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始終賡續紅色血脈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重慶大學用紅巖精神打好青年學子人生底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07  閱讀:次   |
42.9K

  “我不是受人指使,而是自覺自愿加入共產黨的!我心甘情愿為人民犧牲自己!”聚光燈下,學生演員飾演的紅巖英烈劉國鋕在敵人的百般摧殘下,仍不屈不撓地斗爭著。

  經典在舞臺演繹,精神在心中銘記。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紅色資源。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重慶涌現出一大批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共產黨人,在特殊的環境中孕育出偉大的紅巖精神。

  近年來,重慶大學堅持把紅巖精神作為思政教育的生動教材,以紅巖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豐富育人資源,做強“三全育人”內容“供給側”,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激發師生“紅心向黨、立志報國”的責任和擔當。

  2021年11月至12月,重慶大學舉辦了第五屆紅巖文化節,在全校范圍內掀起學習紅巖精神的熱潮。紅巖文化節期間,重慶大學復排原創話劇《重慶往事·紅色戀人》。故事的主人公是沙磁區學運特支書記劉國鋕和重慶大學學生曾紫霞,為掩護黨的地下斗爭,二人假扮戀人開展工作,在斗爭生活中相知相戀。被捕后,劉國鋕拒絕利誘、堅貞不屈,在1949年11月27日慷慨就義,與他一同犧牲在歌樂山下的還有重慶大學另外6名師生。

  這批追求真理、至死不渝的革命先驅,用生命和鮮血鍛造和凝結了偉大的紅巖精神,也為重慶大學播下了傳承紅色基因的火種。追憶革命先烈,展現青春風采。在新時代,重大人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奮發作為,砥礪前行。

  九秩辦學路,傳承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2021年6月9日,重慶大學校領導班子在紅巖革命紀念館開展“紅巖讀書班”現場學習研討,再學紅巖精神,重溫入黨誓詞,從革命先輩和先烈的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

  重慶大學是紅巖精神的發祥地之一,周均時、張現華、薛傳道等7位紅巖英烈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重大人負重前行,不斷爭取新的光榮。

  重慶大學用紅巖精神鑄魂育人。加強統籌謀劃,把紅巖精神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出臺了《重慶大學用好紅巖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工作方案》,開設“紅巖讀書班”,校領導班子帶頭學習傳承紅巖精神,組織中層黨員領導干部研學紅巖精神,舉辦紅巖精神報告會、開設紅巖精神專題黨課,開展組織生活近500次、師生實地研學5000余人次,把所學所悟轉化為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基因要傳承。緊跟黨的步伐,未來屬于我們。”2021年9月23日,重慶大學舉行“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軍訓演講比賽。參與演講的青年學子激情澎湃,表達了“聽黨話、跟黨走,做紅巖精神的傳承者、實踐者和傳播者”的決心和信心。

  育棟梁柱長天,興教育佑鄉邦。重慶大學歷經92載沉浮,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學校充分挖掘辦學歷程中的紅色基因,建設紅巖精神展覽室、開展紅巖故事展演,用革命先輩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教育感染師生。

  “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紅巖魂廣場上,重慶大學師生代表在烈士墓前鄭重宣誓。參加活動的退伍大學生昌瑤激動地說:“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今天的現場紀念活動,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生死斗爭和艱苦奮斗中經受各種風險考驗、作出巨大犧牲的偉大精神。我們青年學生應當銘記歷史、奮發圖強,為國家的強大和社會的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2021年11月,重慶大學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11·27”烈士殉難紀念系列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網上祭英烈”紀念活動、紅巖革命紀念館全景漫游線上參觀、網上知識競答、主題征文比賽、原創話劇交流、專題朗誦等活動,引導青年師生緬懷先烈、矢志奮斗。

  “黃葛樹下歲月綿長,紅巖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10月15日,重慶大學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閉幕式現場,將紅巖精神和川劇傳統文化中的變臉、吐火等絕技融入3分鐘的創意節目《渝創·渝新》中,向全球推廣宣傳紅巖精神,震撼了全場。

  重慶大學積極參與紅巖精神的社會傳播。學校與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共建紅巖精神重慶大學研究中心,并聯合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在校內開設“紅巖精神永放光芒”專題展覽,詮釋紅巖精神內涵。學校參與了中國教育電視臺和高校聯手慶祝建黨百年的百集大型節目之《歌樂山下》和《重慶談判》的策劃、拍攝和制作,節目在全國教育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播出,獲得好評。學校“紅巖精神”視頻課入選國家教育部門視頻微黨課系列,以微視頻的形式向社會宣傳介紹紅巖精神。學校不斷創新宣傳形式,通過萬人“快閃”、短視頻等方式,讓師生在經典音樂和紅色故事中回望歷史、展望未來,感悟信仰的光芒、汲取奮進的力量。

