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 發揮大型集團辦學優勢 構建校企共同體
職業教育應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推行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模式,率先在大中型企業開展產教融合試點。江西省《深化產教融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得到提高,學科專業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更加緊密,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貢獻率進一步增強。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位于國家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轉型升級、行業產業發展、社會數字化轉型對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和建立深度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提出了迫切要求。校企之間要建立新型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和校企協同育人體系,優化校企資源共享,推動產教深度融合。
以“六共”為目的
構建產教融合體系
產業學院是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學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關于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關于推進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校企合作管理辦法》《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產業學院建設與管理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逐步建立了產教融合制度體系。校企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內部體制和機制“你我不分,你我一家”。產教融合要實現“做實、做真、做活”。做實,即人財物一體化;做真,即做產品開發和生產,做教學計劃、課程、教材、實訓;做活,即有一套切實可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激勵機制。三者并行,逐漸形成校企資源、空間、機制、隊伍、過程、文化融合的責任共擔、利益共享運行機制。
一是任務共擔。學校和企業共同編制教學大綱、擬訂教學計劃、承擔人才培養任務。企業人員直接參與實踐教學,學校組織教師深入企業掛職、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參與企業項目開發,校企雙方共同完成教書育人、企業生產經營的雙重任務。二是資源共享。舉辦者泰豪集團把與學校關聯度高的企業直接建在學校,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在企業,二級院系與產業公司全面融合,校區即園區,廠房(工作室)即教室。實體企業進學校,生產(創作)在學校,教學在學校,實驗實訓在生產崗位,所有設備、場地全方位、全時段開放,營造企業真實環境。三是經費共投。自學校辦學以來,泰豪集團及其下屬企業通過資金、技術、設備等要素參與學校辦學,還捐資設立教育基金會用于支持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和獎教獎學助學。四是教學共管。學校切實踐行“開設一個專業,融合一批企業,形成一支團隊,服務一個產業”的服務面向,企業人員全面參與教學活動,具體內容包括教學大綱編制、專業設置、教材編寫、專業與實踐教學、學術講座和就業指導等。五是文化共融。學校始終堅持以集團公司的優秀企業文化為根基,把學校精神與企業精神融為一體,極大地激發了師生創業育人的雙重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教風和學風,起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六是責任共負。泰豪集團將學校辦學聲譽和社會效益作為主要考核內容列入企業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并堅決兌現獎懲,有效促進了校企合作各項措施落地生根,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以“一基二教”為抓手
促進校企協同育人
“校企協同育人”就是要建立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變化的聯動機制。學校充分發揮泰豪集團的人才優勢,積極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為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學校制定了《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校企協同育人管理辦法》和《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產教融合工作推進暫行管理辦法》,明確校企雙方在育人方面的責任與義務,校企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和培養質量評價。
一是校企合作確定培養內容。學校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商議人才培養方案,了解用人單位對學生知識結構、專業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培養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用人單位滿意的人才。把公司生產(創作)引入教學過程,有產品生產(作品創作),才有生產過程(創作過程)與教學過程的對接,有生產過程(創作過程)才能實現“干中學”“學中干”,才能實現工學結合、育訓結合、知行合一。
二是建設聯合培養基地。學校與華為公司、騰訊公司、康明斯公司、完美世界公司等行業頭部企業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和校企訂單班,在平臺建設、技術培訓、合作研究、實習實踐、校企“雙師”、畢業生就業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
三是聯合編寫教材和開設課程。把學校教授的理論知識和企業的實踐項目結合是校企合作成功的關鍵。學校組織具有豐富應用和產業經驗的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聯合出版了幾十部產教融合教材,強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教材體系,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
