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以“實踐導向、多維協同”理念培養英語類專業人才
構建“三三三”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新體系 ——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以“實踐導向、多維協同”理念培養英語類專業人才
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主動適應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積極開展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以英語(師范)專業學生培養為切入點,逐步輻射翻譯專業和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實踐導向、多維協同”的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三三三”人才培養新體系,培養和造就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構——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路
當前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普遍采取“3.5+0.5”或“3+1”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即在完成英語類專業學科教育以后再開展專業實習實踐,需要在教學內容上加強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在課程結構上提高實踐性課程門類、課時、學分的比例以及實踐性課程與專業領域發展實際的契合度,讓英語類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貫穿整個本科學習階段,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另外,目前英語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級的校內實踐教學、實習實訓、畢業論文等環節,迫切需要強化實踐環節、豐富實踐教學形式、突出實踐模式特色,使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契合用方市場的期許。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人才供求的用方市場已經形成,專業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并保持優勢地位,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結合學校定位和辦學特色,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2008年以來,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開展了“實踐導向、多維協同”的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探索,在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改革,重構了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路。
構建——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體系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的特殊性,學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英語(師范)、翻譯、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針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優化,形成了“三三三”人才培養體系。
1.建立“三并遞進”培養機制,確保實踐教學落地。作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定位,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及規格應突出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緊緊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的目標要求,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基于此,學院在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雙體系”培養模式下,形成了“三并遞進”的培養機制。“三并”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并舉、并行,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螺旋遞進。“并重”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并舉”指構建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的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并行”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銜接、緊密配合、齊頭并進。“遞進”在理論教學上體現為“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遞進,在實踐教學上體現為“基本技能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遞進。該模式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滲透與促進,確保實踐能力培養落地生根。
2.形成“三全融通”教學體系,促進協同實踐培養。針對結合實踐教學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學院從全員、全程、全面3個層面著手,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全員”強調英語類專業教師的全員參與。設立“教師發展工作室”,引領專業教師職業發展,培養教師具備滿足市場需求的實踐與創新能力,以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升帶動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同時,構建一支穩定的由各行業領域人才組成的校外導師隊伍,實現實踐、能力與就業的一體化運作。“全程”包含三重含義:一是將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貫穿英語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其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二是指對英語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時間上貫穿本科4年的學業,在空間上實現高校與中小學、企事業單位等有效對接,在形式上實現多層次、分類別、多階段、不間斷;三是改革教學評價制度,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開放性評價貫穿學習全過程,使教學評價真正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全面”指全面更新實踐教學內容。一是強化價值觀引領,加強實踐教學課程思政建設,通過對實踐教學內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培養學生的教育情懷、譯者責任、商業倫理等職業道德,將立德樹人內化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中;二是以“通識為基、能力為本、人文為魂、服務為重”為原則,對基礎與應用、理論與實踐、選修與必修等課程進行優化組合,服務于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三是設立“基礎英語教學部”,打通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通道,夯實學生語言基本功,為全面提升綜合實踐能力打好基礎。
3.創新“三化融合”教學模式,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實行實踐教學平臺多元化、第一課堂實戰化、第二課堂專業化的“三化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一是通過政策激勵和制度保障引導企事業單位參與校地多元化實踐平臺建設,如與杭州思途學校、深圳路達公司等簽訂協議,在其主導和協作下按訂單進行人才定向培養;二是將實戰化融入第一課堂實踐教學,已開展微格教學、商務禮儀、黃梅戲翻譯等近似于實戰的實踐項目,邀請中學名師和行業導師參與過程指導,培養“零距離”英語人才;三是形成了“專業社團+學科競賽”第二課堂專業化實踐平臺,打造電子商務大賽、翻譯大賽等品牌賽事,依托俄羅斯交換生項目辦好“英俄復語班”,培養了新文科建設需要的復語人才。
躬行——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架的實踐
1.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學院英語類專業學生參加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逐年攀升。應屆畢業生報考研究生錄取比率不斷提高,2020屆英語類專業畢業生中有56人考上國內知名大學研究生、6人被國外知名大學錄取。
2.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以來,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別3項、省級11項,在各級各類教學技能大賽、商務英語綜合能力競賽、商務英語實踐技能大賽、翻譯大賽等專業技能競賽中屢獲大獎。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8%,在崗位上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贏得了社會高度評價。
3.專業建設獲得長足發展。英語(師范)專業被列為湖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語言綜合教研室被評為“湖北省本科高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進一步促進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應用和示范。同時,在實踐課程體系創建過程中,英語類專業建成“英漢翻譯”省級一流課程與“英語學科教學論”“商務英語談判”“黃梅戲翻譯”等一批具有實踐特色且先進適用的在線開放課程和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與共享。另外,英語類專業專任教師得到專業化成長,形成了一支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多名教師在國家和省級教學競賽中屢獲佳績。學院建立“雙師型”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走進學校和企業掛職鍛煉。目前,專業教師中50%已獲得行業資格證書,具備“雙師型”教師資格,為打造實踐性“金課”、確保實踐性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隊伍保障。
4.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高。近年來,英語專業每年派出30余名學生赴黃岡市黃梅、麻城等縣區開展頂崗支教;英語專業教師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與黃州區一中、黃岡中學等學校的教師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為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翻譯專業與傳神語聯網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校企合作,定期選派學生參與地方特色翻譯語料庫的建設;師生為地方政府部門提供語言服務,參與了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和遺愛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景點翻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通過億學、中語智匯等平臺開展電子商務實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深圳路達等公司提供了跨境電子商務服務。
5.成果產生較好輻射效應。相關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國高師院校英語專業院長(主任)聯席會議、外語教師教育跨時代展望專題研討會、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討會等學術會議上交流,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學院堅持“實踐導向、多維協同”的理念,通過建立“三并遞進”的培養機制,形成“三全融通”的教學體系,創新“三化融合”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地方高校英語類專業“三三三”人才培養新體系,有效解決了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相關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陳曼 岑海兵)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