  以紅色為底,“開學第一課”更有溫度

  “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我們死而無愧!”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的舞臺上,扮演紅巖英烈的演員戴著鐐銬,聲嘶力竭的吶喊震撼人心,臺下學生雷鳴般的掌聲一次又一次響徹校園。這是今年9月6000余名重慶大學本科新生在現場觀看“紅巖革命故事展演”時的情景。

  “紅巖革命故事展演”是由重慶大學承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聯合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共同打造的一堂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2020年9月,“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在重慶大學啟動全國首場演出,隨后在渝、鄂、川等地的高校和中小學、軍營、社區以及企事業單位巡演,至今展演場數已達到336場,現場觀眾超37萬人次,網絡點擊量超527萬人次。

  依托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將紅巖革命故事與青年教師、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困惑和人生選擇有機結合,把思政課堂搬上了舞臺。展演經過反復打磨和精心編排,通過聲光影的不斷變化,讓觀眾身臨其境,強烈體驗到歷史與現實的交融、臺上與臺下的交融、藝術與課堂的交融,已經成為有溫度、有力度的黨史學習教育品牌。“現在的青年和以后千千萬萬的青年,都需要這樣的教育,厚重堅定、灼灼生輝。歷史不能忘記、信念不可動搖!這樣的教育,請來一打!”這是師生觀看演出后,自發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觀看體會。

  展演選擇的故事均為戰爭年代發生在普通共產黨員身上的真實事件。能打動觀眾,正是源于真實的力量。演出結合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實踐成長和時代使命,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啟迪學生思考人生,可親可近、可信可敬,用新時代真理的力量引導學生從深邃的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汲取養分,紅心向黨、立志報國。

  重慶大學將紅巖精神作為新生必修課納入入學教育中,新生入學后全面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紅色校史參觀到聶榮臻元帥精神熏陶,從“紅色的誓言——紅巖英烈革命詩詞展”到“信仰的力量:檔案里的紅色故事”展演,從10公里徒步拉練到“晨曦計劃”,新生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中厚植愛國情懷。以紅巖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正在重慶大學的校園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以紅色經典,唱響百年芳華

  百年風雨,初心如一。經典音樂作品中深深鐫刻著一段段紅色記憶。重慶大學將包括紅巖精神在內的“音樂黨史”作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特殊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走“新”更入心。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紅梅贊》由著名藝術家、重慶大學校友閻肅作詞,講述了江姐等革命先輩敢于斗爭、永不叛黨的浩然正氣,動人的旋律凝結著艱苦卓絕的犧牲奉獻。以史串歌、以歌敘史,紅巖精神歷久彌新,音樂背后的黨史故事蕩氣回腸。

  今年4月,重慶大學與中國教育電視臺等單位聯合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放飛夢想——重慶大學青春歌會”,來自重慶大學等15所高校的師生代表會聚一堂,唱響紅色經典,抒發愛黨愛國的拳拳之心。伴隨著悠揚婉轉的旋律和青春活力的舞蹈,由青年學子重新演繹的歌曲《不忘初心》《紅梅贊》以及情景詩朗誦《青年志・紅巖魂》等節目,將一段濃濃真情與忠誠信仰的傳奇娓娓道來,唱響年青一代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和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的青春正能量。晚會在重慶衛視和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網絡直播觀看近85萬人次。

  經典常唱常新。在重慶大學2021屆學生畢業典禮上,一場萬人“快閃”為這項畢業季傳統活動注入了更加深刻的儀式感。近13000名師生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歌唱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熟悉的音樂聲響起,現場不少師生熱淚盈眶。嘹亮的歌聲直抵心靈,催人奮進,激勵著即將啟程的畢業生投身時代發展的洪流中。

  音樂與黨史相互交融,青春與夢想交相輝映,重慶大學用藝術的感染力展現黨的光輝歷史,凝聚起學校師生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紅色的校園,紅色的血液代代流淌

  沿著重慶大學A校區主教學樓東邊的一條坡路往下,一片綠茵茵的草坪中央佇立著一尊塑像,那是周恩來的塑像。

  1938年和1946年,周恩來兩次受邀到重慶大學演講,如今學校校史館里留存的照片,就是1946年周恩來從一教樓門廳休息室出來,沿江走向演講地點大飯廳的情景。現在大飯廳已拆除,校友在大飯廳的原址上捐建了那尊偉岸的塑像,懷念這里曾經發生的動人故事。

  在重慶大學校園里,黃桷樹隨處可見。有的扎根土壤,汲取充沛養分;有的沿著墻壁,頑強向上。在老校區有一棵黃桷樹,據說已生長了100多年,它曾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出鏡。1965年,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水華帶領攝制組來到重慶,相中這棵粗壯繁茂的黃桷樹,在樹下拍攝了多組反映重慶進步學生活動的場景。

