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東財經大學緊扣灣區導向、價值引領、商法融合、實踐創業、多元協同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24  閱讀:次   |
42.9K

  廣東財經大學緊扣灣區導向、價值引領、商法融合、實踐創業、多元協同—— “五位一體”培養新商科人才

  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建設提速,迫切需要更多熟諳法律規則、擁有商科背景的高層次財經法治人才。

  應需而上培英才,方顯擔當本色。廣東財經大學心懷“國之大者”,以灣區導向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通過價值引領、商法融合、實踐創業夯實人才培養的品德、知識、能力內涵,以多元協同強化人才培養的主體支撐。學校“五位一體”,協同推進,培養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卓越的實踐創新能力、“精商、通法、懂技、知灣區”的復合型、創新型新商科人才。

  灣區導向: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廣東財經大學以建設“大灣區一流財經大學”為戰略目標,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著力培養具有灣區背景、熟悉經營管理和市場運行規則、適應現代服務業和社會治理創新發展的高素質財經法治精英人才。

  專業體系緊密對接大灣區發展需求。廣東財經大學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運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賦能,以“數字經濟產業+粵港澳大灣區”雙輪驅動,健全“招生—就業—培養”聯動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新辦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等專業,成立智能財會管理學院,開設智能會計、智能審計、智能財務、智能稅收等專業方向,形成了以經管類專業為核心、理工文法藝類相關專業為支撐的數字經濟專業群。學校調整原有專業及其學院歸屬,促進集約發展,建成緊密對接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和社會治理創新發展的專業體系。

  課程體系緊密對接大灣區發展需求。學校在通識和專業教育兩個層面新建數字技術融合與應用、灣區特色系列課程群,在課程體系中植入港澳板塊,將灣區元素融入課程內容。學校重點打造“灣區財經概論”特色課程,該課程獲評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優質大課。同時組織骨干團隊,編撰適應高年級和研究生需要的灣區特色系列教材。

  價值引領:筑牢思想道德根基

  廣東財經大學將人才培養的政治要求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學校強化思政工作是學校工作生命線的意識,健全精準思政體制機制,出臺思政課程、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建設提質行動計劃,促進學生專業成才、精神成人,引導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的經營管理者的需求。

  開齊開好思政課程。每學期,學校書記、校長和學院領導堅持為學生上“思政第一課”。學校堅持中小班授課,按照“八個相統一”和“課內與課外、教學與科研、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原則,優化教學方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4門思政理論課程獲評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頻共振。持續開展課程思政專項建設活動,組織全面修訂課程教學大綱,以“一學分一案例”為基本要求,充實課程思政內容,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學校全面推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頭腦、進課堂、進教材,遴選課程思政優秀案例,組織課程思政公開課、教師培訓和教學競賽,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學校構建省、校、院三級多維度、立體化的示范體系,立項建設校級示范學院3個、示范專業3個、示范團隊5支、示范課程23門、示范課堂31個,獲批省級示范團隊一支、示范課程7門、示范課堂9個,獲評廣東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課程思政優秀案例32個。

  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作為廣東省高校“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試點單位,學校健全“十大育人”體系,以項目化方式創新學生工作運作管理載體,教育管理和指導幫扶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健全教師指導學生課外活動和競賽的工作機制,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第一、第二、第三課堂育人體系整合程度進一步加深。

  商法融合:夯實復合知識基礎

  為鍛造具有良好法治精神和素養的經營管理者,廣東財經大學將商法融合作為重要的辦學特色,列入學校章程。學校充分發揮經濟學、管理學、法學三大主體學科的力量,將法律元素嵌入商科、商科元素嵌入法科,以商法融合筑牢學生知識基礎,推動跨界復合型人才培養。

  廣東財經大學在專業融合上,將商法融合作為國家級別和省級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元素,立項建設國際經濟與貿易、會展經濟與管理兩個示范專業,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結合專業特點,系統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和從事專業相關法務工作的能力。在課程融合上,制定實施《商法融合課程設置方案》,將法學課程融入培養方案。在通識選修課程中,開設了常見法律問題案例講解、民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概論等多門法律基礎課程,幫助學生厚植遵紀守法意識、掌握解決法律問題的初步能力。在學科基礎課中開設“經濟法”“商法”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3門課程。在專業必修課中,每個專業結合專業特點設置一門商法融合課程和一門商法融合類法律案例專題課程。

