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師德 強技術 踐技能 ——吉首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師范技能培養路徑與實踐探索
吉首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湖南省重點專業、湖南省特色專業,依托的體育學為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專業自1978年招收三年制專科生、1999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在40余年的專業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重師德強技術踐技能”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師范技能培養特色。
重師德,鑄牢專業信念
加強師德教育,構建“五位一體”師德教育體系。吉首大學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突出“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體現“做體育文化人”的辦學理念。近年來,從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特色文化、社團發展、管理服務等維度,構建了“五位一體”的學生師德教育體系,強化課堂育人主渠道、創新實踐育人新形式、適應文化育人新要求、拓展價值引領新途徑、提高管理服務育人新標準。
突出課程思政,踐行“六個一”思政育人格局。依托學校“三全育人”頂層設計,探索實踐了“六個一”課程思政育人格局——以《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評價指標》為行動綱領的“一個標準”;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的“一個載體”;以專業系列課程思政為特色的“一批品牌”;借助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設一流課程思政實踐基地的“一個抓手”;開展“教師人人講育人”課程思政微課比賽的“一次檢驗”;成立由校內思政專家組成的“一隊督導”,凸顯課堂思政教學改革主陣地的地位。
強技術,鞏固專業知識
鉆研教材,強調動作要領。根據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認真學習《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掌握《課標》確定的課程性質、理念、目標、內容框架、評價建議等,鉆研所選用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材料、呈現方式等,通過圖片、口訣、順口溜等鞏固動作技術要領,加強動作技術的理解和記憶。
挖掘素材,強化教學設計。根據動作技術的結構、特點、作用等,挖掘運動項目的育人價值,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體能技能等,結合課程類型、班級規模、教學條件等,制定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現四要素(行為主體、行為、條件、程度),確定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要突出、難點要準確),體現教學策略(方法要多樣、手段要靈活),強化教學過程設計(課程結構要明確、內容安排要具體、教學活動要緊湊、時間分配要合理)。
注重研討,加強片段教學。注重動作技術教學研討,片段教學體現“學、練、賽、評”。“學”指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啟發學生思考,學生明確動作概念和動作要領,建立動作表象;“練”指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由“簡單→復雜、低級→高級、淺→深”將個人、小組、集體相結合,時間、次數、組數相結合,模仿練習、輔助練習、組合練習相結合;“賽”指強化動作技術的運用,體現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評”指通過教師評價、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
踐技能,提升專業能力
“打卡過關”強技能。為了強化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師范技能,學院制定了《體育科學學院學生師范技能“打卡過關”實施辦法》。
“四化五賽”促技能。
1.“四化”:教學設計規范化、教學板書結構化、多媒體課件可視化、片段/微課教學情境化。
2.“五賽”:班級比賽、年級比賽、學院比賽、學校比賽、省級比賽相結合。通過“五賽”體現“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評、以賽促改”。
成果豐碩展技能。
1.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兩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出版《民族民間體育》等特色教材20余部;獲國家、省部級創新創業獎勵6項,省級創新性實驗項目15項。
2.獲國家一流課程一門、省級一流課程6門,國家和省級微課競賽獎兩項、信化教學競賽獎3項。近3年,學生在國家、省級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中獲獎210余項。
3.獲評全國學校體育教學條件保障體系建設改革成果一項,團組織優秀指導教師稱號一人,湖南省“我最喜愛的青年教師”兩人、高校輔導員先進個人一人、好青年愛崗敬業獎一人。
4.獲全國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4項冠軍,在湖南省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中連續4屆獲得團體總分一等獎。學生連續3屆在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中獲獎,其中兩次獲一等獎。
5.學生考研錄取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多人考取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高校深造。本專業學生最終就業率連續3年超過97%,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達96.87%。
6.在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中涌現出了2019年“中國好人榜”中“敬業奉獻好人”張瓊瓊、奧運冠軍的啟蒙教練甘智悅、援疆青年干部李清山等一大批愛崗敬業、積極進取的先進個人。
(張天成 萬義 吳湘軍 張福蘭)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