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一核多點滿天星 “雙高”建設放光芒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建設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22  閱讀:次   |
42.9K

  如何結合院校辦學定位與特色,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通過平臺賦能,造就一批高質量科研與社會服務成果、高水平科研與社會服務團隊,服務產業發展趨勢及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推動創新成果向行業企業集聚,助力區域內重點行業、中小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成為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重中之重。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緊緊圍繞《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和《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兩個文件精神,結合學校辦學定位與特色,打造了以“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為核心,立體化、多元化交叉協同發展的“一核多點滿天星”星空型平臺體系,通過平臺賦能,推動高水平成果不斷涌現,發揮學校“雙高”建設成果在服務政府部門決策、服務行業發展、服務教師科研成長、指導企業實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雙高”建設綻放光芒,為全國“雙高”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

  搭建一個高層次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大平臺,打實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地基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緊緊圍繞“雙高”建設目標與自身辦學定位和特色,搭建了以金融職業教育為特色,以探索金融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為定位的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研究院(“一院”平臺),依托金融、國際貿易兩個高水平專業群開展商貿類、金融類應用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國家級別跨境電商綜合服務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省級服務萬億金融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兩協同”平臺),旨在提升教師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為核心的浙江省軟科學研究基地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科技金融創新研究基地、中東歐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基地三大省級基地(“三基地”平臺)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捷克研究中心、浙江地方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四大研究中心(“四中心”平臺),依托社科聯賦能的12個研究會平臺和散布在二級學院的研究院所,架構起以技術技能創新服務為核心(一核),其他平臺為支撐的“一核多點滿天星”(1+2+3+4+12+X)平臺體系,形成國家、省級、校級和院級有層次、有梯度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大平臺。

  搭建一組高水平科研團隊,夯實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人才支撐

  圍繞高等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特色定位,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趨勢及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推動創新成果向行業企業集聚,助力區域內重點行業、中小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目標,同時為地方政府部門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智囊支持。學校搭建了一組高水平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團隊,分類分步驟建設學術領軍型、社會服務型、青年學術能力提升型分層次、分梯度的3類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團隊。囊括金融服務雙循環、地方金融服務、農村金融、金融科技創新、綠色金融、跨境電商創新、數字普惠金融、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課程思政、鄉村振興、財富管理、信用治理等學校特色和定位的24支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團隊,為“一核多點滿天星”平臺體系夯實人才支撐。2020—2021年,團隊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以優秀成績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題項目一項,獲得省部級科研項目立項23項。團隊提交研究報告獲得廳級及以上領導批示28項,其中,省部級及以上領導批示16項。團隊率先發起成立全國智能財務職業教育集團,制定全國首個融資租賃行業團體標準《融資租賃行業誠信企業等級評定規范》,新建兩個行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出版《行業信用指數的編制與應用》系列叢書一套。

  出臺一套以項目驅動為載體的整體智治方案,增強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的服務效能

  以項目驅動為核心帶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做大做強做特。學校層面、各省級研究基地、研究中心所有平臺均以項目化機制撬動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通過大力拓展校政、校地、校村和校企合作機制,先后與商務部門,嘉興、衢州、紹興等地政府部門,浙商銀行、杭州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小微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改良、技術轉移、技術革新等服務,承擔行業企業委托技術開發、服務等各類橫向項目,為政府部門提供智囊支持,推動應用研究上規模,成果轉化出效益,人才培養出實績。2021年,學校高質量完成浙江省商務部門、杭州市發改部門、嘉興市政府部門等委托的項目,實現政府部門、企業信用評級收入700余萬元,社會服務收入1238萬元,產生經濟效益6900余萬元。“一核多點滿天星”服務大平臺對地方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優化一批以制度和服務為基礎的內部治理體系,強化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基礎保障

  動態修訂完善科研制度,優化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經費管理,用活用好用透上級文件政策,做好相關科研政策的解讀,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優化科研項目管理流程,完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激勵機制,不斷提升教師參與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的內生動力;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結合,努力提升教師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定期組織系列教師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的講座或專題研討會,項目匯報、內部評審與交流培育機制,開展“金博士”學術沙龍,活躍教師學術交流氛圍,提升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服務質效。

  (潘錫泉 郭福春 戴小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