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四個注重”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
隨著課程思政探索和研究的不斷深入,全國各級各類院校都在探索各具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新路徑,形成諸多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經驗做法與成果。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力爭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不斷完善全員參與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指導和激勵教師在課程思政目標的設定、思政資源的挖掘與實施、課程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創新與探索,逐漸形成以課程設計的職業性與實踐性、課程實施的體驗性、課程評價的開放性為特征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課程思政
目標設計注重職業特征
職業院校的課程思政目標設計應始終帶有職業特征,創設來源于工作崗位的學習情境與價值引領,培養從業者在工作過程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課程思政整體目標不可過多過大過空,而應緊密結合崗位要求提煉關鍵詞,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強化,增強課程育人的針對性。如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中,需重點培養科學、嚴謹、認真、協作的專業素養,強化公正、科學、準確、高效的檢驗質量意識。課程團隊成員在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中緊緊圍繞上述要求,通過項目化教學在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中反復滲透。
課程重構
注重思政與專業的一體兩面
課程思政并非簡單的課程+思政,而是從一個全新的高度和角度去解讀課程,課程即為思政,兩者相伴同行。首先,每門課程都有特色的核心精神要義,蘊含著特有的顯性和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如在“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內容中無處不滲透著唯物辯證法,免疫功能的兩重性、正向應答與負向應答等均為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以辯證法的觀點認知和把握免疫應答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其次,思政的基因式融入并非指在基因層面的導入,而是指在產物表達層面的融合與渾然一體,力求育人無痕、潤物無聲。如在講到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時,引出每個人并非只屬于個體,自尊自愛自律亦是對家人的愛護和公民應盡的基本義務。
課程實施
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
與理論知識傳授類似,課程思政設計同樣應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課前做好學情分析,找準學生的思想興奮點;在教學設計中聚焦當前的時事熱點,提高學生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反思中內化。將思政目標中要達成的態度與體悟經由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由心而生,而非由教師單向輸入,從而使育人效果水到渠成。
學校提供政策與平臺,鼓勵各系部在牢牢抓好課堂主渠道的同時,積極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在學校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團隊拓寬了教學時間與空間,實現了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線上線下三結合,將激發學生思考感悟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貫穿課程學習始終。例如在全國各地陸續啟動3歲至11歲兒童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期間,團隊教師經過精心指導與篩選,帶領學生走進校園,為小學生們帶去了生動活潑的疫苗接種科普課。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疫情下個人和國家的血肉聯系,產生將所學所知應用于疫情防控的價值感和使命感,專業知識在更高的精神層面得到認知,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共同發展。
課程評價
注重多元化與開放性
在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中,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改變傳統的強調共性的教學評價模式,關注學生個體成長的縱向比較,制定了主體多元、目標與過程相結合、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的開放性評價體系,并圍繞“學”和“教”兩方面制定了評價標準。在對課程思政“學”的評價中,將學生的教學過程記錄、主題討論心得體會、問卷和量表、在校期間個人表現檔案等作為對學生態度與行為的評價資料來源;在對課程思政“教”的評價中,除整體設計、教案等教學材料外,制定不定期聽課制度,重點考查教學組織與課堂實施過程。
目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已建立健全了課程思政工作機制,將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情況納入對教師的績效考核和評價,連續3年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的遴選以及課程思政說課比賽,專業教師已樹立牢固的課程思政意識,在全校范圍內構建了多方聯動、典型引領、全員參與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各系部初步建成以專業為單位的課程思政素材庫以及以課程為單位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并將課程思政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中。未來,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將會繼續堅定地走下去,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范海燕 吳菲菲 張彥杰 張穎)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