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中北大學:太行山下傳薪火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05  閱讀:次   |
42.9K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領航100·山西篇

  依龍山,傍汾水。

  一進中北大學的校門,彭德懷橫刀立馬的青銅塑像,威風凜凜。

  一條軍工鐵路穿校園而過。

  80年前,第一支紅色工程師隊伍從這里出發;80年間,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洗禮,學校幾經變遷,篳路藍縷;80年后,學校軍協作訓隊的檢閱口號整齊劃一,鏗鏘有力,太行精神始終是這里的文化之魂。

  1940年前后,根據地的對敵斗爭進入最為艱苦的階段,八路軍一面對抗日寇的瘋狂掃蕩,一面遭受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對武器彈藥的需求與日俱增,全國兵工生產愈加迫切。

  八路軍總司令彭德懷提出,在武器彈藥問題上,要“自力更生,自己創造”。他親自給延安發電報,提出要建設一所兵工學校,培養軍工人才。

  一年后,在黎城縣看后村,我國第一所兵工學校誕生了,規模雖小卻被寄予厚望。因校址在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區,故稱太行工業學校,隸屬于八路軍總司令部。首任校長劉鼎協助方志敏在資料、技術、設備短缺的條件下為紅軍部隊建造了三門“小鋼炮”,這三門炮被認定為我軍的第一批火炮。

  在血和火的洗禮下,學校為黨培養了400名中高級專業人才,吹響了我黨科教強軍的第一聲號角,有力支持了解放區工業建設,邁出了為國防工業體系奠基的堅實一步。

  1943年9月,朱德總司令和葉劍英參謀長從晉東南抽調軍工工人和技師奔赴延安,同時接收大型軍工企業。部分教師留在太行根據地賡續著人民兵工教育的薪火,見證著學校一步步發展成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中北大學。

  “人民軍工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用熱血和生命譜寫的奉獻史。”中北大學黨委書記沈興全說,“我們要將太行精神轉化為深厚的教育資源和無窮的力量源泉,繼續保持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勇氣,在新時代爭創一流,砥礪奮進。”

  在國防工業領域,中北大學被稱為“兵工七子”。一代又一代的中北人不忘初心,始終把“為國之重器掌握核心技術”這一神圣使命寫在旗幟上。中北大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從0到1”的兵工典范:從我軍第一支步槍、第一門單兵火炮、第一種烈性炸藥,到新時代的復興號列車、港珠澳大橋、北斗系統、科技冬奧……都鐫刻著中北人開拓創新的腳印。截至目前,學校共有70多項成果應用于“神舟”“嫦娥”“天宮”系列工程,已獲得10余項國家科技獎二等獎,3D打印、紫蘇產品精深加工、鋁鎂合金等一大批成果在山西落地轉化,在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任務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辦學上,中北大學弘揚軍工文化,打造“軍工思政”,聚焦“黨史+軍工史+校史”,推出了“人民軍工”國防素質通識類思政示范課,實現了“理論+訪談+實踐+研學”的創新探索;開設“大國兵器”綜合國防素質培養課,邀請王澤山等12位兩院院士領銜主講,展現軍工人身上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赤膽忠誠,在青年學子中凝聚起“強軍興裝”的精神力量。

  各學院的黨建工作亦亮點紛呈,藝術學院用舞臺劇打造黨史學習的“沉浸式教育”,軟件學院通過編程將黨日活動延伸到線上,機電學院在黨支部設置導師制、倡導朋輩溝通……

  繼往開來,為黨為國“謀大事”,正是中北人矢志不渝的辦學追求。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