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在齊魯文化熏陶中勇毅前行 ——齊魯理工學院文化育人紀實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3  閱讀:次   |
42.9K

  “齊魯古道行”是齊魯理工學院的文化實踐活動之一。活動從魯國故城山東曲阜出發,歷經萊蕪嬴城,最后到達齊國之都臨淄,同學們沿途考察尋訪齊魯古道與沿線孔子文化。這是該校“齊魯文化+養成教育”模式的一個鏡頭。

  據該校副校長張庚靈介紹,為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學校依托兩校區分別地處齊、魯文化發源核心的優勢,確立了“齊魯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育人理念,實施齊魯文化育人工程,產生了一大批省部級教學成果。該校開設的“齊魯文化精神”與“齊魯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獲省級一流課程和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學生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得到穩步提升,學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基地”“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打卡”實現文化素質創造性轉化

  “將讀書和研學結合起來,我感到優秀傳統文化被激活了。”這是齊魯理工學院學生陳宇嘉最大的感受。他向記者介紹,“齊魯文化精神”要求自己在課前對齊魯名勝古跡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然后通過分組去實地考據,教師再及時對相關知識點撥,最后在課堂上匯報學習心得,真正做到了內化于心。

  據教務處副處長李新軍介紹,學校在通識教育課程平臺中,增開齊魯文化課程模塊。“齊魯文化精神”是必修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另外還開設“齊魯文化調查”“中國茶道”等5個模塊30多門選修課程。

  為了將“文化”轉化為“素質”,該校以《論語》《禮記》等齊魯文化典籍為源頭,梳理和提煉“養成教育行為規范”,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一整套養成教育體系。在此基礎上,學校建立了“每天打卡”“每周打卡”“每月打卡”等考核機制,讓學生在研學優秀傳統文化中涵養終身受益的品格和習慣。

  混合教學探索文化教育創新性發展

  “學生在齊魯文化熏陶中變得堅毅,在混合式教學探索中提升能力,讓學校的文化教育煥發了生機。”剛剛獲得全國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的王迎勛對記者說,在以任務驅動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的帶動下,該校學生在完成既定學習任務后還能經常有創新,這是從2017年開始探索形成的混合式教學展現出的新氣象。

  過去教師在臺上多是唱“獨角戲”,現在該校通過線上線下任務驅動激活了師生雙方的潛能。教師課前發布任務,學生圍繞任務進行資料收集、實地調查;課上圍繞課前任務分組討論和交流,課堂變成了“百家講壇”。

  為了架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橋梁,該校成立了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了齊魯文化與理工科大學生養成教育文獻庫和數字資源庫。同學們踴躍讀書研學、查閱文獻、撰寫論文,成為學校一道風景。

  品牌活動“走”出文化實踐新路徑

  今年入冬不久,該校收到一封特殊的“求助信”:在新疆支教的2014級畢業生牛雷向母校尋求幫助。原來新疆和田地區由于今年寒冬來得早,墨玉縣英也爾鄉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急需添加棉衣。學校立即購置一批過冬物資發往英也爾鄉中心小學。在齊魯理工學院,每年都有像牛雷這樣的畢業生選擇支援西部,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與學校注重“知行合一”的品牌培養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通過項目打造品牌,通過品牌為學生提供舞臺。”該校品牌項目“杏壇大講堂”,到目前已開辦12年,舉辦講座360場,其中以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題的系列講座達到116場。

  “‘孔子學堂’是我校的一個品牌項目,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經典選讀、書法欣賞、茶藝、圍棋等課程。”齊魯理工學院儒學研究專家傅永聚教授表示,該校已被中國孔子基金會授予“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基地”。

  該校還依托齊魯文化社團聯盟,創建30項齊魯文化品牌,建立28個校外齊魯文化育人實踐基地,讓學生走向社會和田野,發掘齊魯文化遺存,接受齊魯文化的熏陶。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