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深學細悟學黨史 真抓實干開新局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黨史如明燈,照亮前行之路;黨史如清泉,洗滌心靈之塵;黨史如號角,激發奮進之力。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將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立德樹人、鑄魂固本、推動發展的重要舉措,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深學細悟學黨史,真抓實干開新局,有力推動了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史明理
原原本本學黨史,感悟思想偉力
抓專題學習,強化理論武裝。學校健全完善并嚴格落實“第一議題”等學習制度,廣泛開展“四個一”學習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機制化。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6次、專題輔導報告3次,領導干部先學先行、以上率下。制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網站,購置發放黨史學習教育書籍3044冊,為師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教育資源。各黨(總)支部分專題、分層次開展學習160余場次,交流研討、筆記展評70余場。黨員師生“講學”“比學”“競學”氛圍濃厚。
抓宣講教育,夯實思想根基。學校、系院、班級分層次建立宣講隊伍,形成“領導干部講政策、專家教師講理論、黨員學生講故事”的立體宣講格局。與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共建“沂蒙精神教育示范基地”,邀請“沂蒙新紅嫂”來校作傳承沂蒙精神專題宣講報告。各黨(總)支部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讓過往的黨史“亮起來”;開展“五個一”活動,讓靜止的黨史“動起來”;開展“追尋紅色印記”黨史故事微視頻錄播,讓厚重的黨史“活起來”。全校共計組織開展宣講教育活動20余場次。學校“四措并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做法,被“學習強國”平臺采納刊發。
抓讀書培訓,提升教育效果。學校組織全體副處級以上黨員干部開展為期6天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學習培訓。邀請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濰坊市委黨校專家學者來校作專題輔導報告。讀書學習培訓班采取集中學習與交流研討相結合、個人自學與專家輔導相結合、紅色觀影教學與現場廉政教育相結合的形式,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政治素養,深化了黨史學習教育效果。
學史增信
溯本求源悟思想,領悟初心使命
通過實踐活動“亮”初心。組織開展祭掃烈士墓、“入黨為了什么,為黨做了什么”大討論與演講比賽、主題詩歌會、黨史知識競賽、“黨史百年天天讀”等活動103項,開展專題黨課95次,開展禮讓斑馬線、關愛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240余次,參與人數4000余人。一名黨員教師榮獲山東省工信部門“我為群眾辦實事”演講比賽一等獎;兩名黨員師生分獲濰坊市教育系統“入黨為了什么,為黨做了什么”演講比賽教師組、學生組一等獎。系列活動的組織開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師生銘記光輝歷程、感悟初心使命,弘揚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通過基地研學“正”初心。學校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及虛擬現實等技術優勢,投入170余萬元,建設了“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黨史學習教育基地;貜慕h百年鑄偉業、紅色文化薪火傳、行業發展勇擔當3個篇目,通過圖文、視頻、多媒體等手段,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形象地再現了黨的百年發展歷史、電子信息技術及行業發展歷程、王盡美等英模人物事跡。基地突出展示、宣傳、教育三大功能,是面向廣大黨員干部、師生和社會公眾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黨性教育、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黨員師生到基地參觀見學,在沉浸式、互動式的學習體驗中,武裝自身頭腦、汲取信仰力量。
通過榜樣力量“固”初心。組織開展“兩優一先”“紅動信院·榜樣先鋒”“最美教師”以及教書育人楷模等評選表彰,開展“學百年黨史傳榜樣力量”“旗幟引領榜樣先鋒”入黨積極分子風采展等活動,專題學習了“齊魯最美教師”、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楊守偉等先進事跡,用先進典型激勵引導廣大師生見賢思齊、拼搏進取。組織觀看了《國家相冊》《榜樣5》《黃大年》等專題節目和影片,學習英模事跡。黨員干部自覺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
學史崇德
扎扎實實辦實事,服務師生群眾
立德鑄魂強基礎。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構建“一體、兩翼、五平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一體”構建“大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優化“十大育人”路徑,建設“433”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體系,實施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教學、管理、服務等部門協同聯動,共唱“三全育人”合奏曲。“兩翼”協同強化思政課堂育人主陣地,從“三教”改革入手,“小課堂+大社會”“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活學活教”提高教學效果;梳理各類課程思政元素,做優教材及教學資源,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并行。“五平臺”創設思想道德育人載體,構建文化育人平臺、活動育人平臺、宣傳育人平臺、實踐育人平臺、社會服務平臺,引導全體師生增強理想信念,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開門問計尋對策。學校將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準。校領導帶隊聚焦黨建思政育人、教學科研、學生管理、服務保障等方面,針對師生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重點任務開展集中調研。面向全校教職工開展專項問卷調查,組織師生座談交流。“開門問計”征集意見建議162條,分類細化問題清單,逐一整改落實。
幫困解難見實效。針對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學校組織骨干教師黨員“一對一”定點包班,幫扶就業困難畢業生,畢業生就業率達95.05%;為患病學生發放資助資金和特困補助8萬元;整修學生浴池,提高食堂飯菜品質,穩定超市商品價格;建成4D智慧餐廳,投資5114萬元新建體育館、茶藝文化中心、健身中心等;探索開展低碳綠色校園建設,打造山東省校園綜合能源服務示范工程;投入2300萬元開展智慧校園建設,學校獲評“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校”首批建設單位。目前,已解決師生關心關切問題106個,學校管理服務質量顯著提高,師生滿意度大幅提升。
社會服務用真情。學校充分發揮專業及資源優勢開展社會服務,與華為共建全國省級華為ICT學院,面向山東省開展人才培訓5224人次,覆蓋16個地市、400余家企業、60余所高校、10余個協會聯盟;與社區深入對接,開展“技能惠社區禮儀進校園”等共駐共建活動,切實為駐地群眾服務;開展“高職教育反哺基礎教育軍事技能實踐服務社會”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選派士官生2224人次,為31所大中小學校13萬余名學生開展義務國防教育和軍訓服務。
學史力行
奮發有為開新局,推動學校發展
持續跟進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學校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大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等指示要求結合起來,深化思想認識,一體學習理解,一體貫徹落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化拓展。廣大干部師生緊密聯系工作實際,深刻把握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要求,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實際行動。
用心用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同觀照現實、促進工作、推動發展結合起來,抓好成果轉化。全面從嚴治黨水平持續提升,創建省級“樣板黨支部”一個,獲評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兩個;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不斷深化,榮獲山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兩項,山東省課程思政優質示范課兩門、山東省社區教育優秀課程8門,一支團隊被團組織授予“三下鄉”優秀報道團隊;師資隊伍執教能力顯著增強,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兩人、山東省勞動模范一人、山東省優秀教師兩人、山東省高校優秀思政教師一人、山東省高校優秀輔導員一人、山東省高校教學名師4人,獲評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山東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一支、山東省青年創新團隊一支、山東省名師工作室兩個、山東省職業教育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兩個;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一人、山東省“青春貢獻獎”一人,榮獲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一項、銀獎4項、銅獎兩項,國賽獲獎34項、省賽獲獎258項,省級以上各類大賽獲獎829人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達95%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6%;學校獲批“教育強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7500萬元,籌建山東省立項的2.66億元虛擬現實綜合實訓基地項目。廣大師生自覺把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激發出來的工作熱情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有力推動了學校高質量發展。(劉蕊 張騫 王凱)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