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精工細筆 繪就跨越發展藍圖
竇家山上我們追逐夢想,奮進的資環展開騰飛翅膀,腳踏實地心向遠方,四強健兒百煉成鋼,啊!蘭州資環學院……
永不放棄的追求,天地間綻放,啊!蘭州資環學院……
艱苦奮斗的精神,鑄就新輝煌,啊!蘭州資環學院……
一曲《追夢資環》校歌,在黃河岸邊、竇家山上經久傳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資環人”緊邁步再啟程,在“骨干校”“優質校”“雙高校”的肩膀上,正朝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職業技術大學挺進!形成了“敢為人先、改革創新,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特色以及“跨越發展,一見如故”的“資環現象”,究其因,尋其果,皆在“資環人”的腳下、手上和心中!
凝心
領導關懷,共繪資環同心圓
作為2004年成立的甘肅省第14所高等職業院校,學校在近17年的發展中得到了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級教育部門、財政部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等領導及行業企業領導的親切關懷,猶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心田,滋養著學校茁壯成長,更像明亮的燈塔,指引著學校的前進方向,激勵著“資環人”不斷克服困難、銳意創新,陪伴著“資環人”再次啟程踏上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的“趕考之路”,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黨建引領,確保辦學方向明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學校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不斷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施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踐行“一考核、兩督導、三述職、四評議”的黨建工作考核機制,強化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形成了把引領體現在攻堅突破上、組織建設上、政治生態上的特色,建成了全國首批“樣板黨支部”,學校黨委入選省級黨建“示范院校”,一個二級學院入選省級“標桿院系”、一個黨支部入選省級“樣板黨支部”,學校黨委入選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黨建工作委員會會員單位。
以文化人,孕育干事精氣神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70載的初心賡續,17年的砥礪前行,第一代“資環人”審時度勢,提出了“和諧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及“艱苦奮斗、永不放棄”的精神、“品質至上”的校訓、“文經我手無差錯、事經我手請放心”的師生信條、“求真務實”的校風、“知行合一”的學風,明確了學習核心價值追求,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理念和學校特色,陶冶著“資環人”的情操、溫潤著“資環人”的心靈、引領著“資環人”的行為,形成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的“和文化”品牌,學校入選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學校。
聚力
合作共贏,求取價值公約數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乃職教之本,“資環人”以“合作共贏”為宗旨,持續加強“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聯盟”“甘肅省資源環境職教集團”兩個平臺建設,堅持落實學校領導、部門負責人、教師三級聯系企業制度,堅持開展實施企業高管、名工程師、技術能手及優秀畢業生4類行家里手“四進校園”活動,堅持推進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業學院、協同創新中心、大師工作室等4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優化形成了“234”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促進機制,深度合作辦學的企事業單位和職業院校達到了百余家,甘肅省資源環境職教集團入圍全國首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聯合合作企業先后7年承辦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并多次獲突出貢獻獎,在產教融合的路上取得了校企雙贏,形成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合力,有效提升了辦學活力。
以人為本,鑄就創業先鋒隊
大學之大在于大師。“資環人”堅持將師生成長作為改革發展的動力和依靠,為其根本利益著想,強化了創業先鋒隊建設。自2004年起先后開展了6輪內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按需設崗、按崗定責、按責定酬、按能聘任”為宗旨,全面推行了“優績優酬”績效改革、探索實踐了“以群建院”治理模式、科學確立了“扁平化”改革方向,并以滿足群眾“上好學”的愿望為己任,著力開展了“大類招生”改革、推進了“工作過程導向”的內涵建設、開啟了“入校即入職”的就業模式,調動了教職員工的積極性,鋪就了青年學生成長成才之路,涌現出一批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基礎設施建設的優秀團隊及個人,培養了一批以王小康、王超等為代表的優秀學子,形成了“眾人劃槳開大船”的局面。
理性經營,優化辦學內循環
“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學校堅持實施內部治理體系改革計劃,建立內部管理成本控制和績效評價系統,形成了一個相對開放、暢通、高效的管理體系。持續推進教學單位組織機構扁平化改革,靠實業務主體責任,縮短信息、業務流轉路徑,提升治理水平和辦事效率,為學校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管理環境和物質基礎。同時,充分發揮智力資產集聚優勢,大力開展橫向課題研究,通過激勵機制引導各二級學院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積極投標項目需求方創新攻關項目,以產業學院為基礎,承攬氣象、安全、應急、煤基、大數據、環保等領域的社會培訓及技術咨詢業務,使校有資產的有效使用率得到極大提升,增加了學校的非主營業務收入。
