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接力脫貧攻堅 播火雪域高原
“扶貧先要扶志”“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以堅定的政治擔當,與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攜手奮進,開啟了“黨建鑄魂、技術培根”的脫貧攻堅科教沖鋒漫漫征程。
干部做脫貧攻堅“開路人”,讓黨旗飄揚在雪域高原。早在2004年6月,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現任黨委副書記許曉珠(當時在地方其他部門工作),曾作為廣東省第四批援藏人員前往西藏,出任墨脫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他14次徒步進出“高原孤島”墨脫,用腳步丈量墨脫的每一個鄉村,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翔實調研數據,為墨脫公路的建設貢獻了力量。這條承載著幾代人夢想的高原傳奇之路,不僅是墨脫人走出大山的生命之路,更是墨脫縣與外界連接、科技與產業的融合之路。他曾發自內心地感嘆道:“援藏不為鍍金,不是作秀,而是要為群眾實實在在干事。”要想富,先修路,他是第一代在西藏墨脫開展脫貧攻堅的“開路人”。
“黨建+科技+產業”,師生共做脫貧攻堅的“拓路人”。學校把黨建育人陣地建立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近5年,先后派出30名師生前往墨脫縣工作,讓學院最新科研成果跨越山海落地轉化,為墨脫產業發展賦能增值。
今年,首批援藏支教團的4名同學已完成支教,又有新一批同學奔赴邊疆。目前,已近60歲的兩位老教師,仍然活躍在西藏墨脫工作一線,以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投入調查研究、工程踏勘、項目評審等工作,為提高墨脫縣工程管理水平發揮自身專業所長。
1999屆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貿易經濟系校友葉敏堅作為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一員,被派駐西藏墨脫縣擔任工作組組長、縣委常務副書記,開展對口支援工作。他曾帶領工作組深入調研,快速確立了“123”三年援藏工作思路,扎實推動墨脫縣體育公共設施建設、縣人民醫院創“二甲”、背崩鄉衛生院異地建設、廣東茶園計劃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落地實施,并通過產業援藏增強墨脫“造血功能”,不斷提升當地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選派前往墨脫的學生中,涌現出三位杰出的研究生黨員。他們在脫貧攻堅實踐中發揮自身技術專長,激發當地農牧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貧困戶積極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劉玲鳳,協助當地被幫扶村“兩委”理清發展思路。在疫情防控期間,她與村“兩委”黨員一道,一邊抓防控,一邊抓特色扶貧產業建設,積極向林業草原局申請果樹苗6000余株,用產業支撐扶貧,每年帶動村集體經濟創收10萬余元。
劉后周,從四川省引進先進的農業種植合作社做法與技術,大力發展現代種植業,結合雅魯藏布大峽谷旅游水果經濟帶建設,帶領群眾將達木珞巴民族鄉打造成特色專業種植鄉,目前,珠村種植3000株果樹,卡布村種植3500株果樹,達木村種植20畝獼猴桃,成為當地脫貧攻堅最亮麗的風景線。
彭月欣,利用自身創業經驗幫助當地被幫扶村打造蓮花秘境中的“桃花源”項目,向農牧局申請584棵特色桃樹,指導荷扎村農牧民群眾擴大合作社經營范圍,啟動網上銷售,幫扶帶動群眾普遍增收6萬—8萬元。她與藏族、門巴族各族同胞共同奮戰在高原,讓創新創業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
為了信仰,一往無前,勇做敢于創新的“守路人”。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鄉村振興,依然在路上。未來,學院人會繼續踐行脫貧攻堅偉大精神,用一年接著一年干的堅守,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干的篤定,沿著前人的路奮勇前行,持續發力,續寫山海情、科教緣,以砥礪奮斗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目前,學校已在西藏自治區成立了校友會,并與墨脫縣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共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把課程思政建設在鄉村振興的最前沿,把實驗室搬到西藏鄉村的田間地頭,將論文寫在西藏廣袤的大地上。
(作者郝志峰系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原校長,現汕頭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版文章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研究”[21ADJ011]成果
(正文結束)
