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讓馬克思主義在“紅色山崗”閃耀燦爛光芒 ——聚焦黃岡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1  閱讀:次   |
42.9K

  近年來,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的黃岡師范學院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思想政治引領,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學校的鮮亮底色,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

  黃岡師范學院胸懷大局開新局,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納入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雙一流”建設總布局,將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第一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第一學科”、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第一課程”,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思政課改革的實施細則》《黃岡師范學院一流思政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等制度,持續推動思政課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優先發展、優勢發展、優質發展,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在“紅色山崗”閃耀更加燦爛的光芒。

  全面部署

  建設“第一學院”

  對于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黃岡師范學院不僅有著清晰的規劃,更有著堅定的信心。學校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突出“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從頂層設計、體制機制上提供保障,舉全校之力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校完善機制,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組織體系,加大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支持力度,形成協同效應。學校黨委書記直接聯系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學院開展調研、座談會,并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集體備課;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每學期分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思政課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有關工作;黨委書記、校長到馬克思主義學院召開現場辦公會,了解工作情況、解決實際問題;黨委書記、校長每學期多次走進思政課堂聽課,為學生講授思政課,聯系思政課教師。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班子和行政管理隊伍建設,配齊配強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員,健全學院黨政工團組織機構,成立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

  為了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每年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正常辦公經費的基礎上,按生均每年40元的標準提取專項經費,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術交流、實踐研修等工作的開展并逐年增加。為馬克思主義學院調配辦公用房21間,教授博士用房18間,圖書資料室兩間,圖書4萬冊,期刊資料、教學音像齊全、更新及時。

  為創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學校拓寬格局,加強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同建設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推動思政課程與思政工作、課外實踐貫通融合、協同推進,與武漢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簽訂深度合作協議,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向縱深邁進。

  學院立足于把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的強大動力,以“組織力提升工程”為重點,積極探索“黨建+教研活動”創新工作模式,優化支部設置,把教師黨支部建在教研室上,教研室主要負責人為教研室黨支部書記,在教研工作中更好地發揮把方向、聚力量、促發展的作用,在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確保及時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貫穿融入思政課教學中。積極探索“黨建+專業特色”創新工作模式,引導學生黨員結合專業特色,成立青年宣講團,走進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班級、社團以及社區等,開展理論宣講報告。在今年的黨史學習教育中,學院師生在校內外共開展了136場宣講,湖北電視臺教育頻道專題報道了青年宣講團開展宣講情況。在2021年“讀懂中國”征文活動中,學院選送的5篇作品均獲國家教育部門獎項。學院黨總支部獲2021年度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思修形策教工黨支部獲2019年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及2021年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努力下,馬克思主義學院對標示范要求、對標“六要”標準、對標“八個相統一”規范,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奮力打造特色鮮明的馬克思主義學院。

  聚力聚智

  建設“第一學科”

  學科建設是人才培養的“資源庫”,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學校首批重點學科,凝練學科方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大別山紅色文化結合起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在近代鄂東的傳播與發展,挖掘大別山紅色文化的馬克思主義意蘊和育人功能,發揮學科建設在思政教學、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等方面的支撐作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向更高水平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現已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大別山紅色文化保護與開發研究”“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與行政改革”等4個穩定的學科方向,既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緊密契合,又充分彰顯學術研究的前沿性。

  學科被確定為“楚天學者”設崗學科,下設“湖北省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文化中心”“湖北省大別山精神研究會”和“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基地”3個省級平臺,并被列入湖北省“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群“基礎教育與區域文化”方向之一。

  其中,“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下設“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應用研究”“大別山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大別山紅色文化與黨建理論研究”“大別山紅色文化與民族精神研究”4個研究方向。

  中心以校級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基礎,以文化的生產、擴展為主軸,對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所承載的政治、歷史等多重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并重點探討了大別山紅色文化在我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科建設、科研人才培養以及科研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中的主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科研成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2021年,學院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大別山紅色文化論壇及研討會,來自11個省市的200余名黨史黨建專家齊聚學校,開展大別山精神內涵與當代價值研討,此次研討會受到專家及社會高度評價。2021年共申報國家項目22項,成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申報省部級項目23項,成功獲批7項,其中,省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師共發表論文51篇,核心及以上期刊8篇,其中C刊兩篇。出版著作4部。獲黃岡市第十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創新創見

  探索“第一課程”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學院在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的“戰法”和“招數”,學院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隊伍攻堅為抓手,以教學攻堅為突破口,全面推進教學創新,打造和建好思政課“第一課程”。學院省示范思政課基地得到省專家檢查組一致好評,并以優秀等級通過評估驗收。

  如何把枯燥的思政課上到學生的心里去,學院通過開展教學交流會、教學討論會和課程研討會等形式的各類教研活動,公開示范課講授、討論式課堂、“磨課”活動等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整體水平。學院優化教學組織,推行中班教學、小班研學討論的教學模式,制定和完善系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實行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定期深入課堂聽課制度,聽課評課,做好“傳幫帶”工作,不斷提升學院教學質量。

  在理論教學方面,讓學院、教研室、教師、學生都參與到思政課教學改革中來,注重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接受特點,積極探索思政課的教學方法,采取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目標教學法等方法,以及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相結合、專題教學等方式,把理論教學的普遍性與學生因學科、專業等劃分形成的特殊性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注重分類實施。

  此外,學院注重啟發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檢驗理論,遵循“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資源發揮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原則,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和紅色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定期組織學生到陳潭秋故居、林育南故居、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等教學基地學習,把思政課程開在黃岡紅色大地上,在紅色文化的浸染中提升課程教學親和力,這樣的思政課迅速得到學生的喜歡。一項項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活動,在學生心中種下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種子,激活紅色文化資源的情感效應,春風化雨般地滋養人、培育人,讓紅色文化在學生心靈深處落地開花、生根發芽。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學院通過百名博士引進工程,重點提升校內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學歷層次,學院現聘有楚天學者一人、教授10名、博士17名,2021年新引進博士兩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人、博士后兩人。此外,積極鼓勵教師外出進修和培訓學習,不斷拓展教師學術視野、提高教師品德修養。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執行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落實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現已打造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2021年,學院教師成功獲批兩個國家級別、兩個省級、3個校級創新創業指導項目。

  在強大的師資引領下,學校的思政課教學獲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省一流專業建設點一個、省級優秀教學基層組織一個、省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教研項目25項,獲批9個省高校思政課“名師示范課堂”,出版教材教輔4部、教研論著5部,發表教研論文百余篇。

  放眼今天的黃岡師范學院,“第一學院”“第一學科”“第一課程”建設大格局已經形成。未來,學校將繼續探索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新路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汪季石 汪輝 王貴東)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