  郁郁蔥蔥,屹然而立,這棵高大挺拔的黃桷樹還見證了劉國鋕和曾紫霞兩位紅巖戰士的革命友誼和動人愛情。

  歌樂山下的重大校園,代代相傳著光照千秋的紅巖精神。紅巖英烈是重大人心中永遠的豐碑,也是重慶大學寶貴的紅色資源。

  “烈士的碧血灑在歌樂山麓,絢麗的光輝映照在重大校園,那絢麗的光輝就是英烈的忠魂,人民將永遠把他們懷念,共和國將永遠把他們懷念……”宣講團成員為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等30余個學院的師生動情講述了紅巖英烈中重大師生的光榮事跡。

  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重慶大學積極推動紅巖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講好黨的故事、紅巖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學校打造了一支近百人的“黨史故事匯:‘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師生講述團隊”,講述以紅巖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故事。重慶大學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宣講隊伍主要由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播音系的師生組成,他們在講述故事和語言表達上有專業優勢。這既能增強師生聽眾的親切感,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實踐育人形式。”

  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賦予了共產黨人鋼鐵般的意志,紅巖精神如同一顆不滅的星,點燃了新時代重大青年學生的奮斗精神和拼搏意志,激勵著他們劈波斬浪、奮勇前行。

  以紅巖精神賦能,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紅巖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重大人堅定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奮發有為。

  “礦與地質(有關系)……是國家需要的,國家需要的我就干。”重慶大學92歲高齡的鮮學福院士,是我國礦山安全技術專家、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他從小生活在重慶這片革命的沃土,中學時期就受革命影響,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大學期間受到革命志士紅巖精神的感染,毅然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8年,鮮學福在重慶創立了全國首個礦山工程物理研究所,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實現了我國在煤層瓦斯理論與應用研究的重大突破。這種“用科技解難題”的精神,從他身上慢慢傳遞給學生們。他時常提醒學生:“我們搞科研的再苦再累,也比為革命犧牲了自己生命的紅巖志士們幸運多了,要懂得珍惜和感恩。”

  目前,重慶大學共有400多名煤礦災害領域的研究生,他們與鮮學福、李曉紅、盧義玉等前輩共同組成了一支傳承“五代人”的科研隊伍,致力于服務國家戰略、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駕護航。

  “從上小學起,我就對‘紅巖’二字印象深刻。”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學生譚瀟雪,大一起就常去參觀紅巖革命紀念館、渣滓洞、白公館等紅色景點,許多革命前輩和仁人志士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戰斗足跡,讓重慶成為一座彌足珍貴的“紅色富礦”。譚瀟雪被現場演員的實景表演深深感動,立志要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眾多革命英雄中,讓她感觸最深的是“小蘿卜頭”。譚瀟雪曾多次走入中小學校講述“小蘿卜頭”的故事。情到深處,她總是熱淚盈眶。回顧一段歷史、講述一個故事,實質是挖掘歷史背后的時代精神,用堅定的信念去點燃新時代的榮光。

  “身為‘聶榮臻班’的一員,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重慶大學“聶榮臻班”學生戴彥博在參加“聶榮臻獎學金”頒獎時激動地說。重慶大學“聶榮臻班”于2002年設立,以聶榮臻元帥命名。

  學校每年組織“聶榮臻班”學生參觀聶帥故居和陳列館、觀看聶帥電視劇和紀錄片等,讓聶帥愛黨愛國的精神引領大學生成長。曾兩次到南川區支教的學生趙陽表示:“我們不僅要在學習上努力,還要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像聶帥一樣,在實踐中成長成才、回報社會。”

  在革命先輩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的感召下,重大學子將紅巖精神融入時代血脈,展現出力行至善、青春報國的擔當。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的學生嚴旭鋒,在新生軍訓時激發了兒時的“部隊夢”,積極響應國家征兵號召。近年來,重慶大學已有400余名學子攜筆從戎、保家衛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學生石遠武,在“新生第一課”上于心里埋下了“扎根戈壁荒漠,投身國防軍工”的種子,畢業時放棄一線城市的工作機會,立志做一棵扎根漠土的胡楊。近5年,重慶大學每年有近60%的畢業生扎根祖國西部、奉獻青春力量。

  “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重慶大學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通過拓展鞏固黨史學習教育,結合包括紅巖精神在內的豐富紅色資源,宣傳好建黨百年波瀾壯闊的偉大史詩,展現百年歷程里的初心故事,用紅巖精神打好青年學子的人生底色,引導青年學生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紅色故事的宣講者、紅色精神的踐行者,著力培養大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旭表示。

  (趙深艷 張婧 唐帆 楊萬淑)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