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師范學院 構建校地協同“以體育人”新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體育發展。體育培養人的全面素質特別是意志品質、健全人格和人際交往等方面,是弘揚愛國主義集體精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載體。
黃岡師范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體教融合,在服務地方中構建了校地協同的“以體育人”新模式。
在體教融合中“以體育人”
近4年,學校承辦了第二十二屆中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湖北省青年乒乓球錦標賽等省級以上賽事16項,地方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賽事活動50余項;參與黃岡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動、黃岡國際半程馬拉松、黃岡市中學生校園足球聯賽、黃岡市青少年田徑錦標賽、黃岡市乒乓球錦標賽等賽事組織和黃岡市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體育中考等工作2000余人次。學生在賽事裁判、志愿服務等工作中不斷增長業務能力、錘煉團隊精神、提升責任意識。學校被授予全國大、中學生體育賽事“優秀承辦院校”獎,獲全省青少年兒童體育競賽優秀賽區獎項。學校開辟“綠色通道”,連續3年特招高水平運動員,并招聘兩名優秀退役運動員,實現了省屬高校體教人才融合。教師高嵩、劉紅蔚分別代表湖北隊在第十三屆全運會氣排球、乒乓球項目中獲第四名;教師周行入選中國國家男子排球隊,赴埃及參加世界U23男子排球錦標賽,榮獲世界第八名。高水平的教師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教學相長,共同成長。
用民族傳統體育強化“以體育人”
學校針對體育專業學生開設了舞龍舞獅、武術等民族傳統體育專項主修課,針對非體育專業大一、大二學生在大學體育課中開設蹴球、陀螺等民族傳統體育選修課,針對大三學生在全校范圍內開設民族傳統體育養生等選修課。學校積極對接湖北“大健康”產業發展,發揮保健推拿專業優勢,為中國滑雪隊、曲棍球隊和手球隊等國家隊培養輸送運動康復師7人,為福建省賽艇隊、江蘇省曲棍球隊等省隊培養輸送運動康復師10余人。學校組建了龍舟、龍獅、武術等15支體育專業隊,積極參加高水平比賽。2021年,學生參加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等5個項目的國家、省級賽事6項,32人次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學校師生連續3屆代表黃岡市參加湖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民運會”)及湖北省運動會,獲優秀組織獎及單項亞軍、季軍等多項獎勵。目前,正在組織省第十屆民運會和省第十六屆運動會(少數民族類)民族健身操、陀螺、蹴球3個項目的運動員集訓。學生在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中不僅強健了體魄,更了解、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加強了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教育。
在服務社會中“以體育人”
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實施,學院先后選派師生到黃岡市明珠學校、黃岡市第二實驗小學、黃州區南湖學校等中小學承擔體育課程500余節/次,派駐第二課堂教師、體育運動隊教練等50余人次。累計培養體育教師和各類體育人才3000余人,為地方培訓一級、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0余人。學校積極落實《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充分發揮學校體育設施服務全民健身的效能。3個校區面積近8萬平方米的室外體育場地免費向市民開放,并提供夜場燈光免費服務。投資過千萬元的明珠體育館免費向市民開放,投資過億元的大型室內運動場館體育運動中心低收費向市民開放,迅速贏得市民的稱贊。
以課程改革推動“以體育人”
貫徹《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出臺落實措施。按照“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積極推進公共體育課課程改革,實施低年級網絡自主選課、高年級體育俱樂部專項選修的多途徑培養模式。出臺體育成績評價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將體測成績作為學生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組建10個教師群眾體育團體和20個學生體育社團,每年舉辦體育賽事和活動近千場,參與師生超過5萬人次。推行樂跑學生課外鍛煉系統,將學生課外鍛煉跑步成績納入公體課成績,2021年大學生體質測試達標率達95%。
2021年9月16日,黃岡師范學院被評為2017—2020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教師張冰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
一項項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師生樹立起認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時,更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精神昂揚起來,匯聚成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段新權 黃文利 劉勇)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