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傳承根脈 共筑未來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非遺文化進校園掠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27  閱讀:次   |
42.9K

  ■繪制“雙高”建設新畫卷•浙江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積極響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十四五”規劃》部署,充分發揮學校專業優勢,探索“非遺進校園”融合發展道路,巧妙地將漆藝、印染、剪紙和舞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入到課程改革、社團活動、鄉村振興中,不僅將學校打造成天臺縣傳統技藝非遺文化的集散地,而且將非遺文化傳承中的難點打造成學校的一個個亮點,充分彰顯出學校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智慧。

  巧布局巧融合

  學校巧妙地將“非遺進校園”融入到課程體系、活動體系、基地建設、鄉村振興中,推動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融于課程體系建設中

  學校以技藝傳承和崗位需要為依據,以專業技能培養為核心,將非遺傳承融入到課程改革中,開設非遺選修課程,逐步形成專業基礎課程、技能核心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模塊化的非遺課程體系。建立教學方案小組,將漆藝、印染、剪紙、舞獅等非遺項目的技藝、形式、價值等轉換為教學內容,根據項目實際編寫校本教材,合理安排課程設置,搭建分層次、有計劃的非遺課程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方案的質量和有效性。課程內容按專業與非專業劃分為專業選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專業課程在于提升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職業素養,培養擁有較高技藝且能夠傳播普及、傳承創新非遺文化的地方專業人才。通識教育課程則面向所有專業的學生開設,旨在大范圍地傳播非遺文化,為非遺項目的發展提供賴以生存的土壤。

  如今,學校建立完善了非遺實訓課程體系,開發了13本非遺校本教材,其中入選全國職業學校非遺教材一本、全國職業學校色彩專業教材一本、浙江省精品課程一門。

  ——融于活動體系建設中

  學校定期舉行非遺傳承“匠夢講壇”活動,引領專業發展,促進非遺傳承。學校成立漆藝、印染、剪紙、舞獅等非遺社團,由非遺傳承人擔任教學,積極開展技能展示和社團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展示才華、提高技藝。

  ——融于基地建設中

  由省技能大師漆藝工作室牽頭,在校內設立名師、技能大師工作室,如“禪漆坊”“吾染”“剪之”“舞獅”等工作室,從校級起點,并逐級申報縣、市、省級名師工作室,為非遺傳承奠定堅實基礎。在校內成立了非遺實訓室、展示廳,擴大校內實訓基地規模,并與企業合作繼續完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為非遺各個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此外,學校通過“非遺+文創”的方式,推動非遺技藝、文創產品進博物館、藝術館等文創空間和現代生活。同時,對接企業,借助創意創客中心等平臺,合力開發文創產品,讓非遺文化文創化、品牌化。

  ——融于鄉村振興中

  學校以非遺項目漆藝、印染、剪紙、舞獅的傳承為切入口,整合學校師資、傳承人的社會資源及技術的力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服務培訓、產品研發,促進文化生產力提升,形成基地、學校、區域“三贏”的局面,融合推進非遺“活化”傳承與鄉村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創特色創優勢

  隨著“非遺進校園”融合發展的持續推進,學校憑借優秀的辦學成果先后獲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地校、臺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天臺縣首批非遺傳承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師資方面,學校現有國家工藝大師兩人,浙江省首席技師一人、“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一人、“百名女紅巧手”一人、技能大師優秀工作室一個,臺州市首席技師一人、工藝大師一人,工藝美術(漆藝)團隊成功入選臺州市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的非遺作品在省、市、縣各類比賽中獲獎幾十項,青年教師獲非遺傳承相關各級課題、論文發表及獎項10余項。

  學校面向全省中小學、幼兒園、企業、社會開展非遺技藝培訓,年培訓達400余人次。依托張思村古民居、石梁唐詩營地、塔后書院等地設立的非遺研學基地開展非遺項目相關培訓講座、專題展覽、現場體驗等研學活動百余次,借助非遺項目參與鄉村文化禮堂建設,助力美麗鄉村打造A級旅游村。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為進一步提升非遺文化影響力,積極搭建對外民族文化交流的渠道,開展并參加了“海外學子文化體驗之旅、青春飛揚香港青年浙江行天臺站”等一系列活動,提升文化影響力。多幅剪紙、蠟染作品被選中作為禮品送往韓國、日本、英國。校舞獅隊于12月受邀參加2021年國際舞龍舞獅網絡大賽。

  學校“非遺進校園”融合發展道路的成功實踐,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豐富了傳統手工藝在當代生活中的多元應用,而且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根脈,共筑未來。

  (張倩 范天銀 范勵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