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位統籌高等農林教育改革—— 打造新農科協同育人“吉林模式”
日前,全國新農科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吉林省成功召開。會議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兩周年之際,教育部繼新農科建設“三部曲”后,聯合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鄉村振興局等三部門共同主辦的推進全國涉農高校新農科建設再聚焦、再出發、再行動的一次重要工作會議。吉林省農科教深度融合的協同育人“吉林模式”,是在吉林振興發展進入“上升期”、駛入“快車道”的關鍵時期,省委、省政府高位統籌高等農林教育改革,聚焦新農科建設,為加快推進吉林省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交上的一份階段性答卷。
堅持“四新”理念,為新農科建設奠定基礎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高等農林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四新”理念(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加強新農科建設作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的重要抓手,從建設農業強省的戰略高度為新農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面向新農業。布局建設智慧農業、黑土地保護、農業智能裝備等一批新農林學科專業,探索創新“梨樹模式”、雜交大豆、動物營養代謝等一批關鍵技術。與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共同打響“黑土糧倉”科技會戰。
堅持面向新鄉村。將高校人才、智力和科技資源輻射到廣大的農村,不斷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成立6個農林現代產業學院,組建了由505名院士、專家組成的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常年深入基層一線服務。“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院士引領的“小木耳”已經發展成“大產業”,2020年產值達到195億元,真正把論文寫在了黑土地上。
堅持面向新農民。把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新農科建設的重要著力點,省屬高校免收學費、“訂單式”培養農科生600名,助力3萬名農民工等群體完成高等學歷繼續教育。
堅持面向新生態。整合全省農林科教資源,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態修復保護、生態循環農業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4年保持負增長,農村生態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創建協同育人特區,為新農科建設筑牢基石
吉林省把新農科建設作為“雙特色”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推動農科教深度融合創新。
2019年3月,吉林省涉農高校組建新農科建設工作組,謀劃、推動新農科建設,起草制定《吉林農業大學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深度合作聯合實施新農科協同育人工程建設方案》,確定“八個協同”建設重點。2020年1月,吉林省5位涉農院士向省委、省政府提交《關于加快推進吉林省新農科建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建議》議案,并將“新農科建設”列入《2020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6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新農科建設的意見》,成立由省委副書記任組長的吉林省新農科建設領導小組,高位統籌全省新農科建設工作。12月,以吉林農業大學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為主體,聯合全省涉農校、所簽署新農科建設合作框架協議,聚焦新農科、黑土地、新發展,攜手打造校所深度合作共同體。
2021年9月,吉林省新農科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吉林省新農科長白山創新學院建設方案》,正式成立吉林省新農科長白山創新學院。吉林省新農科長白山創新學院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統籌規劃建設的新農科育人示范特區,是吉林省新農科建設的試驗田和突破體制機制堵點的政策特區,成為吉林省高位推動新農科建設成功實踐的典型案例。學院對涉農高校、科研院所人員給予“三融三通”政策,實現身份互認互通、教學科研成果共享互通、經費共用互通。學院以“行知合一、自由探求、扎根大地、開放交融”為育人理念,以吉林農業大學和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為發起與建設主體,統籌全省涉農校、所科技和人才資源,聚焦未來農業領域融合創新的人才需求,以系統思維、創新視角、機制突破為支柱,按照“分階段推進、分批次加入、漸進式融合”的方式組建成立,以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培養為建院之本,積極探索涉農高等教育改革新路徑,確定“三類型”人才培養目標,共建“四維度”書院制管理模式,實行“書院+”成長路徑及“碩博直通車”培養模式,構建了人才培養新載體和協同育人新模式,重構了新時代卓越農林人才培養體系。
匯聚新成效新進展,為新農科建設蓄勢賦能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全省涉農高校開展新農科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的教育質量革命正在穩步推進。近三年,全省涉農高校圍繞黑土地保護利用等“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打造了以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等ESI全球前1%學科領域為代表的高峰優勢學科群,新增設智慧農業、菌物科學與工程、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等新農科專業10個。涉農高校共獲批省級新農科理論研究與實踐項目40項、教育部項目10項,立項建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立項建設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4門,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8門。實施省屬高校農科生“訂單式”培養計劃,4所高校完成兩批600名農科生招錄工作。
吉林大學提出發揮“雙一流”建設高校優勢,開展“創新—融合—協同—共享”的動物生產類育人模式和“人與動物共有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探索。吉林農業大學提出圍繞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兩大核心任務,以“三融三通”機制建設為載體,在國際化人才培養、“1+N融合式”創新創業教育、地方農林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入探索。延邊大學提出立足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開展農民發展學院建設和民族食品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北華大學提出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突出農林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特色,探索新林科人才培養模式;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提出依托學校種植養殖優勢,開展新型種植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畜牧獸醫類人才實踐教育體系構建的探索。
擘畫新目標新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吉林省作為農科教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的試驗區,將緊緊圍繞“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目標,緊密結合建設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打造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實施“千萬頭肉牛”工程等重點任務,加快建設高質量農林高等教育體系。重點實施五項行動:依托吉林省新農科長白山創新學院,重點打造卓越農林人才培養中心、科研協同創新中心和“一帶一路”北線農業科教合作中心三個試驗區建設,打造師資團隊、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四個特區;優化調整全省高等農林教育學科專業布局,形成特色優勢學科專業集群發展格局;持續加大教學改革和經費投入力度,打造一批農林高等教育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全面加強涉農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依托長白山人才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教學名師和產業教授;深入推進農林教育質量文化建設,逐步實現農科專業認證全覆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高等農林院校是新農科建設的主要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吉林省涉農高校的責任擔當和重要使命。吉林省將圍繞“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奮力打造新農科建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新樣板,加快實現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為助力吉林鄉村振興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作者王忠系吉林省教育廳廳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