  2016年來,廣東財經大學立項建設商法融合課程30門左右,編寫《經濟法學》等9本商法融合教材。商法融合教學體系初步建立,成效不斷顯現,實踐成果獲得廣東省2021年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實踐創業:鍛造硬核能力優勢

  廣東財經大學利用所處地區新經濟和新業態活躍的區位優勢,扎實構建產教融合、商學融合的實用型商業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和創新創業能力,使學生厚基礎、懂應用、善創新、會發展,具備解決綜合性、復雜性真實問題的高階能力,有效適應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

  學校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推進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并以跨專業綜合仿真實驗教學為突破口,科學構建實驗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系統搭建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實踐教學體系與企業需求“同頻共振”,讓“紙上談兵”轉為“真槍實彈”的“演習”。學校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入選國家級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學校與廣州市稅務部門共建的經濟學實踐教育基地,為國家級別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跨專業仿真實驗教學成果榮獲國家級別教學成果獎一項、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兩項。

  當前,學校正以新商科為引領,實施新商科實驗教學攀峰工程,打造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建設新商科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縱深推進實驗教學改革。學校秉持教育生態理念,遵循“數據賦能、虛實融合、多元協同、仿真迭代、體系創新”原則,升級系統平臺,優化組織機制,強化科研驅動,升級教學內容,擴大開放共享,打造線上線下、組織管理、實驗實踐、教學科研、校內校外一體化的新商科實驗教學新生態,鞏固拓展經管類跨專業綜合仿真實驗教學領先優勢。

  學校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求,建立“普及型+精英型”雙線貫通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育敢闖敢創的新商科人才。學校建設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涵蓋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層面的課程體系,構建開放式課程(項目)學分替代制度,健全將創新創業成果轉換為課程學分的機制,校內打造“財大創谷”,孵化學生“奇思妙想”。學校開設工商管理(創業管理)等專業方向,培養專業型、精英型創新創業人才。學校獲評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財大創谷”獲批為廣州市眾創空間。2300多人次學生在“挑戰杯”“創青春”等國家級別、省級競賽中獲獎。

  多元協同:匯聚主體支撐合力

  廣東財經大學將產業、行業、企業需求作為辦學“指南針”,堅持產教融合、開放辦學,匯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等校外育人主體的優勢,引導多元主體在培養活動、條件供給等方面深度參與育人過程,增進產業特色與社會需求達成度,為人才培養提供堅實支撐。

  深入推進校地合作。學校與廣東省教育行政部門、廣東省佛山市、佛山市三水區共建佛山校區,打造“實踐創業”“校政行企協同育人”和“國際化”三大特色。學校與廣東省陽江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陽江創新研究院”,推動產教融合。

  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學校獲批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71項,在教師發展、專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創新創業項目等方面拓展產教融合。與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合作開辦數字金融菁英班,由校企雙方共同商定培養方案、共同授課、共同指導畢業論文和實習,優秀學生優先安排就業,形成雙向嵌入、全面開放的深度協同育人新格局。

  經過多年砥礪奮進,學校商科人才培養標志性教學成果不斷涌現。15個項目獲批國家級別教學類項目,3個項目入選國家教育部門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2個經管類專業入選國家級別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專業入選省級建設點,約占學校經管類專業數量的80%。

  “十三五”以來,學校商科人才培養成果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12項,其中“新時代財經類應用型人才‘四化四創’培養模式建設與實踐”榮獲廣東省2021年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58個集體和79人獲國家級別與省級榮譽表彰;近5年總體就業率位列全省同類院校前茅;畢業生社會評價好,2020年度用人單位總體滿意度為97.95%。

  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奮進自律的廣東財經大學將繼續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建設大灣區一流財經大學的奮斗目標,堅持“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方略,深入推進新商科建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輸送高質量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于海峰 丁友剛 梁宏中 張軍)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