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培養大國工匠 成就出彩人生 ——重慶市銅梁職業教育中心改革發展紀略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08  閱讀:次   |
42.9K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滿足新時代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那么,職業院校應該如何把握這一機遇,大展身手呢?今年10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廣大職業院校指明了改革發展方向。

  近年來,重慶市銅梁職業教育中心(以下簡稱“銅梁職教中心”)秉持“為學生從業奠基,為師生幸福服務”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這一宗旨,面對新時代的新變化,以黨建引領、文化浸潤、產教融合為抓手,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在變革中把握先機,扎實推動了學校的改革發展,讓學校真正成為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辦學30余年來,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技能型人才。

  堅持黨建引領

  為改革發展指明方向

  學校要發展,黨建來領航。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更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為了引導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重慶市銅梁職業教育中心十分注重發揮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把黨的精神扎根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不斷增強學校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理論,武裝思想。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辦學,黨委書記親自抓黨史學習教育、帶頭深入調研,帶頭上黨課、抓學習、抓黨風廉政、抓意識形態、抓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嚴肅黨的組織生活,認真召開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提高“三會一課”質量,落實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和主題黨日等制度,完善學校黨委議事規則,規范議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嚴格按照黨史學習教育總要求,扎實開展主題教育,讓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健全機制,保障運行。學校黨委積極實施組織建設、提升組織能力、強化組織責任,將黨建和業務工作同步部署,完善支部規范化建設,通過將支部建在專業部、優配黨組織書記、支部書記兼任專業部副部長等方式,完善黨建組織結構。同時,積極推進黨群共建機制,建立“五聯化”網絡,通過組織聯建、隊伍聯抓、活動聯辦、陣地聯用、資源聯享,有效筑牢了黨的基層戰斗堡壘、增強了黨建工作影響力。

  多措并舉,立德樹人。學校通過選拔培養黨員教師為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和學科帶頭人,建成12個黨員示范崗,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黨員走訪困難學生家庭、“一對一”幫扶學生的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倡議全體教職員工參與“學習強國”答題挑戰比賽,強化理論學習;開展“黨課開講啦”微黨課比賽活動,鼓勵黨員教師結合教育實際上好示范課;充分發揮黨支部示范作用,以黨建帶群團,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中華魂”征文和演講比賽,組織黨員教師開展“比曬”“三亮三比”等活動,以黨建帶動全校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此外,銅梁職教中心在教育教學、脫貧攻堅、社會服務、志愿活動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每一面先鋒旗幟都高高飄揚。

  加強文化浸潤

  為改革發展夯實基礎

  每到新學期開學,銅梁職教中心的操場上都會出現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生列隊整齊、軍歌嘹亮,展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事實上,不僅僅是在軍訓中,銅梁職教中心處處都彰顯著軍人秩序——學生群體紀律嚴明,教師團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由內而外體現出高度的軍人作風。這一切,主要得益于銅梁職教中心獨特的“軍匠”文化浸潤。作為一所職業學校,銅梁職教中心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內涵,結合當地革命英雄邱少云故鄉這一特殊文化資源,提煉出了以“鑄軍魂誠匠心報家國”為核心的“軍匠”校園文化,寓意學校萬千優秀學子都能成長為令行禁止、不怕困難、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大國工匠。

  以準軍事化管理,培育軍人作風。為了在全校培育“軍匠”文化,學校以軍事訓練、軍事技能、軍事競賽等為依托,在校園營造了濃郁的軍旅氣息,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熏陶。如以“軍訓”鍛煉學生意志、以“軍裝”感染學生風貌、以“軍務”改變學生習慣、以“軍歌”唱響學生青春、以“軍舞”抒發學生激情。學校日常實現準軍事化管理,在作息、集合、操練、就餐、上課、內務衛生、外出請假等方面都按部隊條例嚴格要求,以規范學生日常行為。此外,學校還打造了“軍姿125”及“內務六個一”兩大特色工程。“軍姿125”工程即課前站1分鐘軍姿、集會時站2分鐘軍姿、軍訓課開始前站5分鐘軍姿。寢室“內務六個一”工程即毛巾一條線、杯刷一條線、鞋子一條線、被子一條線、桶盆一條線、箱子一條線。學校的“工作方案——軍事化德育管理模式”榮獲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優秀案例評比一等獎。

  以龍舞非遺傳承,培育工匠精神。銅梁龍舞在銅梁區流傳已有數百年歷史,是一種以龍燈為主要道具的傳統民俗舞蹈藝術形式,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學校借助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以傳承龍舞技藝為抓手,培育學生精益求精、奮勇爭先的精神,取得了顯著成效。銅梁龍舞既是舞蹈,又是體操、雜技,其訓練學習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作為一所職業學校,銅梁職教中心還特別注重挖掘龍舞活動中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近年來,學校“以龍舞技藝展演為平臺,以龍舞技藝傳承為課程、以龍舞師資培養為支撐、以龍舞文化為引領”,不斷豐富與實踐龍舞傳承,讓龍舞技藝“進校園、進車間、進課程、進教材”,不僅有效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育了學生敬業求精的工匠精神。

  完善產教融合

  為改革發展搭建通途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職業院校彰顯辦學特色、實施改革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學校結合實際進行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四方聯動、雙向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四方”即政府部門、學校、行業、企業,“雙向”即企業與學校,有效激活了各方力量的育人潛能,助力學校走上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

  四方聯動,構建發展新格局。首先,積極尋求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在國家政策推動和學校自身的積極爭取下,學校不僅獲得了大量資金支持,建設了汽車電子、機械汽修產業等實訓基地,而且推動政府部門將當地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從政策層面明確了政府部門、學校、行業、企業的權責,為構建“四方聯動、雙向融合”的發展新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以產教融合為基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以學生基礎文化學習、校內外觀崗、跟崗實訓、頂崗實習的“一基三崗”為主線,與園區企業雙向融合,探索產權多元化、“校中廠”、“園中校”等辦學模式,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實訓教學機制。再其次,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依托銅梁職教集團,釋放平臺內行業協會引領作用,探索校企雙方教產崗位互通和專兼教師互聘機制,搭建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掛職、企業技術骨干到校任教的“互聘互兼”平臺,構建產教融合社會評價組織,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軟硬件支撐。最后,營造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在園區和行業協會的引導下,很多當地企業積極承擔職業教育育人責任,利用自身在資本、技術、設施等方面的優勢與學校加強合作,互相支持、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有力地推動了職業教育現代化,實現了校企雙贏。

  雙向融合,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學校引企入校,徹底打破中職教育傳統的“情境教學法”,與企業共建多個校內實訓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讓“學中做、做中學”成為現實,切實提高了人才培育效率。如學校與重慶市杰仕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市雙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銅梁駟坊汽車維修有限公司共建了生產性實訓基地,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和技術優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重慶勖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試水混合所有制辦學,學校負責理論教學,企業技師負責實作課教學;與慶蘭實業、杰爾科技英力電子等開設“定單班”10余個,針對企業開發特色課程,為企業定向培養急需的技能人才;引入吉利汽車集團,與北京吉利汽車學院和吉利汽車集團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推行“現代學徒制”,實施校企人才共育“成蝶計劃”……這一系列因地制宜的“花式合作”,切實推動了校企深度融合。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如今,歷經30多年滄桑巨變的重慶市銅梁職業教育中心,又站在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上,敢于改革創新的校領導班子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嘗試,如何讓專業動態對接產業需求、怎樣推進職業教育銜接貫通培養、如何推進“1+X”證書制度……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未來,銅梁職教中心將繼續秉持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克服各類新難題,奮力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羅育明 張金翠 王天明)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