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思政這五年
學校說
中國人民大學
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先行,2019年秋季開學開始,在全國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并融入2017級本科生必修課教學方案,堅持“三最原則”,即吸收最前沿的內容、集中最優秀的教師、給予最全面的保障。目前共設8個專題,分別由各學科權威專家授課。在2020—2021學年增設中共黨史、新中國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等充分體現人大歷史傳統和“紅色基因”、學科特色和學科優勢的思政選修課,切實發揮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引領輻射作用。
天津大學
通過“三級階梯”,讓“育人大廈”既“頂天”又“立地”。“三級階梯”即“國家教育部門試點高校—天津市試點學院—校內試點學院+精品項目”工作體系。學校設立改革試點學院3所,實施精品項目38項。提升國際化背景下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新媒體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意表達,發揮黨組織育人實效……各學院以立項為契機,探索育人實踐,形成了“熱在基層”的生動局面。
廈門大學
堅持厚愛有溫度,落實校院領導聯系學生制度,踐行“一線規則”,入選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研究生支教團作為“閩寧協作援寧群體”之一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深化就業育人,2020屆畢業生到國家重要行業和重點領域就業比例達46.7%。逐步構建“三全育人”“五育并舉”新格局,增強學生幸福指數。
大連理工大學
進一步構筑立德樹人新格局,持續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建設,深化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1149”工作體系,推動思政工作體系與人才培養體系有機統一。學校致力于培養未來科學家,組建由兩院院士、行業專家構成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帶領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研究團隊,引導學生立大國志氣,鑄大國重器,建大國工程。
蘭州大學
請進來走出去,打造革命紀念館育人的“移動課堂”。學校將甘肅省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團隊、宣講展板、珍貴視頻等引進校園,在教室、展廳辦起“移動課堂”“紅色展館”,讓學生不出校門就能聆聽到革命紀念館里的革命故事。同時,蘭大師生還將暑期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相結合,走進省內紅色革命紀念館,擔任志愿講解員,置身革命圣地,近距離與革命歷史對話、與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對話。
學生說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張月
聽過“信仰是一輩子的事”,在入黨的那一刻選擇要堅守一生的信仰;看過“攜筆從戎,建功軍營”,在摸爬滾打中實現軍人的蛻變;寫過“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從全軍英模的事跡中理解了犧牲奉獻的含義;讀過“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學習馬克思主義便成為一份堅定的理想……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秦瀾浩
在學校“新時代黨旗領航工程”的指引下,參與骨干培訓,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學在華中科大”濃厚氛圍的感染下,以崔崑院士為榜樣,勤奮學習,將科研理想融入國家需求,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以奮斗為劍,一路披荊斬棘;以夢想為馬,不負青春韶華,先后獲得校本科特優生、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碩士生趙爍
積極參與科研項目與社會實踐,自2017年起通過實地走訪云南鶴慶、安徽阜陽、四川雅安等地的30余個村落,深入調研脫貧攻堅背景下鄉村治理現狀與成效,提煉撰寫含有中國之治的中國故事。在5年廣泛的社會調研中,真切感受到青年學生扎根中國大地深入了解中國社會變化發展是最好的思政課,也更加理解經管學科經邦濟世的現實意義,堅定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來源:教育部政務新媒體)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