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激活科技創新動能 服務區域經濟建設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實錄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21  閱讀:次   |
42.9K

  當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高質量推進,在國家教育部門與江西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大背景下,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對科研工作的思想引領作用,以服務江西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重點,進一步強化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黨建科研深度融合,不斷增強人才培養服務經濟發展適應性。

  學院黨委書記萬玉青表示,學院科研工作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調動激發科研人才的活力,在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的實踐中,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圍繞地方實際需要找課題,以優勢科研帶動優勢項目,以優勢項目開展特色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智力支撐、人才保障和技術服務。

  強化黨建引領

  提升科研能力

  學院黨委高度重視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在種好科研黨建責任田上主動作為,定期召開科研工作專題會、座談會,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科研工作以大力支持,形成抓黨建促科研工作新格局。2019年,學院專門成立“產學研用”協調機構,與行業企業對接,打通產教融合、應用研發、成果轉移轉化鏈條,全院科研水平不斷提升。2020年8月,學院立足辦學特色,集糧食倉儲、糧食物流、物聯網技術、工業機器人等專業技術優勢,與國內多家院校、企業共建共享,申報國家糧食產業(集裝型散糧運輸載具)技術創新中心,并獲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立項授牌。依托項目成果形成的散糧運輸載具功能開發及改造技術服務、散糧運輸運維人才培養輸送、提升裝卸運輸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產生的經濟社會價值,每年至少可為糧油加工生產及運輸企業產生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達500萬元。

  在南昌地鐵1號線的400V系統調試工作中,學院信息工程系熊科教授作為技術顧問,直接負責系統中PLC的通信與控制程序設計與調試,專門設計了計算機程序,攻克了進線斷路器分閘后不能自動復合的問題。在物聯網應用技術上,學院組織專門力量開展技術攻關,先后研發了“江西省山洪災害防御”“智慧教室”等多項成果,應用領域廣泛,深受政府部門、企業的好評,為江西地方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學院院長雷筱芬表示,學院教師圍繞地方區域經濟建設實際需要找課題,不僅解決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題,而且也為學院的人才培養、科研發展提供了許多現實課題和實踐平臺,進一步提高了學院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和社會也會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應。

  近年來,學院圍繞服務江西省“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戰略,聚焦智慧贛糧,輻射相關領域,確定了服務江西經濟發展、服務糧食安全戰略、服務“中國制造2025”、服務“一帶一路”倡議4個研究方向,先后為江西糧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研發設計富硒黑芝麻產品生產線,為江西煌上煌集團籌建茶百年油脂公司,進行食品工藝創新設計,形成多項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標志性成果。與河南亞臨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江西糧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亞臨界液體生產富硒芝麻食品技術研究,首次將亞臨界萃取技術運用于芝麻油的制取,該技術現已申報江西省科學技術類項目。

  突出特色優勢

  提速成果轉化

  近年來,學院圍繞糧食安全、加工、儲運、銷售,糧食機械、智慧糧倉及糧食利用等糧食產業鏈,建立了糧食食品類、物流營銷類、智能制造類、物聯網類、現代建筑類、酒店旅游類等六大專業群,通過聚焦糧食工程、物流管理、物聯網技術、工業機器人等四大專業群學科建設優勢,定位行業需求,找準研發重點,讓優勢特色助力科研攻關,進一步加速成果轉化。

  2019年,學院與江西省糧油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共建“國家教育部門食品安全檢測應用技術國家協同創新中心”,2020年又與南昌大學、江西農大、中糧米業、江鈴汽車等院校企業共建“國家糧食產業(集裝型散糧運輸載具)技術創新中心”。校企聯合開展科研攻關、技術創新、應用示范和推廣等活動,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共贏局面。研發成果重點突破企業生產瓶頸問題,為江西省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孵化專項技術,提速科研轉化的同時,也要做到反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學院兩個國家創新中心主要針對糧油食品檢測、亞臨界萃取、運輸載具自動化集裝設備、散糧運輸信息化管理等技術進行研發,同時以科研項目為載體,引領學生素質提升,科研場所與教學實訓場所共建共享,引導學生進課題、進實驗室、進團隊,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使創新中心成為專項技術的孵化器、反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助推器。

  此外,學院注重強化體制完善,以橫向科研項目為引領,做好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出臺各類橫向科研、創新團隊政策,全面推進橫向技術研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工作,構建出更加高效的科技創新體系和更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先后打造出以企業和學院真實生產科研項目為載體的25個教師工作室,面向校內外承接橫向技術服務項目,年度收益百萬元。

  拓寬服務領域

  提供人才支撐

  如果說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轉化為經濟發展生產力,那么發揮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能,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就是一雙“隱形的翅膀”。雷筱芬表示,在新時代呼喚大國工匠、領軍人才的背景下,做好人才培養意義重大。

  學院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育人工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省級大師工作室、非遺傳播基地、糧食文化創意產業園為平臺,挖掘、傳承、創新“五谷糧食畫”,形成了“五糧文化育人理念”,并運用于學院立德樹人全過程,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獲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此外,學院積極開展“五個一”建設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一是建設一個基地,用好糧食工程專業獲省政府部門批準立項為“江西省綠色食品產業產教融合育人基地”,著力以聯盟模式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探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助推糧油食品產業戰略升級。二是培育一批團隊,針對復合型專業群教師團隊打造,組織教師走出校門開展專業技術培訓,為學院服務國家戰略提供人才供給保障。三是實施一種模式,以校企聯盟為基礎,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學生入校即入企,實習即就業。四是開展一項行動,在贛南老區開展糧食儲檢專業定向委培扶貧扶智行動,并為多個地市糧食企業培養非全日制糧食工程高級工,實現企業崗位需求與學生能力培養無縫對接。近3年來,學院為省內外糧食企業或糧油食品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600余人,糧食工程類專業群畢業生就業率、對口率穩居全省前列,深受企業好評。五是輻射一個領域,以做好“吃”這篇文章,發揮糧食工程專業群多點輻射作用,開設西餐工藝、中餐烹飪等專業,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學院先后獲批第45屆、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專業學生已入選國家集訓隊,有望登上世界技能競賽的舞臺。

  作為糧食產業大省的職業高校,學院積極服務于糧食行業人才培養,積極對接行業主管部門,調研周邊省份糧食行業人才需求,擴大培訓范圍,為糧食行業區域經濟發展服務。近3年共組織完成省內糧食行業特有工種培訓近800人次;為中儲糧江西分公司開展3期糧油保管員培訓近200人次;為廣東省惠州市糧食企業65人開設綠色儲藏技術專題培訓班;承辦兩期500余人次的國家糧食庫存大清查軟件培訓。行業社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作為一所綜合性職業院校,學院結合自身專業門類多、各專業與江西區域經濟建設緊密結合的特點,在酒店旅游、現代物流、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技術上,把社會需求和學院技術優勢相結合,促進了學科集中與交融發展,先后獲批國家骨干專業4個、國家生產性實訓基地一個、國家技術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級特色優勢專業9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兩個,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宋小兵 熊彬 馮訓陽)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