校企聯合設置專業(技能)課程,聯合行業企業,按照“工作過程導向”“項目導向”“任務驅動”,開發專業核心課程,并注重及時補充吸收本專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通過優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使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把握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關系,利用企業辦學優勢,加大實踐課時量,確保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等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實踐性教學學時占總學時的50%以上。
以“雙師型”素質為導向
加強隊伍建設
學校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促進校企間人才“雙向流動”“互兼互聘”“掛職鍛煉”“聯合培養”,逐步建立了機制靈活、分工合作、富有成效的校企人才隊伍交流長效機制。近3年,學校近400名教師獲江西省“雙師型”教師認定,“雙師型”教師在學校教師隊伍中占比超過60%。
一是吸引企業骨干到學院任職。邀請有豐富的管理與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工程師、培訓講師、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教材編寫、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課程和實習實訓教學、畢業(設計)論文指導等工作。符合教師崗位任職條件、獲得教師職業資格許可的,可聘為專任教師,人事關系轉入學校。逐步建立了一支專兼結合、德才兼備、理實一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整體綜合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保障了“學訓交替”項目教學模式的實施,也確保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更為專業發展與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鼓勵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學校制定了《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專業教師實踐鍛煉管理辦法》。從2018年開始,學校先后選派6批200多名專任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確保每名教師每3年到企業掛職鍛煉不少于6個月;從2019年開始,學校每年組織教師參加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考試,提升教師能力。
三是探索“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聯合培養。學校與泰豪集團共建教師培養培訓中心和人才流動中轉站,充分發揮學校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的作用,著重培養學校教師的實踐能力和企業教師的理論水平,進一步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素質和水平。
校企共同體融合發展
1.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產教融合為學校人才培養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學校發展日新月異。一是辦學聲譽明顯提升。學校位列中國科教評價網高職院校排名藝術類全國第10名,影視動畫專業獲江西省“雙高計劃”立項。二是人才培養成果豐碩。先后獲批國家教育部門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1+X”證書制度試點和省級大學科技園。三是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學校連續3年獲江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虛擬現實賽項冠軍,參加“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總決賽獲二等獎、三等獎。
2.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學校逐步找到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準確定位,找準了服務社會的切入點和有效途徑。一是人才供給結構得到優化。把數字經濟和文化創意領域作為專業群建設的重點,加強虛擬現實(VR)、科技傳媒、電子信息等專業(群)建設。二是供給質量明顯提升。近3年重點建設專業(群)60%以上的畢業生在省內就業,在省內百強企業的就業率超過30%。三是供給效率進一步增強,科技成果轉化率逐年提高。VR交互作品《VR旅游——滕王閣》《深海大逃殺》在3000余家場館商用,《動感單車》《動感馬車》《紙上談閣》連續3年榮獲世界VR產業大會年度創新獎金獎,AI疫情智能監測系統應用于全國1000多個場景。
3.校企合作輻射效應顯著擴大。通過產教融合,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水平進一步提升。一是多學科協同創新成效明顯。堅持學科特色,帶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一大批非傳統特色學科“借船出海”,AI疫情智能監測系統就是多學科協同創新的典型。二是校企校政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與企業共建“VR研究院”“AI研究院”,與江西省教育部門共建“江西高校紅色文化創意研究院”。三是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學校先后聯合承辦了“VR藝術創作人才培養”培訓班、全國VR高端藝術創意與紅色文化微動漫創作人才培訓班、全國VR高端藝術人才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江西省職業院校虛擬現實技術師資培訓班和電子競技師資國培項目,連續多年承辦世界VR產業大會教育分論壇和VR電競分論壇。
4.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產教融合發展給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技術保障,使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一是企業發展更加穩健。2020年國際國內市場風云變幻,泰豪集團經營產值超150億元,彰顯了穩健的發展能力。二是企業發展后勁增強。僅2020年,學校就有10多個技術和產品方案被泰豪集團采用并投入生產。三是企業人才需求得到保障。近3年,泰豪集團每年錄用學校畢業生占總畢業人數的近20%,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公司業務骨干、技術能手和能工巧匠,獲得省市縣(區)表彰。(陳典港 關朋朋)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