等國內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學校每年開展50余項“中國夢·航天情”主題文化活動,連續20年在“華航講堂”開設航天專家專題系列,梁思禮、張柏楠、孫家棟、戚發軔、高鳳林等航天領域院士專家和航天英雄翟志剛、吳杰等到校與青年學生分享中國航天發展歷程,激勵學生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

  源于航天,長于航天,服務航天,華航自成立以來一直流淌著航天血脈,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新征程中,學校將繼續傳承航天精神,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培養身心健康、品格優良、專業扎實、能力突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貢獻。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黨委書記郝玉龍)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