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擦亮育人育才底色 打造立德樹人“火車頭”
█新時代 新職教 新征程(江蘇篇)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主渠道。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意義重大。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多舉措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著力打造“火車頭”,推進立德樹人。
放穩“壓艙石”
黨建引領畫好“同心圓”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21級學生的“形勢與政策”課堂上,校領導班子成員紛紛化身宣講員,推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課堂、進頭腦,帶頭上好思政課,精心辦好思政課,黨的領導成為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壓艙石”。
長期以來,特別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召開以來,學校黨委以高站位、實舉措、優生態、全方位加強黨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領導。將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火車頭”學院、思政課作為“火車頭”課程、思政課教師團隊作為“火車頭”團隊推進建設,聚焦“優先發展、合作發展、特色發展、優質發展”,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實施意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等,做到專項經費、職稱單列、激勵導向、氛圍營造“四個落實”。以“黨建領航促思政鑄魂、黨員示范做育人先鋒”為工作理念,去“三分”促“四同”,著力解決工作分立、隊伍分屬、資源分散等問題,促進工作同步部署、建設同步落實、隊伍同步培養、資源同步建設,畫好黨建業務“同心圓”。馬克思主義學院直屬黨支部入選國家教育部門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同心接力鑄魂,同行創新育人”榮獲2019年度江蘇省高校黨日活動優勝獎,“‘雙陣地多對子同心圓’紅色矩陣建設探索”榮獲2019—2020年度江蘇省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獎二等獎。一個“政治強、業務精、示范好”的戰斗堡壘得以筑成,黨的領導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
扭住“牛鼻子”
協同育人構建大格局
新時代高職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如何建,召開研討會來探討;黨史學習教育如何有效融入思政課,集體備課來研究;思政聯盟如何協同育人,與天津海河教育園區思政聯盟對口交流……扭住“牛鼻子”,“協同育人”機制優勢逐步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學校構建校內“大思政”,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日常思政協同。馬克思主義學院與黨委組織部開展學生黨員發展聯合培養工作,在指導入黨積極分子、編寫教材、開設黨課等方面開展全過程合作;與學校團委開展“青馬工程”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聯動工作;與教務處合作出臺《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指導意見》,推進課程思政;與學工處聯合開展新生教育、日常教育、特色活動打造等。構建校地(企)育人共同體,探索校地企融合育人新模式。學校與南京江北新區宣傳部門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被列入江北新區黨政理論培訓基地,共建“南京江北新區紅色文化研究基地”。學校與中鐵上海局、南京地鐵等企業深度合作育人,打造“雙元”教學團隊,以教學互動、研討、反思等形式優化協同育人頂層設計和實施流程。構建校校聯盟,共同實現創新發展、優質發展、特色發展。學校牽頭成立“新時代高職思政課創新發展聯盟”,與5所兄弟院校共建,通過工作共商、課程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進,推進校際協作從松散化到制度化、從偶然性到規律性、從校校協作到多校聯動,聚焦重點、攻克難點、打通堵點,盤活各校的區域優勢、行業優勢、工作優勢、資源優勢,跑出校際協作“加速度”。
聚焦高質量
修煉“內功”打好“組合拳”
“白衣執甲出征時”“短兵相接抗疫情”“實踐是唯一出路”“感悟武漢九十天”……國家衛健機構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潘純到校分享抗疫故事、解讀抗疫精神。“很榮幸以黨史思政課的形式,向黨和祖國表白,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我愛我的黨,我愛我的國。”這是主題為“‘聲’愛頌黨紅心亮”的第三屆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參賽選手的感言。“血肉之軀戰鐵道,舍生赴死驅賊老。窗紙霧墨繪黨徽,錚錚鐵骨終不悔。吾輩幸事逢今朝,銘恩自勉立新潮!”這是學生在“電影院里的思政課”上觀看《鐵道英雄》的體會。如何上好思政課、讓學生愛上思政課,就要打好“組合拳”、“修煉”內功。
內外兼修、專兼結合強隊伍。鋪設專職教師“新秀—骨干—名師”三階成長路線,促進專職隊伍質量提升;聘請“時代楷模”曲建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林冬妹等為特聘教授,打造模范人物、企業專家、校友、優秀學生進課堂“四進”品牌活動,推進多元供給、促進量質提升。推進“小課堂”與“大課堂”結合,場域浸潤拓陣地。通過建設“南鐵院思政微課堂”等拓展“云上陣地”,在多類型實踐基地和多樣化實踐教學中體驗真實和仿真、歷史和現實的場景,構建立體學習場。融合“政治底色、職業本色、行業特色”,精準供給優質內容。立足“合格學子—職業人—接班人”的學生成長成才路徑,在國家統一內容的基礎上,強化職業性、體現行業性,豐富有針對性的內容供給。開展“微教學、微資源、微實踐”,師生融合增實效。立足學生學習習慣,以問題鏈為紐帶,促進師生、生生對話;以在線開放課程、微信公眾號等,打造智慧資源;以“大學生講思政課”、演講比賽、辯論賽、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等,推進知行合一。經過持續努力,思政“金課”建設有成效,學生上課的“抬頭率”和“點頭率”不斷提高、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師資團隊建設有亮點,思政課教師團隊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專兼隊伍優勢互補、協同聯動;課程建設有成果,入選江蘇省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江蘇省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程》入選“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理論微課、實踐微課、微黨課等線上資源不斷豐富。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號角,學校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統一,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高質量發展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楊曉慧)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