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吉首大學 構筑“雙師型”教師隊伍 培養優秀法治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4  閱讀:次   |
42.9K

  吉首大學承擔著培養適應地方實際需求的人才的重任,肩負著培養應用型、創新型法治人才的重要使命。長期以來,吉首大學致力于培養法學知識扎實、法學實踐素質突出、掌握一定領域知識的復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法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強化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法治人才,需要建設一支專業水平高、實踐能力強、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學“雙師型”教師隊伍。

  精準定位“雙師型”教師的角色

  法學“雙師型”教師應既具備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又具有較高的專業實踐技能;既能勝任法學理論的教學,又能勝任法律實務的指導,是集法學教育思想、法律人職業道德、法務專業素質與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于一體的專業教師隊伍。因此,吉首大學法學“雙師型”教師的標準確定如下:一是應當具有“雙經歷”,即同時具備高校法科研究生教學經歷和3年以上法律實務部門工作經歷;二是應當具有“雙能力”,即具備豐富的法學理論教學經驗和能勝任法律碩士培養的法學理論研究能力與水平,同時還應具有法律實踐教學能力和處理法律事務的能力;三是應當具備“雙標準”,既要符合高層次法科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也要緊密對接法律職業人的行業標準與需求;四是應當踐行“雙過硬”,教師要有高尚師德,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同時還應強化課程思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法學教育教學,實現培養更多德法兼修的社會主義法治人才的目標。

  激發“雙師型”教師的內生動力

  吉首大學鼓勵法學“雙師型”教師積極參與法律援助、政府部門決策咨詢、普法宣傳和學術組織等活動,不僅可以體現教師的法學知識價值,而且可以積累法學教師的法律實務經驗、提升實務能力,從而建設高素質的法學教師隊伍。學校鼓勵法學教師作為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參與案件的審理和法律監督工作,運用法學理論方面的知識儲備,對案件的審理提出觀點,幫助解決在案件審理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校還積極與當地公檢法司部門深度合作,建立了“校院合作”“校檢合作”“校所合作”機制。選派法學教師到法律事務部門掛職鍛煉,深入參與法律實踐,通過查閱案卷、調查取證、參與庭審、評議案件等,全面提升法律實踐指導能力和水平。法學專任教師中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普法團專家和政府部門法律顧問、湖南省吉首市政府部門咨詢專家、湖南省金融學會金融糾紛調解員、湖南擎天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專家以及湖南廣湘律師事務所、湖南董藝律師事務所、湖南四維律師事務所、湖南新世紀律師事務所的法律咨詢專家等。

  健全“雙師型”教師考評與獎勵的保障機制

  公平、合理、科學、完善的教師考評機制能夠有效地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吉首大學在教師年度考核中健全了能反映“雙師型”教師能力與水平的客觀而全面的機制和體系?荚u體系規范而系統,每一項實踐工作都和實訓環節協調,重點考核教師參與法學實踐的程度、指導學科競賽的水平、融入實踐教學基地的程度等,通過全面考察教師的各項實務素質,客觀地反映出“雙師型”教師的能力和素質。

  拓寬“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交流渠道

  吉首大學2006年獲得法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7年獲得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在培養法律碩士的過程中,始終將研究生的創新教育作為重要工作來推進。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產教學研用“五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獲得了校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學校積極開展與實務部門的交流與合作,暢通雙向的交流渠道,推進法律碩士“雙師型”教師積極參與法律實踐。學校與法律實務部門共同組建教育教學團隊,共同制定專業建設規劃,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設計課程與實踐體系,共建法律碩士實踐基地,使教師的實踐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吉首大學與十幾個省級、校級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共同設計了法律碩士的7項職業能力,還與3個法律碩士培養創新基地定期開展高校教師與實務專家的經驗交流會。通過會議交流,使教師在較短時間內快速掌握法律實踐運行的規律,通過互相學習和探討,提升了“雙師型”教師的實踐業務能力。吉首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的教師和研究生與湖南省四維律師事務所、湘西州公檢法機構定期開展案例疑難問題學術沙龍。不同部門的法律實務專家討論處理法律問題時的不同切入點和專業思維方式,使學生和校外導師有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這種常態化的法律事務對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吉首大學長期開展高校與實務部門互聘制,聘請兼職教師開展講座、報告、輔導及其他實踐教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共聘任25名校外兼職教師。近3年來,兼職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共開展審判實務、檢察實務、民族法治實務、旅游法實務、法律談判等專題講座和報告20人次。輔導法律辯論、專業調查、法律文書寫作、庭審觀摩、案例分析等相關教學活動28人次。共計21名兼職教師參與了講座、報告、輔導及其他教學活動。為了充分體現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學校要求任課教師與實務導師積極編寫案例、建立案例庫,運用相關案例開展教學。法律(法學)課程共12門,其中案例教學課程7門,占比58%;法律(非法學)課程共22門,其中案例教學課程10門,占比45%。

  吉首大學依托區域內各級相關單位及律師事務所建立了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和法律碩士聯合培養基地。法律碩士專業學生實習時間不少于6個月。研究生在實習的同時,不僅能積極地與校內導師保持交流,而且便于接受校外導師的指導。實習期間,校內導師會不定期到實習單位走訪,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及時和實習單位及校外的導師交流溝通。由此高校教師、實務導師、研究生三者之間形成了互動的良性循環,使法律碩士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更趨向于法律實務,“雙導師”模式有效運行,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法治需求的高層次法律實務型人才。

  (吳文平 李長友)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