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性變化 歷史性成就
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5年來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精神工作成效—— 格局性變化 歷史性成就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12月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5年來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精神工作進展成效。5年來,教育部扎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在這其中,高校思政工作為黨和國家全局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立德樹人到培育時代新人的系統設計
99.4%的學生認為“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九成以上大學生對思政工作表示滿意,給予了較高評價;約95%的學生對輔導員等思政工作隊伍表示滿意……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魏士強在發布會上列舉了一組數據:“廣大學生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思想基礎更加鞏固,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更加堅定,制度自信進一步增強。”
5年來,教育部對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臺賬式推進落實九大類108項任務,建立起“四梁八柱”,系統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發展。
——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教育部出臺了進教材的工作指南,分段分科推進,覆蓋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37家全國重點馬院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并作為必修課程。
——切實強化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教育部牽頭修訂《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每年召開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就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明確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等制定印發專門文件,推動高校著力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
——持續鞏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5年來,教育部不斷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持續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文明校園創建為抓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典禮儀式育人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師生日常。
——全面推進育人體系建設。5年來,教育部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著力構建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等“十大育人體系”。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引導各地各高校把工作重點和目標落在育人效果上。結合教育評價改革,推動黨建和思政工作作為“雙一流”建設、學科專業等評估重要指標,納入各類巡視督查、干部考核重要內容。
——更加提升工作合力。5年來,教育部堅持協同聯動,不斷強化工作合力。一方面,強化部內協同,教育部各司局和直屬單位明確職責分工,形成了暢通高效的協同機制;另一方面,持續加強與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及中央媒體協作,共同打造了一批品牌活動,構建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支持高校思政工作的良好氛圍。
“5年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魏士強表示,下一階段,教育部將推出并全面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構建面向新百年新征程、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新格局。
從數量不足到“提質升級”的教師隊伍
“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語重心長,“要拓展選拔視野,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保證這支隊伍后繼有人、源源不斷。”
對全國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而言,這既是路線圖,也是總攻令。5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一項項支持政策陸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少思政課教師感嘆說:“思政教育的春天來了!”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宋凌云介紹,經過各地各高校的不懈努力,全國思政課教師數量大幅增加,綜合師生比達到中央要求。至今年11月底,登記在庫的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超過12.7萬人,其中專職教師超過9.1萬人。與2016年相比,思政課教師總數增加6萬人,其中專職教師增加4.5萬人。魏士強介紹,截至今年9月,全國高校專兼職輔導員共有21.87萬人,比2017年增加7萬人,師生比達1∶171。
此外,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也由450余家發展到140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重點建設37家全國重點馬院,教育部支持建設200余家示范馬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人才聚集效應加速顯現,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
數量增加的同時,思政課教師素質也發生了明顯優化。宋凌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9萬多名專職思政課教師中,49歲以下教師占77.7%,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占72.9%,具有高級職稱的占35%。2021年,思政課專職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有17866人,比2016年增加8486人,增幅達89%。“高學歷、年輕化已成為思政課教師隊伍發展新狀態。”
那么,在幫學生扣好人生扣子的同時,教師如何不斷審視自己的扣子是否“扣得正”?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教育部全面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依法依規健全師德規范體系,強化教師日常教育引導,特別是將2021年確定為“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強化年”,提出一攬子工作措施,成效顯著。
“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必須堅持第一標準,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招聘引進、職稱評聘、評優獎勵、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小華透露,將通過研制《關于完善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理順高校黨委教師工作部門和其他部門的銜接配合機制,文件即將印發。
從思政課、課程思政到“大思政課”的育人格局
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政課如何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5年來,教育系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推動所有學校所有課程都擔負起育人責任,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創新思政課,2019年啟動實施“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在省級層面打造了一批品牌工作項目,有效推動全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目前已征集1300多套教學資源,近800名教師在展示活動中獲獎,有效引導廣大教師更加投入教學、鉆研教學,促進優秀教師職業成長。
強化課程思政,推出30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699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99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通過課程思政資源庫將優質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指出,要堅持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雙一流”建設評價、本科教學評估、學科評估、專業認證、“雙高計劃”評價、教學成果獎評審等,構建多維度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善用“大思政課”,組織開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領導干部上講臺、國企骨干擔任校外輔導員等工作,促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互聯互動。創新推動網絡育人,通過“一節一推選”活動引導廣大師生創作了百萬余件優秀網絡文化作品,充分發揮200個高校思政公眾號的示范引領作用。
沐之以春風、潤之以細雨,于無聲處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面向新起點新征程,我們將抓好理論武裝,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抓好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立德樹人走深走實;抓好隊伍提升,深入推進思政骨干隊伍建優建強;抓好機制創新,著力促進高校思政工作高質高效,不斷提高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質量和水平,凝聚培養時代新人的強大合力。”魏士強說。
本報北京12月7日電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