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培養有“中國心”的國際化復合型時代新人 ——江西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人才培養的探索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6  閱讀:次   |
42.9K

  江西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建院20年以來,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協同育人、全面發展”的理念,通過實施“五大工程”,全方位激活“德智體美勞”五大要素,努力打造“五心同培”“五育并舉”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有“中國心”的國際化復合型時代新人。

  以德為先,堅守“紅心”,實施思想鑄魂工程,注重“養成”

  德定方向,德育為“五育”之首,是人才培養的靈魂。一直以來,學院注重融合、系統推進,用紅色文化浸潤學生心田,讓愛黨報國的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是用好紅色資源,通過“學、講、悟、踐”引導學生傳承贛鄱紅色基因。堅持常態化開展紅色主題教育,進行贛鄱“紅色走讀”活動,引導學生觀紅色場館、學紅色歷史、訪紅色人物、傳紅色精神;組織開展“黨的故事我來講”“我家鄉的黨史故事”系列比賽活動,引導學生講好江西紅色故事;組建“訪紅村悟初心使命,以紅色促鄉村振興”社會實踐隊,組織學生前往甘祖昌故鄉沿背村等多個江西紅色名村,通過學習、調研、訪談、實踐等,積極探索新時代紅色名村可持續發展路徑。二是結合專業特點,突出“紅心向黨”教育。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在學生中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組織學生黨支部開展特色活動,如研究生黨支部開展“語言與大數據:黨史語料的挖掘與整理”學習分享交流活動,朝鮮語專業學生開展“抗美援朝中的黨史故事”演講比賽,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繪畫作品展,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開展“‘一帶一路’連接世界、商務英語筑夢中國”商務英語綜合能力大賽等。在學院微信公眾號推出“四種語言講黨史”專欄,讓學生用漢語、英語、朝鮮語和繪畫語言講述黨史故事,把黨史學習融入專業,在訓練中沉浸、在體驗中參與,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近年來,學院黨建與思政工作屢創佳績,黨建工作案例獲2017年全省高;鶎狱h建工作優秀案例二等獎,學院團委獲評2016年江西省“五四紅旗團委”。

  以智為本,塑造“智心”,實施能力提升工程,注重“學成”

  智長才干,智育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學院注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優化課程建設,融入課程思政,讓育人元素潤物無聲“進專業、融課程”,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以“智心”助推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多維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一是遵循新文科建設理念,打造高質量教學閉環系統。積極推動新文科建設,構建基于OBE和CBE的“四維一體”高質量教學閉環系統,涵蓋創新創業教育微循環、思政教育微循環、多維教學評價微循環、教學質量控制微循環;專業分類培養,下設跨國商務、國際金融、國際會計等方向;豐富選修課程模塊,增設東南亞、中日韓、江西地方經濟等特色課程模塊;開設中外合作課程,推動教育國際化;探索卓越拔尖特色班,培養“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高質量商務英語人才。學院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高等教育課題19項;商務英語專業于2018—2020年連續3年被中國科教網評為五星級專業,2021年被《中國軟科學》雜志評估為江西省A類專業。二是強化第二課堂建設,拓寬協同育人路徑。構建“家校政社企”多元聯動平臺,整合優質資源,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推動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競賽育人、國際化育人等協同育人路徑;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建立優質教學實踐基地和模擬實訓室,實踐教學體系完備,專業調研、商務實踐、建言獻策扎實有效;以賽促學,提升創新思維,學生獲得“外研社杯”“高教社杯”“億學杯”等商務英語專業賽事全國二等獎3項及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一項;獲得“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三大賽事全國獎項7項、省級獎項8項。開展學風建設系列活動,通過“三走進”、課堂筆記展示、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表彰暨經驗分享會、優秀畢業生風采展示、文明寢室評選等,營造樂學、善學、好學的良好學習氛圍。

  以體為徑,培育“健心”,實施強心健體工程,注重“煉成”

  學院秉持“健康為先”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作為人才培養的關注點,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一是豐富體育活動形式,引導學生走出寢室、走向操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運動會,加強對團體和個人項目的指導;定期組織籃球賽、足球賽、羽毛球賽、拔河比賽、廣播體操、健步走等活動,讓學生參加體育活動,達到加強身體鍛煉、增強團結協作意識、激發拼搏進取精神的目的。二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素質培養。配備班級心理委員,常態化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建立重點學生“一對一”幫扶機制,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個人咨詢和團體輔導;組織開展心理情景劇大賽、5·25心理健康文化節、心理健康講座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保健意識。近年來,學院獲江西省學生舞龍大賽特等獎,連續9年獲學校體育道德風尚獎、多次獲評新生軍訓先進集體。

  以美為核,涵養“藝心”,實施美育浸潤工程,注重“化成”

  美塑心靈,美育是人才培養的升華。學院把美育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工作,不斷深化藝體教育和審美意識培育,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一是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提升學生審美意識。成立大學生合唱團,組織學生觀看《長征組歌》音樂會、建校80周年交響音樂會、話劇《姚名達》等,給學生提供親近藝術、感受美的平臺,加強審美意識培育。二是開展美育品牌建設,組織豐富多樣的文藝活動。組織學生參觀畫展、藝術展,開展十佳歌手大賽、書畫作品大賽、攝影比賽、外語話劇表演等,引導學生在主動感知、體驗、表現和創造美的過程中獲得生動的審美體驗。近年來,學院排演的話劇《花木蘭》獲江西省第三屆大學生英語風采大賽一等獎,學生獲得江西省第九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合唱類二等獎、聲樂類三等獎,江西省首屆學生器樂(管樂)節二等獎,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銅獎等榮譽。

  以勞為重,踐行“勤心”,實施實踐淬煉工程,注重“干成”

  勞助夢想,勞育是人才培養的實現途徑。學院積極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在人才培養中引導學生樹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和敬畏勞動的時代理念,在勞動實踐中淬煉自我,練就過硬本領。一是堅持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通過在通識課程中增設勞動課程、設立“勞動教育月”、開展勞動系列講座等,宣傳新時代勞動教育內涵,弘揚中華勞動傳統美德,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通過開展靜湖垃圾清理、文明寢室評選等常態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通過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在專業實習中注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應用,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勞動本領。二是堅持勞動教育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科競賽、志愿服務、社會實踐之中,積極拓展勞動教育載體。組織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商務英語實踐大賽等競賽,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組織學生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鼓勵學生積極向社區(村)報到,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微愛家教”、“書香晨光”、“單車之家”、防疫志愿服務、醫院志愿服務和校園文明志愿服務等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勞動積極投身于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實踐之中,提升勞動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學院社會實踐隊連續多年獲評江西省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服務隊,醫院志愿服務項目于2016年獲江西省首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三等獎,學生關愛南昌困境兒童的支教志愿服務活動被《中國青年報》專題報道。

  二十載正青春,揚風帆再出發。“十四五”期間,學院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五心同培”“五育并舉”,實施“五大工程”,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服務“建設富裕美麗幸,F代化江西”中書寫國際教育的“奮進之筆”,向著更高的辦學目標邁進。(許璟 黃慧 歐陽小勇 宋心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