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關鍵在教師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推進公共基礎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特色為筆繪制“雙高”建設新畫卷•浙江篇
為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當前各高校正如火如荼地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以充分發揮每一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方位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要做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離不開教師隊伍、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承擔著育人職責,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因此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效果如何,關鍵在教師。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育部經過幾年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抓住教師這個關鍵要素,對體育課、美育課、數學課、英語課等公共基礎課開展了饒有成效的改革實踐,所有公共基礎課的教師都參與到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從起初一兩名教師的帶頭實施到教研室小范圍推動,再到在公共基礎課所有教研室的鋪開推廣,教師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教師從“心動”到行動,從對自身的正確認識到正確目標定位,再到對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引領,歷程不易,但成效顯著——多個各級課程思政教改項目成功立項,教學改革實踐得到了學生的充分認可!
自覺認同
接納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一詞初次躍入眼簾,一些高校便開始了實踐。所有教師和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才能使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有效地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達到更佳的育人效果。既然教師是實施課程思政的主角,那么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它、研析它!熟練掌握它的要領后,再去運用它!每名教師都真正從自身價值實現的層面承擔起育人使命,從而自覺接納課程思政,才能真正做好“大先生”。
主動作為
走進課程思政
專業課教師講好專業課不奇怪,而講好課程思政,不僅會使育人成效大大提升,更能增強課程的魅力。專業課教師始終樹立一個理念:做好課程思政是我分內的事,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做好!事實證明,做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需要教師主動作為。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育部的公共基礎課教師主動將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真正走進課程思政。教師將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體現出來,通過詳細分析課程特點,挖掘蘊含在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其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而在課程標準中體現出來;通過集體備課和科學的教學設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有步驟、巧妙地將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正確的價值觀等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準確把握
輸出課程思政
課程不同,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自然不一樣。專業課教師如何準確地輸出課程思政?一是對專業知識熟練掌握、運用自如。只有對自己要講的知識充分熟知,充分了解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才能為課程思政的輸出打下扎實的基礎。二是找準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眾多,但是和所講課程直接對應或聯系緊密的卻不那么多,所以找準思政元素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專業課教師不能單一追求“新奇特”,而要重視思政元素和專業課程的內在聯系。三是找到表達思政元素的恰當載體。承載課程思政的載體十分豐富,因此要根據具體內容選擇適合的表達方式。專業課教師可以直接講述案例,可以制作課程需要的“微視頻”,可以剪輯新聞,還可以使用一首詩、一幅畫或一段即興發言的原聲……恰當載體的選取加上專業課教師貼切的引申和解讀,一定會增強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四是把思政元素在課堂上恰到好處地融入。在專業課上找準切入點,比如在恰當的時機插入課程思政相關內容,這需要精心設計,將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既不突兀,又能事半功倍。五是用合適的語言將課程思政準確地表達出來。每一堂課都是一次現場直播,教師作為“主播”負責掌控全場。課程思政的輸出不同于新聞插播或單純案例分析,而需要教師以巧妙的切入方式在專業授課過程中將課程思政流暢地表達出來,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這更多地要靠語言的魅力。教師授課風格有所不同,或如高唱“大江東去”般豪放,或如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般婉約……教師暢快淋漓、妙語連珠、繪聲繪色的語言表達藝術讓學生沉浸在教學內容中,無形中使課程思政成為課程的點睛之筆。這樣的授課不僅增強了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更增加了專業課的吸引力。
言傳身教
浸潤課程思政
教師要成為學生做人的一面鏡子,因此課堂上的教師就是課程思政的優良載體。教師的舉手投足、言傳身教既是個體價值觀、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具體詮釋,又體現著學校的教風、校風和師德師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的所有生命樣態都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人、做事的方式。教師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和一絲不茍的治學精神,讓學生肅然起敬;教師充滿熱情的工作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敬仰與信任……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對授課教師的“心理接納”一旦形成,不僅愿意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理念,而且會積極模仿教師的舉手投足……那么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自然就實現了。
每一門課都有育人功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對有效實現課程育人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新時代,教師既是“追夢人”,又承擔了做好學生“引路人”的“筑夢者”角色。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執行者和推進者,更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董敏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