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上好勞動育人“大思政課”
本報訊(記者任朝霞)左手抓稻、右手執鐮,捆扎成束、拍打脫粒……10月以來,上海交通大學近2000名學子走入田間地頭,參加“收獲在金秋”系列勞動課堂專題教育,在汗水中體會勞動之光榮、創造之偉大。
依托農業與生物學院的學科特色,上海交大試點打造“1+3”勞動育人模式,即以1門精品勞動教育思政課為核心,以生產性農業勞動、服務性實踐勞動、創造性科創勞動3種勞動教育形式為載體,將勞動教育納入課時,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融合的勞動教育模式,搭建起面向全校的勞動教育平臺。
學校還積極探索校—區、校—企聯合的勞動實踐基地共建模式,聯動校內外資源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先后組織學生前往松江區柳港鎮朱定村、奉賢區莊行鎮馬路村等地開展“收獲在金秋”系列勞動實踐,到振華重工長興基地等地開展行業教育,在走訪、實踐中上好勞動育人“大思政課”。
自2020年4月啟動全面加強勞動教育以來,上海交大以勞動實踐、志愿公益、社會實踐、科技創新為抓手,建強第二課堂勞動教育,依托勞動教育通識課、勞動技能課、勞動教育主題講座等方式落實育人任務,構建了“大思政”育人格局。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