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大有作為天地寬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掠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29  閱讀:次   |
42.9K

  一排排廠房、一臺臺機床、一條條流水線,身穿統一制服的工人在機器前忙碌著,指導生產的技師來往于各個崗位之間……踏入永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永州職院”),入眼的是一派繁忙景象。

  在這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里,工人是學生,技師是教師,車間則是他們的課堂,也是他們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廣闊舞臺。

  職業教育大有可為,更應該大有作為。自2000年成立以來,永州職院堅持“立足永州、服務‘三農’”的辦學定位,高舉“服務民生健康、服務產業發展、服務文化傳承、服務社會公益”四面大旗,致力于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蹚出了一條以服務求支持、以就業促發展、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服務民生

  鄉村振興“成色更足”

  絢麗的桃花林、風光優美的仙女湖、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小洋樓……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蔡市鎮零東圩村,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昔日的鄉村舊貌換新顏,成了幸福地。“沒有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專家團隊,就沒有零東圩的今天!”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村里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多虧了永州職院師生的“金點子”。

  2018年,永州職院農業技術和服務團隊以鄉村振興為目標,為零東圩村制定了以“種、游、產”為重點的發展方略,使村集體年收入穩定在40萬元以上。現在,零東圩村不僅是省級脫貧攻堅示范村,還正在全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村。

  鄉村振興風帆正勁,高職院校勇立潮頭。近年來,永州職院農學院師生發揮專業優勢與特長,通過科技引領、示范推廣、產業培育、對口幫扶,承擔起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支持鄉村振興。

  2019年,永州職院與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簽訂新型農民培訓協議,依托園區的資源優勢和高校的人才優勢,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及人才支撐。

  2017年以來,永州職院藥食兩用植物脫毒快繁協同創新中心團隊、生科系蔣艾青教授團隊與湖南天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出“基地+公司+農戶”的產業發展機制模式,發展油茶、藥材、紫薯、養雞等產業,帶動近2000戶農戶共建共享,戶平均增收1.3萬元,真正實現了產業精準扶貧。

  2018年12月,永州職院成立9個科研機構,集中開展地方農業發展中重難點問題的技術攻關,蔣小軍、蔣艾青教授牽頭的永州油茶花蜂蜜研究所與天沃公司瞄準油茶花授粉率低、坐果率不高等瓶頸問題開展科技合作,申報專利5項,開展技術研究10余項,還制定了油茶豐產栽培技術標準,實現油茶花坐果率提高30%,畝產經濟效益提高200元,解決貧困戶就業32人,年均收入增加1.8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永州職院為當地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鋪就了一條條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對接需求

  產教融合“速度更快”

  職業院校如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如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無縫對接?如何發揮高職院校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幫扶后疫情時代的企業復工復產工作?2020年4月,永州職院聯合永州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赴永州市11個縣區和永州市經開區就這些問題開展專題調研。答案就是: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培養適銷對路的高職人才。

  “要突出永州職院的地方特色,把支持區域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做實做細、見實效。”永州職院黨委書記黃小明表示,后疫情時代,地方職業院校更應勇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更精準。永州職院通過開展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建立智能化生態養殖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等校企合作項目,實現在生產中融入教學、在生產中開展科研、由科研反哺生產,讓學生在學院與企業“雙陣地”實訓及企業輪崗實訓中,成長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此外,永州職院還加快創新型高職院校建設步伐,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管理人才的新機制,將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和區域經濟優勢,更好地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如2018年零陵區在永州異蛇科技有限公司為學院于桂陽博士成立博士工作站,2019年學院副教授黃綠荷被評為永州市市屬高校產業導師等。目前,永州職院與楊凌本香農業產業集團、唐人神集團、恒惠集團等多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在農學、醫學、教育、機械、建筑、信息等專業領域培育了一大批崗位成才的優秀畢業生。

  志愿服務

  社會公益“底色更亮”

  愛心醫療服務團隊志愿者為小朋友們進行視力篩查和口腔健康檢查;教育關愛服務團隊志愿者教小朋友們唱歌跳舞,向他們捐贈學習用品;家電義務維修服務團隊志愿者為村民義務維修小家電,向他們宣傳安全用電知識……

  今年暑假,永州職院組織醫學技術學院、商學院、智能制造與建筑工程學院、護理學院、醫學院的200余名師生,深入永州市金洞管理區和小金洞村開展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在志愿服務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永州職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翟惠根介紹,多年來,學院堅持“立足永州、服務‘三農’”的辦學宗旨,緊扣發展重要戰略,對接群眾“急難愁盼”,精準組建服務團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社會課堂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復時,正在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實習的李蓓等10余名永州職院護理專業學生,毫不猶豫地報名擔任采集核酸檢測標本的志愿者。“親身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后,更能體會醫護人員的不容易,也堅定了未來要繼續踐行志愿服務精神的信念。”李蓓說,參加志愿服務既為他人提供了幫助,也讓自己有所成長、收獲了快樂。

  免費測血壓、測血糖,詳細講解健康科普知識……2020年5月,永州職院組織師生志愿者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在小金洞村開展義診,贈送村民科技書籍3000余冊、各種蔬菜種苗3萬多株,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感謝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志愿者們,為我們送來了健康,也送來了致富之道。”村民奉明亮高興地說。

  不管是田間地頭,還是抗疫戰場,處處可見永州職院志愿者的身影,他們用無私奉獻擦亮了學校致力社會公益、履行職校擔當的動人底色。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等職業院校的道路上穩步前進。(柏潤 裴有為 李元雄 王曙明)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