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讓革命老區產教融合“亮”起來“活”起來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4  閱讀:次   |
42.9K

  坐落于全國著名革命老區、中央蘇區、古田會議會址所在地福建省龍巖市的公辦高職院校——閩西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被確定為全國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院校,2008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職院校,2016年被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2020年被確定為“福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院校,2021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1983年,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賡續閩西20年“紅旗不倒”精神,以古田紅色文化滲透辦學全過程,走山區辦學特色之路,創新在紅土地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職辦學模式,成為龍巖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區、中心城市文化核心區和紅色工匠鍛造區”,努力實現“根植于中央蘇區的高水平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

  閩西是中央蘇區的經濟中心和核心區域、毛澤東思想重要發祥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紅色搖籃。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淬煉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紅旗不倒”精神,成為閩西光榮歷史和精神力量的紅色基因。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以“紅旗不倒”精神為引領,全面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促進龍巖市產業發展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精準匹配,真正為產教融合賦能,實現“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的“四鏈貫通”,在產教融合機制體制建設、深化校企合作項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產教融合協同發展新格局。

  以群建院,專業群與區域產業集群高度契合

  學校主動適應龍巖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定位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5+N”的產業發展布局,以服務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需求為導向,構建以服務區域產業集群的專業群為紐帶,實現產業鏈(群)、專業鏈(群)與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改變傳統的單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服務三大典型產業領域,重構形成對接區域產業“323”的八大專業群布局。一是智能環保裝備制造、信息互聯、智慧建造3個專業群,服務“中國制造”、對接區域先進制造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文旅創意、現代商貿兩個專業群,服務現代服務業、融入區域特色產業。三是幼兒教育、健康服務、生態環境檢測3個專業群,服務重大民生工程、引領區域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緊密圍繞服務龍巖產業鏈、創新鏈,對專業進行優化整合,打造特色專業群,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體系、教學組織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相應改革,構建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以精準、有效地滿足龍巖產業集聚與創新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四方融合,構建區域產教融合協同運行體系

  以服務福建省及龍巖市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構建“四方融合、雙線協同”的區域產教融合協同運行體系,即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融合組成校企理事會,以教學工作委員會、產教融合工作委員會雙主線協同育人。校企共同構建職教集團、產業學院、實訓基地、職業培訓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眾創空間等6個平臺,著力于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形成產教融合長效運行體制機制。

  實體運行,建設產教融合共同體平臺

  一是政校聯合,搭建“產、研、訓”融合發展平臺。學校與龍巖市文化與旅游、商務、工業與信息、水利等部門共建了由龍巖市文旅產業研究院、龍巖市電商產業研究院、龍巖市機械產業研究院、龍巖市河長制研究院、龍巖市營商環境評價研究中心“四院一中心”組成的產教融合平臺。軍校融合發展,著力推進實施士官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龍巖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部門聯合共建了“龍巖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基地”,目前共計招生16個專業,錄取退役軍人學生1357人,開展了龍巖市退役軍人技能培訓班。

  二是校企“雙主體”共建打造共生平臺。學校對接龍巖數字經濟產業,與福建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字節跳動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對接龍巖環保裝備產業,與福龍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福龍馬環衛裝備產業學院”。產業學院以新型技術引領多領域、“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完善校企聯合招生、分段培養、共促就業,形成企業與院校聯合開展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雙主體”育人模式。同時,學校與重慶市博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閩西博恩鄉村振興技術應用研究院”,著力發展推廣博恩科技“六好”農業新技術應用,為龍巖市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服務。

  三是政行企校多層協同,搭建發展平臺。

  政、行、企、校協同。學校牽頭組建了龍巖市機械制造、學前教育、建筑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政、行、企、校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

  行、校聯合發展。龍巖市電子商務協會等13家行業協會進駐學校,“引行入校”,形成校企聯動,成效顯著。

  園、校、企合作共建。在龍巖市經濟開發區建設了“園中校”模式的“產教融合協同創新中心”,教學、生產、培訓、創新“四位一體”,與開發區、企業共建、共管、共享,打造育、訓、創融合基地。合作企業龍巖廣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被評為福建省第二批產教融合型企業。一年來,通過平臺建設運行取得的創新成果合計:新增專利15項,已授權專利5項,新增15項實用新型專利和一項發明專利;承接學生實訓近500人次,承擔實訓課時近1.4萬課時;經培訓,企業員工4人獲評高級工,學生69人獲初級技能證書、6人獲評高級工。

  校、校聯合發展。學校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多元辦學,形成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格局

  一是拓展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強化軟件工程學院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模式,深入推進“二元制”人才培養試點改革,實施“2+1”“2+0.5+0.5”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緊緊圍繞區域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創新“二元制”“2+1”“2+0.5+0.5”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組織形式,采用“送教入企”的方式,將課堂搬到企業當中,理實一體、工學結合,“邊生產、邊教學、邊實踐”。目前,學校“二元制”人才培養與79家企業合作,開辦專業9個,共計培養1095人。軟件工程學院校企“雙主體”培養1062人,實施“2+1”“2+0.5+0.5”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辦3個專業,共計培養150人。

  二是依托職教聯盟搭建職教人才培養鏈。學校充分發揮龍巖市職教聯盟的龍頭作用,引領龍巖市職業教育聯盟式發展,推進中高職深度銜接,與聯盟中職學校深度聯合實施“3+2”五年一貫制大專人才培養模式,搭建職教人才培養鏈。目前,學校與10所中職學校聯辦“3+2”五年一貫制大專,招生專業19個,在校生3307人。

  三是探索股份制職教集團辦學模式。學校將與龍巖市新羅區龍雁組團及其未來城內的企業等三方共同出資組建“龍雁職業教育集團”,探索開展股份制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盧偉耀 張源峰)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