務實
艱苦奮斗,鋪就發展康莊道
“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2004年,學校成立之初,為了盡快改變辦學面貌、增強辦學實力,黨委班子帶領全體師生,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弱勢中謀發展,堅持頂層設計和探索創新相結合,堅持外抓招生就業和社會服務、內抓辦學條件改善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尤其是面對資金困難問題,黨委一班人在2005年就啟動了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項目,經過幾年的努力,于2009年4月拿到了當時只面向本科院校的政策性貸款1.36億元,緩解了建設資金急缺的難題。在缺少基建經費專項投入的情況下,學校17年累計為國有資產增值超10億元。
永不放棄,打造發展新引擎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資環人”在職業教育的春天里,秉承“艱苦奮斗永不放棄”的精神,緊抓機遇,既跨越又趕超。2008年成為甘肅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人心聚集,所向披靡,為2010年入選“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和2014年通過國家驗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春來秋往、初心不改,學校2019年被教育部門認定為全國200所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之一,位居全省高職院校之首,并于當年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成為甘肅省僅有的一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守正創新,爭做職教“弄潮兒”
“資環人”堅持將改革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源泉,開新花,結碩果。先后構建了基于“錯位設置、非均衡建設,星級管理、專業群發展”專業建設策略的專業競爭力評價體系,實踐了具有工學結合、全程育人特點的“1234”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了“三階段、五步驟”系統化課程開發方式,開展了“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改革,實踐了“過程化”課程考核方式并試行了學分制管理,構建了凸顯“診斷改進”要求的信息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現了內涵建設的華麗轉身,打造了“士官生”培養的亮麗名片,改革舉措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應用氣象技術、金屬精密成型材料專業(群)入選“雙高”建設計劃,大氣探測技術、有色冶金技術等10個專業被認定為國家骨干專業,廣大師生在各類專業技術技能競賽中獲國家獎勵近百項。
篤行
成果共享,凝聚師生向心力
多年來,學校堅持為了師生、依靠師生,發展成果與師生共享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達到了1.5萬元以上,實現了教職員工年收入“小步走、不停留”穩步增長。建成了西校區教師周轉公寓,成為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等,著力增強師生員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按年度獎勵在質量工程、科研成果、技能大賽、項目建設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師生團隊和個人。在績效獎勵方面,學校核定各部門績效總額,并給予5%獎勵績效且全額核撥空缺崗位績效,由各部門根據業績貢獻自主制定考核方案核發。對黨政領導干部根據部門年度考核等次給予5%至10%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激發了辦學活力。
勇于擔當,甘做發展助推器
學校作為培養數以億計職業化人才的基地,著力加強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的合作,搭建甘肅應急管理學院、中國氣象部門干部培訓學院甘肅分院、人社部門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全國首批職業院校校長培訓培育基地、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甘肅省中小微企業人才精準服務平臺等社會服務機構。持續拓展社會培訓業務范圍,全面開展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和科普教育,年培訓量達到了與辦學規模基本相當的水平,年科普教育規模達近萬人次,社會服務年到款額達到了千萬元以上,實現了社會服務規模、質量、效益的全面提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改革開放,構筑西進橋頭堡
“資環人”歷來“笑迎八方客,廣結天下緣”,借助學校優質辦學資源及甘肅省大學生海外就業服務中心、蘭州牛肉拉面國際聯盟、中國—塔吉克斯坦冶金培訓中心等平臺,每年接待近百所中職、高職和本科院校來校考察交流,分享辦學成果。與“走出去”行業企業共享辦學資源,深化國際合作辦學,全力推進中塔職業技術學院和魯班工坊建設,開發工業漢語教材,承接專業標準和實驗室建設任務,開展“走出去”企業員工培訓。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職教辦學成果,吸引中亞5國優秀青年來校留學,在留學生培養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過去,“資環人”不辱使命;未來,“資環人”任重道遠。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相信,“資環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將繼續努力辦好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職業技術大學,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鄭紹忠)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