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創新“五育協同”模式 打造文化育人高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30  閱讀:次   |
42.9K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走上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加強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秉承辦學110周年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耕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實施“五育協同”模式,打造文化育人高地。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于2018年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方案》,切實加強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和統籌,校園文化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育魂,傳承紅色基因

  學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2019年以來,組織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40余次,開展全校性政治理論講座70余場,形成“弘毅大講堂”“袁博士說”“百名思政名家進校園”等品牌。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獨創“知行融通”教學模式,實踐教學項目《學問梁家河》《八月桂花遍地開》《夢回原子城》等在“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中獲佳績。常態化開展黨校培訓、“青馬工程”、青年大學習等。以110周年校慶為契機,啟動校史文化傳承工程,建設校史館,編纂校史冊,舉辦“校史中的紅色印跡”展。

  育根,弘揚國粹經典

  學校在110年辦學歷史中,培養了譽滿全球的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吳冠中,畫壇巨匠錢松喦,民族音樂家楊蔭瀏等杰出校友,為學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沃土。學校始終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室建設等方面完善體系、扎實基礎,在國樂、書畫、竹編等傳統技藝傳承上成效卓著。學校開設了中國畫、書法、民族器樂等課程;創辦了楊蔭瀏國樂社、民樂社、書畫社、竹編及草木染工坊等社團;成立文化中心,設立大師工作室,打造泥人、紫砂、書畫、篆刻等地方特色館藏群;資助出版《敦煌書法史》系列叢書,舉辦“敦煌書法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無主題變奏書法展”等高水平文化活動;連續多年舉辦學生書畫作品展、國樂音樂會、“藝術與生活”教學成果展、“創意夢工廠”等,師生走進地方幼兒園和中小學,傳播國粹經典,廣受歡迎。學校獲評“全國職業院校傳統技藝傳承示范基地”。

  育匠,厚植工匠精神

  學校聘請國內優秀藝術家、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藝術大師來校宣講、上公開課、參加座談會,拉近學生與工匠大師的距離。同時,建立了大師工作室,開展課程教學、技藝傳習和作品創作。舉辦“勞模進校園”活動,通過分享全國勞模的成長經歷和奮斗故事,激勵師生發揚實干精神。每年舉辦校園技能節,通過技能比拼,提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培養了一大批能工巧匠。近年來,學生在各級職業技能大賽上獲獎550余項。學校重視勞動教育,開辟種植園,開設“親自然”育人項目和“傳統勞動文化”系列課程,提升學生的勞動實踐技能。

  育美,提升藝體素養

  積極開展各類特色鮮明、參與面廣的大學生文化、體育、藝術活動。舉辦“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三大典禮”“弘毅大講堂”“高雅藝術進校園”“新年音樂會”“體育節”等品牌活動,成立藝術中心,成立“弘毅合唱團”“新媒體中心”等高水平學生團隊,學生在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多次獲得一等獎。開展的《我和我的祖國》等紅歌“快閃”活動廣受關注,網絡流量突破10萬。學校高度重視體育課程育人功能,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建有龍舟、射擊等高水平運動隊,曾在江蘇省高校“校長杯”乒乓球比賽、全國青少年啦啦操精英賽、全國U21射擊錦標賽、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群眾比賽龍舟項目等賽事中摘金。

  育境,美化人文景觀

  學校為校園道路、景觀、建筑“冠名”,美景美名相得益彰,擦亮校園文化“新名片”。精心打造一批標志性景點,校園人文景觀進一步優化。每逢重要節慶,在校園內升掛國旗,懸掛道旗、橫幅,設置桁架,激發師生愛國榮校、干事創業、為民服務的熱情。圍繞“國家精神”“國家功勛”“國家重器”“國家工匠”“國家文化”等主題精心布置文化墻。設計建造陶行知教育名言雕刻墻等,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每處環境都能育人。改造辦公樓、教學樓等公共場所配套設施,提升師生幸福感。

  “五育協同”模式實施以來,學校育人成效顯著,連續多年榮獲“江蘇省文明校園”和“無錫市文明校園”稱號。學生拼搏在技能大賽場上,在國家和省級的各類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拼搏在抗疫抗洪一線,成為家鄉的“守門員”和“安全員”;拼搏在志愿服務現場,將博愛精神傳遞到千家萬戶。學校畢業生遍布教育、金融、互聯網、文旅、基建等各行各業,積極參與“三支一扶”和西部計劃,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事業,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楊旸 魏鼎)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