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大學 打造“大德育工程” 踐行育人使命
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1958年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并組建而成。近年來,學校著力實施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的“大德育工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體系”,尤其重視借助歷史教學內容實現思政德育的內容創新和方法創新,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教學育人全過程,引導學生汲取黨史百年智慧奮進力量,提升德育工程的質效,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使命。
立足發展需求
豐富德育內涵
在開展思政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針對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制定系統科學的思政德育教學和實踐方案,并從黨史中摘選出符合各階段學生學習特點的內容,為思政德育提供更豐富的內涵和更有針對性的指引。
學校先后舉辦了多場主題明確、貼合當代青年學生實際的思政黨課。校黨委書記胡欽太帶頭,在黨史學習教育暑期讀書班上以《學黨史聚力量攀高峰開新局》為題進行動員講話,鼓勵學生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校長邱學青教授以《賡續偉大建黨精神青春砥礪前行》為題講授“思政第一課”,闡述對于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深刻理解,寄語青年學子賡續紅色血脈。
通過深化黨史研究,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落實到思政教育、文化教育的具體教學和實踐工作中,幫助學生在提升文化水平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養,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有為青年。
拓展實踐渠道
推動德育發展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廣東工業大學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作為思政教學的核心思想,拓展黨史思政德育教學實踐路徑,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各學科實踐相結合,使思政德育教學實踐煥發出蓬勃的內生動力。
在學校的統一部署和帶領下,各二級學院著力搭建了具有學科專業特色的互動式校內學生社區黨史學習教育平臺。藝術與設計學院開展“以‘繪’說史”活動,兼具專業性與互動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活動中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在深刻理解領會黨史學習教育內涵與意義的基礎上,以“小視角”闡述“大故事”,創作出了多幅優秀黨史墻繪作品。這樣的活動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讓各院系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紅色文化,實現了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
學校也將社會實踐載體平臺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各學院紛紛組織師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唱響紅歌,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展現創作力,收獲了豐碩的成果。輕工化工學院用沉浸式話劇的形式演繹“刑場上的紅色婚禮”,外國語學院組織外文黨史舞臺劇展演和雙語黨史詩歌朗誦,國際教育學院舉辦紅色電影配音大賽……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的活動中接受精神洗禮,有力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個人素養。
順應時代要求
探索德育創新
學校深刻認識到,百年黨史中蘊含著豐富思想內涵、實踐智慧和精神力量,能夠激勵師生用黨的奮斗歷程鼓舞斗志、砥礪品格。為了順應時代要求,學校著力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渠道。12月1日,第一期學生黨員“星火班”正式結業,這是學校黨委組織部、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圍繞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設立的學生黨員示范性群體培養班。一年來,“星火班”的50名學生黨員骨干在“理論課堂”強化理論武裝,在“情境課堂”增強深度體驗,在“實踐課堂”嘗試學做結合,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牢固樹立攻堅克難、建功立業的報國之志。各學院也積極開拓創新,不斷探索全新的思政教育方法。其中,政法學院開展的主題沙盤黨課別具特色,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圍繞4個紅色主題進行還原、構建,加深對4個偉大歷史時期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此外,學校還推出了“紅色教育系列云微課”“音樂思政課”等多樣化的思政課程,立足于高校思政育人的要求,通過創新黨史思政德育模式,將道德教育、道德實踐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新時代青年肩負的重任結合起來,以黨史學習教育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
多措并舉,多元實踐,廣東工業大學以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需求為方向,構建立德樹人、創新協同的“大思政”格局,不斷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激發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余遠權 朱可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