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創新思政專業人才“一專三能”培養模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06  閱讀:次   |
42.9K

  為實現思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教學為核心,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以科研為引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以社團活動為抓手,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實踐基地為平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思政專業人才“一專三能”培養模式,效果顯著。

  以教學為核心

  夯實學生專業理論基礎

  用好國家統編教材、自編教材和相關教輔資料,提升教學質量。學院在用好國家統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的基礎上,自行編寫了《思政要旨要義》《思政教學重難點解析》《認識中國》《認識武漢·大國工業》等系列教材和教輔資料,著力構建了立體化思政課教材體系。同時,還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學習培訓,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促進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

  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嚴把教學內容的政治關和質量關。學院以“問題式教學”為核心開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通過“課堂教學精講、網絡教學輔學、實踐教學延伸”等方式,定期舉行示范公開課、教學比賽和教學講評等,積極推動“課程精品化、課堂精彩化、教學品牌化”,開展了“同課異構—協同共研”思政專業課集體備課會,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夯實專業理論基礎。

  以科研為引領

  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學院每年舉辦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文獻綜述大賽暨研究生論壇。通過舉辦論壇,學生既能夠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又能夠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的熱點問題和重大實踐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思維水平和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院舉辦了科研培訓班和講座,大力加強對學生的科研指導,鼓勵和支持學生申報科研項目,以提升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學院以“馬院英才”學生骨干培訓班為平臺,舉辦各種類型的科研項目交流培訓班,激發了學生的科研興趣,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科研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此外,學院邀請校內外思政專家、學者舉辦學術講座,在科研選題、文獻綜述、邏輯思維、科研方法、寫作規范等方面教育和引導學生。不僅如此,學院以申報自主創新項目的形式,大力鼓勵和支持學生申報自主創新項目。獲得自主創新項目的思政專業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扎實學習專業基礎知識,閱讀大量文獻,積極開展社會調查,認真撰寫學術論文和社會調查報告,從而極大地提升了創新能力。

  以社團活動為抓手

  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學院每周召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班會,其活動內容和形式都由學生自己策劃,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包括黨史學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題班會的內容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學生通過學習黨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從而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使紅色基因真正融入學生的血脈之中。

  學院舉辦了系列“卓越·思睿”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書會,它是思政專業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在讀書會上,學生們簡要復述和討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內容,分享閱讀感悟,表達閱讀期待。讀書會在提高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理論思維習慣,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以實踐基地為平臺

  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學院以課程思政為途徑,以實踐基地為平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學院3年前開始建設“認識武漢·大國工業”課程,并以課程思政為途徑,以張之洞博物館、盤龍城博物館、中國橋梁博物館、武漢美術館、武漢革命博物館等7個實踐基地為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前往武漢革命博物館進行體驗式學習,促使學生能更好地將專業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傳承革命精神、提高黨性修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院發揮專業優勢,將專業知識傳播到基層。學院研究生講師團黨支部走進社區宣講黨史和時事熱點,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牢記初心使命。學院宣講活動開展以來,帶領學生主動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彰顯了思政專業的社會價值,拓寬了思政專業人才的培養途徑,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政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及社會實踐能力。

  (范慧玲 徐志遠)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