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醫學院: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醫精神
承德醫學院有著深厚的紅色基因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全國33家紅醫聯盟單位之一,前身為始建于1945年9月的冀東軍區衛生學校。76年來,無論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還是1949年原熱河省防治鼠疫、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代代承醫人接續奮斗、逆行出征,用生命鑄就、賡續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優秀品質的紅醫精神,始終把弘揚紅醫精神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知校史,明校情,傳承紅色基因
校黨委堅持以校史滋養師德,以紅醫精神涵養醫德。充分發揮校史育人、紅醫歷史育人功能,使校史和紅色基因成為聯系承醫學子、傳承紅醫精神的紐帶,成為承德醫學院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
積極挖掘學校發展歷史,廣泛開展校史文化研究。保護重要歷史文物,搶救性整理校史資源,采編口述歷史,把重大事件、重要時間節點及關鍵人物背后的故事拍成微電影。
開展新生入學教育,通過講授校史、參觀校史館、“響軍號、上早操”、戰地救護演練等活動,將紅醫精神融入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今年“七一”前夕,1954年畢業的老校友飽含深情地向學校捐贈了珍藏多年的校徽和畢業紀念章等收藏品。他們扎根西藏、艱苦奮斗、篳路藍縷的經歷,為在校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校史課。
通過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構建“四貫通、四結合”大思政育人格局,凝練闡釋紅醫精神,積極宣傳承醫精神。讓廣大師生熟悉校史,敬仰先輩,主動追隨,不斷加強師生的認識,增強師生傳承的自覺性和使命感。
展大愛,勇擔當,弘揚紅醫精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紅醫精神和承醫精神煥發出新的生機。
面對考驗,承醫師生毫無懼色。2020年,學校附屬醫院派出3批9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2021年初,選派27位專家骨干分3批支援石家莊市,開展新冠疫情緊急救治;派出279人次支援承德市各單位開展核酸采集;建立新冠疫苗臨時接種門診,選派31人為多家單位開展規范化疫苗接種。全體師生發揮專業特長,參加核酸檢測、在村鎮社區安全排查,參與醫療救治等。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政治堅定、仁愛至誠、敬佑生命、甘于奉獻”的承醫精神。
學校擇優選派護理系莊瑰霞老師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興新職業技術學院對口支援,負責護理專業的整體發展規劃。
中藥學系黨員志愿服務隊連續6年愛心資助灤平縣火斗山鄉孫營村經濟困難家庭。
在紅醫精神影響下,青年學子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踴躍報名參加西部計劃,立志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
筑信念,守初心,賡續紅色血脈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校黨委精心組織部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全校范圍內講授黨史專題黨課或微黨課43期,參與師生6500余人次,促進廣大師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汲取奮進力量。各院系通過多種形式主題黨日、主題團日活動,重溫黨的百年光輝歷程,追尋黨的初心使命。
2021年6月,學校駐豐寧滿族自治縣寬溝村鄉村振興工作組舉辦“童心向黨、紅色筑夢”主題兒童節活動,為孩子們送上節日祝福以及籃球、水彩筆、蠟筆、圖畫本、圖書等慰問品,與寬溝村幼兒園的孩子們歡度節日,共同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7月,來自學校附屬醫院、中醫系和臨床技能中心的專家、青年教師及學生50多人,到豐寧滿族自治縣橫河村開展“醫心為民踐初心獻禮建黨一百年”大型義診社會實踐。現場開設心臟內科、內分泌科、檢驗等11個科室,義務診查600余人次,免費檢查心電圖和血糖、血壓等800余人次,送出近萬元常用藥品。為村里學生送去價值4000余元的書包、籃球等學習用品。
從課堂走上舞臺,以校史故事為原型,創新思政教育形式,排演4幕大型原創話劇《天使的搖籃》,展現學校光輝的紅醫歷史。這部話劇精心打磨一年多時間,全部由學校師生參演,既講好承醫故事又傳遞時代強音,開辟了學校紅醫精神教育的新篇章,向建黨百年獻上了一份厚禮,使全體師生更加堅定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的政治信念。(王海民 李小彬)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